APP下载

精设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2017-07-08陈敦贤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题眼

陈敦贤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写作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6-JKGHA-0112)阶段性成果。

著名教育家S·L鲁宾斯坦指出:“对于形成任何一种重要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十分强烈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时,要引起学生对文本探索“十分强烈”的需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巧妙地设计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成功有效的课堂问题的抛出能不断地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会快速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针对文本解读的提问却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低效课堂上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为:问题没有针对性,不能针对文本,根本不能启发思维;答案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照顾学情;问题设置简单、重复、碎片化。

为了使课堂提问既有形式又有实效,我们就必须在课堂主问题设计上遵循由易到难、生动有趣、无疑设疑、留有余地的原则。什么是教学的主问题?语文课堂的主问题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那么,语文课堂主问题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主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六度”原则。

一、主问题设计要选好角度

主问题的设计要“巧”而“精”,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就好像找到一把快速高效解读文本的钥匙。

例如,学习《蜀道难》一诗,我是这样设置的:

问题1:题目是“蜀道难”,关键词(或者说“题眼”)是哪一个字?明确:难。

问题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的?

明确:第一段主要用神话传说、虚写映衬的方法极写蜀道之高;第二段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烘托了蜀道之险;第三段则极写人世险恶,祸福莫测,以此写蜀道之难。

问题3:为什么李白极写蜀道之难?本诗主题是什么?

这样,选好角度的巧妙提问,就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

二、主问题设计要有高度

问题设置要“高”要“大”,“高”就是要站得高,“大”就是要着眼全篇。

问题“大”,就是设计问题立足文本全文,是解读教材的着力点,它具有思维的自由度和开放性,问域宽、挑战性强,一旦突破既能够最大程度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雨霖铃》一课,在学生诵读理清字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问题1:《雨霖铃》这首词抒写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用一句话概括。

问题2:词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上阕和下阕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問题3:这首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历来人们都十分喜爱它,认为它是写别情的典范之作。柳永是怎样表现离别之情的?

三、主问题设计要有深度

这里的深度,不是说教学的内容要深、要有难度,而是说教师的设计要表现出思想的深刻性。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吃透教材,细细琢磨教材,反复咀嚼教材,甚至咀嚼到“化”的地步;另一方面它又表现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的独到思路。在一个有深度的教学设计中,一定有着非常精妙的创意,一定有着其深层的含义。

例如,学习《琵琶行》一课,设置问题如下:

问题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2:“天涯沦落人”指的是谁?(明确:指的是白居易和琵琶女。)

问题3:结合全诗,概括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有哪些“同”,让他们产生何必曾相识之感?(明确:来自京都,才华出众,早年得志,命运转变,结局凄怆等。)从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深层的社会现实?(明确:从官场和民间两条明暗线索反映了丰富深广的社会现实。)

问题4:不相识的二人的命运却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无奈,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明确:音乐)诗歌写了几次音乐?是怎样描写音乐的?

以上设计就扣住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

四、主问题设计要有广度

主要是指要丰富、全面,即在课堂设计问题时,要心中时时有三维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孔企平谈到课堂教学设计要紧扣目标时说:“本课目标是什么?(清晰性)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上课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调整?”

三维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教授说: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整合三维目标。“整”就是整理,“合”是组合,“整合”就是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例如,房龙《〈宽容〉序言》可做如下设计:

问题1:漫游者满怀希望,历尽艰辛回到了无知山谷,他要把美好舒适的福音带给这里的人们,但等待他的却是死亡的宣判。他的死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请结合课文材料分析。

问题2:在漫游者死亡的事件中,无知山谷的盲从者充当了什么角色?请结合课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盲从者的看法。

整篇课文抛出这样两个问题已经足够了,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也有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就能照应三维目标。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积极阅读,热烈讨论,创造能力和创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五、主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问题设置“由低到高”,就要求老师先要真正读懂文本,根据特定学生的认识特点、学习经验,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要站在学生学习文本的视角去设计问题。问题设计“低”就是“起步低”,就是要问得自然,切合学生阅读实际,看似无关宏旨,实则大有深意;“高”就是要“落点高”,就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问题迎刃而解。

如教学孙犁的《荷花淀》品析夫妻话别的动人对话时,可以设计问题:(1)这些语言描写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2)“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句中的句号能否改成逗号,为什么?(3)“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为什么?几个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既了解水生嫂的性格,又明确语言揭示主题的作用,从对丈夫的支持、理解到将高尚的民族气节融合在对丈夫的忠贞之中,由夫妻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这种提问设计能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视野,不但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六、主问题设计要有灵活度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关系。要“科学”地预设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精彩的生成。科学预设应给生成留有合适的空间,教师还要及时调控生成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教师要能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点、闪光点、争论点,甚至是失误点、意外点,教师要真正明白,当预设变化激出意外之处,很可能正是学生涌动创新思维之时,教师应当巧妙地挖掘出来,要对学生的“求异”“个性”“钻牛角尖”甚至好像是“故意刁难”细心呵护。

浮力古老师在上《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在进行主问题“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时,他设计了一个次问题:“大堰河有没有私心?”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思考。大家有的说大堰河没有私心,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她的乳儿。老师进一步提醒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答案,最后大家明确了文本中确有一节写出了大堰河的私心,那就是“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一节,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對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可是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却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这就是大堰河的私心,而这个私心却传递出了她对乳儿博大无私的爱!所以,巧妙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同学们对文本的仔细关注,也加深了对主人公形象的深层理解。

新大纲“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在问题解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讲究课堂教学主提问设计,其实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题眼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让作文的题眼亮起来
读出抒情散文的“抒情味”
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题眼”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