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切眺望与宁静返归:《大浴女》的成长主题探析

2017-07-08郑利萍

扬子江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灵精神生活

郑利萍

自1982年写作《哦,香雪》成名之后,铁凝写作了《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永远有多远》《玫瑰门》《大浴女》《无雨之城》《笨花》等小说,在不断流变的社会情境与文化视阈内探讨人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以及同情、规约、自爱、宽容等伦理观念。美丽淳朴的乡村、喧嚣繁忙的都市,不断演进的社会生活,成为铁凝表现文化变迁与个人理想的现实舞台与心理境域。其中,可视为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的《大浴女》创作于1999年,2000年春初版,描写了女主人公尹小跳从少年时代起,经历青春期再到成年的精神成长历程,呈现出成长中的自我主体,如何在心灵的重荷中寻求出路,以真诚的感情审视、净化和超越自我,探索并建构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

一、亲情疏离与青春焦虑

女性成长小说是以叙述女性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它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和审美主体,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女性成长经历的叙事,描写女性主人公从童年或少年时代直至成年的生活经历,反映出女性主人公思想和心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生活容量。《大浴女》将时代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延伸至90年代末新世纪初,为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较为宽广的时间跨度和社会景深,从容地展现出女主人公尹小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生活历程,富有深度地表现出尹小跳的心灵发展、演进历史。

作品首先关注到地域环境对于主人公生活显在和潜隐的影响。出身于北京的尹小跳、尹小帆姐妹生活在中等城市福安,“当她作为一个小北京人初次进入福安那座城市时,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她有过她的委屈,也有过她的自豪。她曾经力图融入那个城市,也许她融入了,她的融入反而才使她有精力和能量,和她的几个密友在那个古色古香、极端排外的城市里勇敢地捍卫了北京的口音。”a北京是尹小跳的故乡,福安的文化环境促使尹小跳对于北京充满了眷恋与向往:“北京啊,北京从来就不知道有这样几个女孩子,曾经自不量力地妄想把它的文明带给一个陌生的城市。尽管北京水远也用不着她们这样,永远也不需要她们这样,尹小跳她们却执拗地挥洒着她们的痴情。”b尹小跳身在福安,却一直带着北京的精神印记,北京是令她自豪的憧憬与期待,也是她重要的精神底色和心靈支持。

在童年成长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思想与行为直接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期青少年的心理与智力发展。在最需要父母亲的精神影响的人生阶段,尹小跳的父亲却在远方的农场工作,且与尹小跳尹小帆姐妹的交流很少。农场在姐妹俩的生活中始终是作为背景式存在,只是为小跳小帆姐妹沉默隐忍的父亲提供了避祸远灾的居处,父亲在小跳小帆姐妹的成长过程中也只是一个遥远、模糊、形式化的存在。

与父亲的疏离导致小跳小帆姐妹的性格发展和内在价值建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空缺。十二三岁的她们需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获得具体而切实的精神资源与心灵指引。一般意义而言,母爱多向孩子提供情感依恋和慰藉,而父爱对于孩子有着更多的精神引领价值和发展指向意义。在小跳小帆姐妹的实际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父爱的感性体现和价值依托都是寂然缺失的,能由此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是缺失的。这种缺失虽然一时未能被充分地意识,但在小跳小帆姐妹的内心深处,对于父爱的渴求和对于归属感的追寻始终相伴相生,伴随了她们整个的成长历程,从未消失或黯淡。作为父爱的一种替代,北京,这个充满了原乡记忆和神奇文化感召力的故乡,在少女小跳的心灵中充当了精神的源头和父爱的补偿,使她能够在自童年时代起就难以完全融入和认同的现实环境中寻找到精神依托:“北京的空气不好,天是灰蒙蒙的,所有的汽车上都蒙着微尘。一切都有点儿脏,有点儿乱,却让她莫名地觉得又脏又亲。这就是她的感觉,并将永远是她的感觉,这就是她的土地,又脏又亲。”c小帆则是在成年后移居国外,通过婚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生活,只是完成了潜意识中对于童年经历的逃避,暂时得到了心理补偿,却没有真正地获得归属感。小帆从童年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的和姐姐小跳在种种无谓小事上的较量与争斗,也可以溯源到童年期因精神关怀缺失而导致的不安全感和心理焦虑。

小跳小帆的母亲虽然和姐妹俩生活在一起,母女之间却貌合神离,小跳小帆不仅难以从母亲身上得到情感的支持与慰藉,母亲与唐医生的暗中交往使小跳的精神世界充满紧张和烦扰。对于母亲言行的敏锐直觉与对于社会伦理观念的懵懂理解沉淀为小跳的内在焦虑,由此导致的怀疑、怨忿与憎恶使她视两岁的妹妹尹小荃为罪恶天使,在看到尹小荃即将跌落水井时拒绝施救,并本能地阻止了小帆施救,“尹小帆觉得尹小跳冰凉僵硬的手在她手上轻轻用了一下力。她永远记住了尹小跳的手在她手上的这次用力,那是她终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她日后控诉尹小跳的虚幻而又务实的证据。”d

小跳小帆的袖手旁观导致了妹妹小荃夭折,也导致了小跳小帆精神发展链条的隐在断裂。此后一直到成年,姐妹俩都生活于罪感之中,承受长久而难以言说的良心折磨。“尹小跳也永远记住了她和尹小帆那天的拉手,和她在尹小帆手上的用力。那是一个含混而又果断的动作,是制止,是控制,是了断,是呐喊;是大事做成之后的酣畅,还是恐惧之至的痉挛?是攻守同盟的暗示,还是负罪深重的哀叹……”e“罪恶天使”尹小荃从她们的现实生活中永远消失了,却在小跳小帆的潜意识中时时出现,小跳小帆的心灵落入黑暗的深渊,精神背负的责罚成为她们青春期的深刻印记。

与以男性为主人公的成长小说更注重社会性与思想性相比,女性成长小说更注重女性成长主人公情感生活的描写。小说细腻地关注到家庭生活作为尹小跳们精神成长的潜在泉源,家庭生活的复杂性与束缚性,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或疏离关系,以及作为社会伦理价值对于尹小跳姐妹成长的深刻影响。小说以小跳、小帆姐妹在家中的沙发上借助枕头展开她们纯真的想象性游戏为开端,这时她们刚刚度过了天真的孩童时期,开始进入青春花季,思维的每一次飞跃式的发展都给她们带来了深刻的精神记忆。目睹小学校内对唐津津老师的批斗与凌辱,小跳在青春期伊始对于世界的美好憧憬被打破了。结识了唐津津的女儿唐菲后,小跳同情并惊异于这个同龄人生活的悲凉、无助与自暴自弃,面对生活所显示出的浓重阴影,她们找不到合理的解答。青春的色调因目睹世间的悲惨和痛苦而逐渐由明媚到灰暗。父亲的缺席,母亲的疏离,与自己相关联的幼小生命的夭折,值得尊敬的美好生命被凌辱和毁灭,这些状态与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年轻主人公的人生信仰与价值判断,促使成长主人公在人生长路上不断地试图逃离生活中与心灵中的阴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主人公去寻求信仰和慰藉。

二、情感磨砺与精神眺望

逃离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求人生意义、目标的过程。源于父爱与母爱的缺失与疏离,年轻的主人公需要获得补偿性的爱,期望找到人生导师和精神皈依。她们在家庭的烦扰与职业的考验中存活下来,在人生重大的启蒙完成之前,仍需承受更多的修炼。纵观中外成长小说,年轻的男性主人公往往通过忘我的工作获得充分的慰藉,而年轻的女性主人公则更多地在情感生活的磨砺中步入了人生成熟的黄金岁月。情感的磨砺成为促进年轻女主人公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和心灵成熟的重要途径。如一些成长小说中充满艺术魅力的女主人公一样,因为天性和艺术才情,尹小跳更注重精神生活,对于情感生活的感受能力更为敏锐,“爱”与“被爱”是小跳天性中强烈的需要。她想获得对现实生活中困境的解释,想逃离内心的负罪感,想忘却过往,获得心灵的归属。她渴望得到安慰和爱的表示,希望有人引领她走向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分享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帮她握住理解生活的钥匙,从而打开一扇通向幸福的门。

因此,当北京的文艺界名人方兢出现时,尹小跳迅速坠入情网,被他的外在吸引力所迷惑。因为北京是小跳心灵的家园,善于利用北京地缘优势和名人光环的方兢轻而易举地就使单纯的小跳把对于北京积淀已久的热情具体投注于自己身上,使自己产生出了巨大的魅力。方兢在文革中有过一些曲折的人生经历,当命运获得转机时,他善于把握时代情绪,渲染自己的所谓苦难,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有执著信念、坚强意志、不惧磨难而且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明星、年轻女子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含情脉脉使真诚、淳朴的小跳心旌摇荡,陶醉于一种虚幻的爱情迷梦难以自拔:“她像很多恋爱中的女性一样,偏执,大胆,胡涂。和方兢情感上的纠缠弄得她既看不清自己,也认识不了别人。……他的情书鼓动着她的心,也开阔着她的眼。她甚至没有为此想到婚姻,她不想让这一切带有交换的意味。”f

在缺失与疏离的家庭背景中,在为妹妹之死背负心灵十字架的焦虑中,小跳逃向带着光环的年长男子的怀抱寻求慰藉,希望藉此获得力量,在与爱人的心灵相拥中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迷梦终会醒来,小跳白天鹅式的理想所激发出来的瑰丽的爱情是没有未来的。“我觉得她是一个内心爆发力很强的人。我有一种预感。”“我有点儿跟不上她。表面看现在好像是她在恳求我。”“她肯定是个最终的胜利者,被抛弃的不是她,是我,是我!……时间会验证一切的。”g方兢这一番话基于他充足的情感游戏经验,他了解小跳的精神特质与追求。他匆匆消失的背影既是现实中的脱身技巧,也是精神的溃散与逃亡。

小跳对陈在的爱带着感恩和依恋,陈在温和、自我约束的性情和对小跳真诚的爱和关心,使失意的小跳获得了心灵的抚慰:“我一万遍地想着我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爱上了你,我猜想就是那年在火车站的候车室,方兢扔下我就走的那一天。他把我从梦里的高空推了下来,是你在地上承接了我。你把我接住了,接住了我所有的眼泪和伤痛,所有的屈辱和辛酸。”h

然而,停留在寻求慰藉和安全感层面的爱情或许只能治愈心灵的伤痛,却难以满足尹小跳对于精神星空的持久仰望。陈在虽然是小说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小跳的智慧和情感的知音,却不是一个能够超越福安的社会风习,以更高的心灵追求对小跳的精神生命产生引领的人。小跳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声音与她对话,使她始终追求着一种超越性的精神状态,她需要不断的精神激發和升华。作品在表面上看是在描述小跳以同情和怜悯的姿态割舍了对陈在的爱情,使他回到妻子的身边,究其实是小跳对于她即将面对的与陈在的婚姻生活本质产生了质疑。她也许可以满足于当下的状态:亲密的爱人、成功的事业、年轻的体格与心灵,近在咫尺的稳定婚姻和家庭生活,但她精神的超越性需求使她意识到,她的幸福只存在于对纯粹和超拔的精神境界、对精神完整性的追求过程之中,只指向着理想人格。这超越性的理想即使遥不可及,即使需要以弃置凡俗的美满为代价,也值得她去追寻。于是当尹小跳轻轻地放下与陈在触手可及的婚姻时,并没有惆怅、失落,而是感到精神经过沐浴后的清新。她为自己所做的精神眺望付出了努力与代价,也收获了内心的坚定与安宁。主人公的心灵又一次获得涤荡和升华,向着未可知的、然而是充满信心、憧憬的未来,向着内心的成熟进发。

青春的篇章书写着探索与进取,也书写着迷雾与曲折。成长中的尹小跳们都会本能地回避通向迷茫与黑暗的道路。但事实上只有当她们冒险进入迷茫与黑暗,再从中挣脱出来时,才会真正认识迷茫与黑暗。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必须调动自身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穿越迷茫与黑暗的莽莽丛林,实现精神的返归与提升。尹小跳的青春历程映射了众多年轻的心灵在青春时代的探索历程中所共有的悸动,呈现出年轻主人公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的曲折演进,使人生成长这部交响乐容纳了丰厚的主题和饱满的声部。

三、自我超越与升华之境

成长小说的魅力往往不在于描写年轻主人公的成功经历,而恰恰在于表现他们经历的心灵痛楚和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人生难题。成长小说展示出年轻的主人公在从青葱岁月走向成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某种或一系列挫折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磨砺和心灵的震撼,使年轻的主人公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或潜在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这些改变使年轻主人公最终走向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自我认知和行为趋于稳健。在成长之路上,有一次次偶然和必然的机缘,年轻的主人公在经历身心的震撼和磨砺的同时,也探索怎样穿越幽暗的命运通道以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圆满,寻求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谁让你对生活宽宏大量,对你的儿童出版社尽职尽责,对你的同事以及不友好的人充满善意,对伤害着你的人最终也能嫣然一笑,对尹小帆的刻薄一忍再忍,对方兢的为所欲为拼命地原谅?谁能有这样的力量?尹小跳经常这样问自己。她的心告诉她,单单是爱和善良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那是尹小荃。”i尹小跳能以足够的勇气和生命能量反省内心,以对人们的热情和宽容获得良心的救赎,解除心灵的重荷。她因寻求生活中存在问题与困惑的答案而经受磨砺的过程,是检视自己对人生判断的失误,质疑自己的选择的过程,也是净化内心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她在漫长的心灵探索中意识到,对于自我认识的愿望和自我实现的志趣,是基于充满意义的工作、不断地进行精神净化与超越、道德提升完成的。“她在心中自嘲地大笑,并怀着恶意揣测一些如她这般优秀的人——或说被称为优秀的人,她揣测很多这样的人,她蛮横地认定这些人的心底多少都藏有见不得天日的东西——比常人更见不得天日。他们的可贵不在于生来就优秀,而在于他们愿意付出终生的努力去撕毁去埋葬心底曾经有过的阴暗。”j尹小跳富有勇气的自我审视与反省不断引发着她对世界新的看法和对生命新的追问,并葆有着同情心、良知、希冀和警觉的批判精神。

无论能够真正引领小跳的智慧和情感的知音存在与否,小跳坚定成熟的自我主体至此已然确立,“她拉着她自己的手往心房深处走,一路上到处是花和花香,她终于走进了她内心深处的花园,她才知道她心中的花园是这样。”k她已能够不断地涤荡曾经的焦虑与束缚,超越和完善自己,并且以更高的精神境界对生活做出理解和判断:“这儿青草碧绿泉眼丰沛,花枝摇曳溪水欢腾。白云轻擦着池水飘扬,鸟儿在云间鸣叫。……到处看得见她熟悉的人,她亲近的人,她至亲的人,她曾经的恋人……他们在花园漫步,脸上有舒暢的笑意。”l尹小跳已拥有自己深广丰满的心灵花园,不断建构和实现着属于自己也益于他人的秩序,这是自由、宽容和善意所创造的圆满的秩序,只有在这里,秩序一词才不具有压抑性的含义,主体获得了其自身的完满属性。

铁凝在《大浴女》日译版序言中谈道,“在潜意识里,或者也有‘检点、‘追问、‘质询、‘救赎这样的词穿行于写作中间。我试图更勇敢地耐心审视和细细打量在中国的特定年代里一些灵魂的惶惑与痛苦的隐秘角落,并企望在这样的审视和打量中让心灵重新获得明澄的力量。”m在社会生活的直接实践中,在爱与恨、怨与恕交织之中,主人公开启了真正的自我塑造过程,包含着艰涩与欢欣,促使主人公不断重置、改造自己的价值判断。在痛苦的灵魂探索之后,年轻主人公已能够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境遇。而此时,对于年轻主人公而言,青春的季节已经悄然度过,她们迈向了成年的门坎。

正如卢卡奇所说,“科学提供给我们事实及其关联,而艺术带给我们的是心灵和命运。”n尹小跳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年轻的成长主体怎样既珍视自己内在的灵性,在自己的精神生命中亲近艺术与哲学,又能透过心灵的迷雾面对现实,意识到了改变心灵和行为的责任,倾听并遵从了对自己与他人负责的内心引导。这种意识可能未曾被年轻的主人公自觉意识到,却沉埋在她的潜意识深处,伴随着她整个青春岁月的探求历程,使她终于逐一超越生活中平庸世俗的部分,在精神的世界中获得安宁与慰藉:“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的,你必须拉着你的手往心灵深处走,你必须去发现、开垦、拔草、浇灌”,“当有一天我们头顶波斯菊的时候回望心灵,我们才会庆幸那儿是全世界最宽阔的地方,我不曾让我至亲至爱的人们栖息在杂草之中。”o

作品以这样一种牧歌式的顿悟确立了它的灵性与境界。女主人公再度回首她的所来之处,感悟她所获得的心灵升华,使作品的意境得到超拔:她愿意自己的语言成为歌声,行动成为见证,使她和“至亲至爱的人们”都能超拔于庸俗芜杂,同驻于洁净、宽广和宁静的精神花园。她“至亲至爱的人们”是虽然有着各种问题与缺点,却依然被她挚爱、宽容或者理解的亲人、友人、恋人以及众人。在挚爱、宽容和理解的同时,主人公也完成了自己的心灵救赎,实践了她对于理想人性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缺憾的超越:“她拉着她自己的手一直往心灵深处走,她的肉体和她的心就共同沉入了万籁俱寂的宁静。”p她和“至亲至爱的人们”也象征了一个成长主体可能拥有的多重自我,如同一颗大树上的枝桠,基于潜在与深刻的精神同源与共生性,却朝向了不同的人性发展方向,表现出生命在不同向度上的种种可能,展现出了丰富的人生图景。《大浴女》中蕴涵的丰厚的成长主题,以及其作为一部女性成长小说所独有的经典品质,将会使这部作品在不同时代、地域和文化环境中,拥有普遍的意义认同。

【注释】

abcdefghijklop铁凝:《大浴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20页、20页、244页、120页、120页、146页、168页、251页、175页、175页、330页、330页、330页、330页。

m铁凝:《像剪纸一般美艳明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61页。

n卢卡奇著,张亮、吴勇立译:《论说文的形式和本质-卢卡奇早期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15页。

猜你喜欢

心灵精神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