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运动和力专题复习
2017-07-08孙志富
孙志富
例1 (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思路分析:比较汽车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读图可知,ab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最大;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路程较短。所以速度较慢。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选A。
第2节
力
重点考点
有关考题往往要求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时须明确以下几点: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单独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些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接触。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物理学中用力的示意图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是:(1)在受力物体上确定力的作用点。一般都画在重心上。(2)明确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在箭头旁边用字母(常用字母为F,重力用G,摩擦阻力用f表示力,并标明力的大小和单位。(4)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就说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必受到了力的作用。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受到力的作用(该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中物理表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于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应注意:(1)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物体问这两个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不能抵消。(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发生、同时消失。
中考常见题型
例2 (2016·成都)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思路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选D。
第3节
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考点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在伽利略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并运用推理法,概括总结出了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理想状况,而我们周围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只有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定律中的“或”是指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者必居其一。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但它是正确的,它初步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即:(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考查本知识点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
2.惯性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質叫作惯性。惯性和惯性现象是难点,又是中考的常考点。对惯性的理解要明确以下几点: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即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等没有关系。
(3)惯性不是力,它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一种性质。在描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也不能拿惯性与力比较大小。
第4节
二力平衡
重点考点
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把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实际问题中,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反过来,由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也是易错点。中考大多要求同学们从生活实例中判断哪些是平衡力,或考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最易混淆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中考常见题型
例3 (2016·长春)如图2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思路分析: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但大小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的力,故D错误,选A。
责任编辑/蔡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