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都的故事(二)

2017-07-08李斌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7年6期
关键词:卫星城巴黎人口

李斌

首都的城市病,似乎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汇集了所有资源的国家中心举世瞩目,人口的涌入难以避免。伴随超负荷的人口,大大小小的城市局限性就显露出来,从能源、环境、交通等诸多方面压得首都喘不过气来。当然,有些国家直接迁了都,重新开始,但是迁都兹事体大,对于首都规模已经很大的国家来说,要协调各方利益,要统筹大局,还要国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似乎太不容易。但是能不能不动声色地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在不迁都的前提下作调整呢?为了给首都“减负”,每个国家都穷尽心思,各出奇招。

多都:三个臭皮匠

传统意义上来说,首都通常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行政中心,但这也并不是绝对,有些国家发挥了足够的创意,不仅要把这些功能分开,还干脆多建了几个首都。

南非有3个首都,行政首都设在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位于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是布隆方丹。没谁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首都,3个不同功能区划的首都各司其职,都能够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这样的分而治之使得3个城市的城市规模能够得到控制,人口和环境资源能够相对比较匹配。

首都藏锋芒

有些国家虽然没有设置三个首都,但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达到了类似的效果,就是将首都的功能简单化,把各种其他的发展重任交给国家其他地区的大城市去担负。这些“谦虚”的首都可能并不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虽然名气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的,但是这种“韬光养晦”使得首都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政治的心脏。这里有国会、白宫、五角大楼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发展银行也都在这里扎根;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加图研究所等数不清的顶尖智库也纷纷在此施展拳脚。说来说去,华盛顿特区似乎只有一个关键词——政治,相对而言,金融城纽约、影视城洛杉矶、科技城旧金山、石油城休斯敦以及芝加哥、波士顿、迈阿密、西雅图等城市各具优势,锋芒似乎比华盛顿特区更盛。但是,仅仅负担起政治中心这样一个角色,华盛顿特区作为首都分量就足够重要,专一、有侧重的城市角色使得这里的各项事务能够更好地展开。

璀璨的衛星城、首都圈

巴黎、伦敦、东京也都是规模极大的首都,它们的城市病是如何调养的呢?部分程度上要感谢它们周边的卫星城和城市带。

早在1965年,法国便在巴黎近郊设立了9个商贸、服务、交通副中心,并在距离中心城25~30千米处建立起5座人口规模约30万的卫星城,通过便捷的交通将城郊与市区相连接,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郊扩散,控制市区发展规模。前总统萨科齐在任期内更是提出了“大巴黎计划”,希望可以跨行政区域界限,将凡尔赛、枫丹白露、戴高乐机场以及迪斯尼乐园等巴黎周边地区纳入大巴黎范围,协同发展,共同帮助巴黎城区分担压力。

20世纪,英国伦敦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恶化严重,一次伦敦烟雾事件就令4000人死亡,问题严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英国开始构想大伦敦发展规划,设计在半径约48千米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21世纪初,英国伦敦通过构建 14 个迷你城市经济圈、商业区,形成“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政府带头,引导下属行政机构向卫星城搬迁,而公共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随后也开始跟着迁徙。

当首都的发展空间已经利用到极限,日本东京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城市,规划出一个璀璨的“首都圈”。首都圈以东京为中心,将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纳入其中,形成“一都三县”的紧凑格局。在首都圈内,日本又着力建设了“七大副都心”,强化大城市周边卫星城的规模和职能。以副中心分担首都的某些职能,比如新宿是高层商务办公和休闲娱乐中心,池袋集商业、购物、娱乐功能于一身。此外,日本还在首都圈之外建设了横滨21世纪未来港、幕张、埼玉三大“新都心”,并将东京包括法务省、厚生劳动省、防卫省在内的许多行政机构由东京迁至新都心,疏导东京的部分行政功能外移。

科技力量的人口引导力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日本通过向地方转移国立研究机构,在东京东北约50千米处建设起“筑波科学城”,将日本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搬迁至此。全日本30%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汇集在这里,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和社会资本进驻。

“减负”有方

不管是华盛顿,还是巴黎、东京,国际化的大都市都在放手部分城市功能,由部分行政部门带头从中心城向周边搬迁。毕竟,有舍才能有得,把一部分责任分散出去,才能给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大都市人口过剩,丰富而又配套的公共资源是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的聚集,教育、医疗、培训等公共资源的发展,会自然地吸引人口流向城市副中心或卫星城,疏解首都核心区的压力。东京没有学区限制,政府加大实施教育经费投入,施行教师轮岗制度,促进东京都市圈内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许多首都边上的卫星城生活设施齐全,宜居且适合就业,部分人口无需往来于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就近就可以很好地工作、生活。

当然,要引导人口外移,交通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在日本,新干线、轻轨和地铁构成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连接着东京和七大副都心,这样首都圈的构建才有了可能。韩国首尔及周边城市拥有纵横交错的地铁网,半数以上地区距地铁车站不超过1000米,人们有条件居住在中心城区之外。德国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以及跨区远程交通高度融合。美国公路系统发达,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人居住在郊区的院落也不耽误进城工作。

不管是迁都、分都、发展卫星城市还是首都功能转移,种种尝试都在探寻一条让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更加和谐舒适的状态。从这些尝试中寻找启示、择其善者,在解决其他大城市的发展问题时也能够加以运用,让城市管理者能更科学地规划城市和产业布局。

猜你喜欢

卫星城巴黎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TOD发展模式下卫星城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吸引范围的研究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