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揭露了一个有关糖业的大秘!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2017-07-07
近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当日发表了一篇披露制糖业内部文件的文章,揭露了美国制糖业上世纪60年代花钱收买科学家控制舆论,弱化糖制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转而将饱和脂肪酸推为罪魁祸首的丑闻。
这些制糖业内部文件,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以下简称UCSF)的一名研究人员发现。文章指出:过去长达半个世纪,关于营养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包括许多当今推崇的营养学观念,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糖业的“刻意操控”。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UCSF医学教授斯坦顿·格兰兹(Stanton Glantz)说:“他们(制糖业)使得数十年来对于糖类的讨论完全偏离了轨道!”。
而就当这篇文章报道的前一年,纽约时报也曾曝出了另外一篇文章,披露全球最大含糖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公司——提供数百万美元巨资资助研究人员,企图弱化含糖饮料与肥胖的关联。今年6月,美联社报道揭露糖果业也赞助科学研究,并得出“吃糖的儿童比不吃的更瘦”这样的结论。
01
糖业协会的阴谋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男性患冠心病的高死亡率引发了对风险饮食因素的研究,包括胆固醇、植物醇、过量卡路里、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和矿物质。
20世纪60年代,两位著名的生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冠心病饮食诱因假设:
伊丽莎白女王学院生理及营养学教授约翰·尤德金(John Yudkin)认为,糖类添加是主要的诱因;
明尼苏达大学营养及病理学家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认为,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是主要诱因。
然而,到了80年代,很少再有科学家认为糖类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诱因。在美国政府推出的第一版“1980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减少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以预防心血管类疾病,但并未提及糖添加是冠心病的诱因。那么,这几十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尽管,关于饮食中糖分引起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风险至今仍有讨论,然而,有一点非常清楚:糖业协会(Sugar Association)所领导的制糖业坚决否认糖分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在整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心积虑企图影响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的科学研究。
历史文件显示,一个称为糖业研究基金(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商业集团,也就是今天的糖业协会的前身,在1967年花大价钱——相当于今天的5万美元——聘请三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篇关于糖类、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评论文章。
文章发表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评论中引用的研究都是经过糖业集团特意挑选的结果,整篇文章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极力将“屎盆子”扣向饱和脂肪酸。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制糖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资助的研究项目成功驳斥了糖类摄入的危害,反而将饱和脂肪推上导致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最大饮食诱因。这项评论性评论发表之后,关于糖类和心脏病的讨论逐渐平息,然而低脂饮食却获得了一些健康权威专家的背书。
02
用事实揭秘真相
有部2014年在荷兰上映的电影叫《一部关于糖的电影》,在这场电影中你会了解到「高碳水饮食」是如何毒害现代人的身体和大脑。
这部电影的演员兼导演是澳大利亚的 Damon Gameau,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低碳水饮食,以蔬菜和肉类为主,保持了非常好的身体和健康状态。为了搞清糖对人体的影响,他决定做个勇敢的实验:连续 60天,每天摄入 200g「大约40 勺」来自“健康食物”的糖分,然后看看自己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糖对人体的影响
糖导致肥胖
实验刚进行到12天的时候,Damon的体重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重了3.2Kg。原来的腹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圈赘肉,也就是所谓的「内脏脂肪」。
糖影响精神状态,使人情绪恶化
随着实验的进行,Damon和妻子发现,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心平气和的人,而是变得喜怒无常,情绪极其不稳定。一吃甜食心情就很好,但过一会又开始抑郁心情低落。
糖让人皮肤变差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长期摄入糖类超标的人,极容易出现眼袋、长痘等情况。大量地食用糖类扰乱了 Damon的新陈代谢,不久他的脸上就长出了粉刺……
糖导致脂肪肝
除此之外,医生还发现,Damon甚至出现了轻度的脂肪肝症状。
通常情况下,疾病或药物可以影响脂质堆积,但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我们就称之为脂肪肝。蔗糖进入Damon体内后,分解为50%的葡萄糖和50%的果糖。
葡萄糖可在肝脏就转化为能量,而果糖则不行,身体会分泌胰岛素调节,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和身体的其他地方。一旦形成脂肪肝需要尽快治疗,不加控制就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糖毁掉你的牙齿
实验过程中,Damon还去采访了一些长期高糖饮食的人,其中一个是17岁的男孩,他叫 Larry。Larry从小就很喜欢喝汽水,平均每天喝12罐,年纪轻轻,牙齿现在基本上全完了,必须全部拔掉。但由于牙床感染严重,麻醉剂在拔牙过程中起不到作用。Larry只能强忍着剧烈的疼痛,连牙医都不知如何下手,只能暂时放弃治疗。
03
人类并不适应高糖饮食
回顾历史,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所产出的谷物出现在人类的食谱上只有几千年的时间,相比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这段时间短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几百年前,糖对我们还是奢侈品,在很长的时间里它只是贵族和有钱人才能享有的特权。而现在,糖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几百万年漫长的进化史决定,我们的基因实际上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糖饮食。
澳大利亚的一个原始部落,在被现代社会发现以前,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部落里的土著靠狩猎和采集树林里的野果为生,极少摄入高糖类食物。他们身材健硕,精神充沛,极少生病。
但当现代社会发现了这个部落之后,在部落周围开办了各种便利店、超市。很快,高糖饮食文化迅速渗透到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部落里土著像外面的人们一样迷恋上了各种含糖饮料、零食、蛋糕,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的糖取代。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出现肥胖、糖尿病、早逝等现象。
既然糖对我们身体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人站出来说出真相呢?
其实早就有人说出真相了!只是被商业利益故意掩盖了事实而已!也就是上面我们所提的!
上个世纪爆发了关于脂肪和糖谁是导致肥胖和疾病的大论战,最终糖类在高糖企业联盟的资金支持下大获全胜,高糖企业花费巨资在媒体上打广告,将糖类美化成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他们买通专家,操控舆论,将脂肪指控为导致肥胖和疾病的元凶,他们游说政客,让权威机构颁布错误的健康指南……
从此,全世界掀起了低脂饮食的風潮(你有买过标榜「低脂肪」或者「零脂肪」的所谓「健康食品」吗?)而高糖产品却越来越流行,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实验结束时,Damon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都恶化了,而且严重程度超过他起初最坏的预期。幸好只有60天,如果你担心Damon后来怎么样,请放心,Damon 在实验结束后恢复了低糖饮食,经过一段时间,身体终于回到了原来的健康状态。
关于美国制糖业上世纪花钱收买科学家控制舆论的行为,美国专家格兰兹说:“就今天来看,他们的行为实在是恶劣。”
而小编希望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个事实真相,不仅对自己,更要提醒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们,合理饮食,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来源:中国食品报)
红色桃心分割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