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热”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017-07-07黄兰芳
摘 要:为了弄清英汉语言中感觉词表达的异同,着重对“热”进行英汉对比分析。通过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英汉语料库的实例检索,结合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相关理论系统地对比分析“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发现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热”的概念隐喻,进一步解释英汉民族相同的身体构造和生活、社会体验的不同是导致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结论表明“热”概念隐喻在英汉语言中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且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关键词: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1 引言
概念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结合语料库,选取与“热”有关的表达,总结英汉语“热”概念隐喻的异同,结合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相关理论解释隐喻投射背后的理据。
概念隐喻由Lakoff和Johnson首次提出,后来卡梅伦讨论语言应用与隐喻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Marina Rokova将隐喻与实际交流很好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后束定芳教授是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启蒙者。虽然已有学者对“热” 的隐喻进行研究,但进行英汉对比分析不多,而且本文除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理论,更结合语料库,直观论述“热”概念隐喻的不同。本研究希望可以归纳英汉民族在体验认知方面模式的异同,探讨原因,从而为二语学习者在“热”的学习与使用中提供便利。
2 英汉“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热”是人体对外界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感觉之一。一方面外界的温度过高会使人产生热的感觉,另一方面生理和心理因素也会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例如当人愤怒或者激动时,体温会升高继而产生“热”的感觉。由于人体构造相同,所以人们在对“热”的体验上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民族具有的文化以及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体验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热”在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差异性。
2.1 英汉语“热”概念隐喻的共性
“人类相同的身体构造和类似的生活空间环境(感知体验虽有差异,但仍有很多共通之处),正是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义结构的基础”。 (王寅,2005)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由于人相同的身体构造以及同样的感觉器官,英汉民族能够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概念隐喻,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英汉两种语言的人理解“热”的概念隐喻。
2.1.1“热”喻指强烈的情绪或者高涨的氛围
气温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通常气温升高,人的情绪会兴奋,但是物极必反,当温度太高会产生不适。如:激动、兴奋、高昂的情绪等,如:The argument became hot以及Hot words were exchanged between the two men等类似的表达方式,中文此类的表达也有很多,如经常可以看见的“热爱”“热情”“热烈”“热忱”等。另一方面,除了表示积极正面的含义之外,“热”在中英文中还可以用来表示像焦虑、急躁、愤怒等一些较为负面的强烈情绪。在表达急躁的时候,中文经常出现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生动形象的表达,在英文中也有相应的表达的方式“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虽然引用的动物形象不同,但是“热”的概念隐喻是一样的。值得一题的是,英文中很少借鉴与“hot”相关的词汇来表达“热” 的含义,通常直接用“hot”来表达,但是在中文中恰恰相反,中文很擅长引用与“热”相关的,表示相同含义的词,如“气”“火”,这一点在表示愤怒的时候尤为明显,在英文中同样的表达愤怒意思,英文会用“Nonsense! he replied hotly”,汉语基本不使用含有“热”的表达,而是用与“热”相关的含“火”和“气”的表达,如“火冒三丈”“气的直跺脚”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身体体验在不同的文化模式所造成。
2.1.3“热“喻指艰难的处境、危急的情况
当人处在艰难的环境中内心就会焦躁不安,犹如坐在火盆上一样,坐立不安,因此经常使用“热“来喻指艰难的处境、事物棘手、危急的情况、尴尬的表情等。在中文中有“水深火热”“冷嘲热骂”等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所處的环境,相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英文中也不胜枚举,如“Bruno was yesterday promising a hot time for his next opponent...”等。
2.1.4 “热”喻指食物辛辣或者女性身材性感
“热”本身就是一种感官体验,而当人吃辣的食物时腹部及胃部会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热”喻指食物辛辣的概念隐喻,并被广泛用于日常的谈话和书面表达中。在日常英语中我们经常会有“hot spicy food”的表达方式在中文里我们常说“辛辣的食物”。“热”除了指食物辛辣之外,“hot”本身在牛津字典面的释义还有身材性感的意思,所以当我们看到身材很棒的女性,都会说“you are so hot”或者“ a hot girl”。此外,“热”还经常与“辣”一起使用,“热辣”除了指食物的味道之外,也可以指天气的炎热、心情的激动或言语、措辞尖锐。如“热辣辣的文字”、“我的脸庞火辣辣的”,但是从目前来看,“热辣”的使用范围渐渐宽泛,我们也会用“热辣”“火辣”来喻指女性的身材,所以我们经常会说“身材热辣”。概念隐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词会出现新的概念隐喻。
2.2 英语特有的“热”概念隐喻投射
除了“热“在英汉语中相同的概念隐喻,当然有很多表达方式在英汉语言中是互相缺失的。
2.2.1“热”喻指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环境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的生长是离不开热量的,所以英语语言中用“热”来喻指促进或者有利的发展趋势或者环境,举个例子,“The area was hot bed of crime”以及“That city seems to be the hot house of decadence”。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hot bed”以及“hot house”都喻指的是促进事物发生的因素,不管是好的因素还是不好的,相类似的表达在中文里用的是“温床”或者“温室”一词,但是英文中的表达属于热范畴而汉语表达属于温范畴,这一表达方式的差异可以说明两种民族对“热”的感觉方面和在“热”的体验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即使在向统一个目标域进行投射,人们也会选取不同的源域进行表达。
2.2.2 “热”喻指人的知识渊博,擅长技能,有技巧
热量最初就是由阳光集中一点产生,所以如果要想专业技巧突出,必须付出很多努力于一点,才可以被人所关注,因此在英语中用“hot”来喻指人在某领域掌握较强的技能。“Brain was never too hot at math”,此处,“hot”就是擅长的意思。
2.2.3“热”喻指好的事物或状态
之前在“热”在英汉概念隐喻共性中提到,“热”有喻指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环境的意思,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热”这一概念隐喻的时候,应该明白,此处的促进不仅仅指的是好的事物与“孕育”同意,也可以指不好的事物与“滋生”同意。然而当“热”喻指好的事物或状态时强调的是好的事物。因为“事物的温度最高、给人感觉最热的时候应该是其自身或外界作用力达到顶点的时候。从一个侧面来说,它是某些事物状态最好的时候”,( 梅进丽,2007)如:a hot tip on the stock market,这里的“hot”指的就是好的事物或状态这一概念隐喻。
2.3 汉语特有的“热”概念隐喻投射
2.3.1“热”喻指亲密的关系
当事物处在运动状态时,内部分子就会高度运转,随机产生热,人们的交往也和“热”产生的原理相同,人们之间的互动越密切关系就越亲密。在《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的描述“不久以后,彬格莱和他的姊妹跟洁英·班纳特成了朋友,彬格莱与洁英之间的恋情似乎热乎了”,还有我们经常讲的“男女正在热恋”等,从这些表达可以看出,“热”在人际关系表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2.3.2 “热”喻指社会地位高或者有威望
正如“热”在基本温度范畴中表示的温度是最高的,所以相对应的在汉语中就有“热“喻指最高的概念隐喻。一旦人的社会地位变高,往来之人增多,必然有一番热闹的景象。从中国古汉语开始,就有“热”喻指权势或者威望高的表达方式,如:宋代陆游《感遇》一诗中写到“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以及 “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等诸如此类的表达,“热”的概念隐喻和人的社会地位关系密切。
2.3.3 “热”喻指时机成熟
一样东西温度升高或者变热意味着事物已经或者将要达到较好的阶段。例如在烧开水的时候,变热乃至沸腾是判别水是否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汉语中就有“热”喻指时机成熟的概念隐喻的表达方式,如我们常说的“一鼓作气,打铁趁热”都是说明事物的时机将要成熟了。
3 分析与讨论
“热”是一种感官知觉,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英汉语言中,“热”的概念隐喻不论是差异性还是相似性都是由人的认知方式和社会体验以及各自特有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所以语言的体验性与隐喻的体验性密切相关。(王寅,2006)因为相同的身体构造,所以人类对“热”产生相同的体验和认识。这阐释了“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相同隐喻投射的原因。但是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中国人自古就秉持“天人合一”的信念,强调人的自我感觉,但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事物的科学性。此外,中国素来坚持主体思维,在认识世界时,中国人喜欢用自身的感觉来衡量外界事物,但西方国家强调的是客体思维,在探索世界时,西方人喜欢找到事物最根本的原因。并且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西方人在对“热”有不一样的感觉体验,以上各方面原因就导致“热”在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不同之处。
4 结语
总观“热”在英汉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得出,两种语言在“热”的概念隐喻的使用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之处,但相似性要大于差异性。 “从语言的体验性角度出发,就语言普遍性和差异性来源问题得出了与天赋说完全不同的观点:语言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共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自然世界,我们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功能;语言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社会文化差异和人的认知方式差异所致” 。(王寅,2007)因为本文的所采取语料库的数量有限以及笔者专业水平的限制,本文只是英汉语“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英汉语中“热”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弄清“热”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言中的表达方法,尽量避免在日常书写、交谈中使用不当。
参考文献
[21]梅进丽.2001.从认知角度看“hot”一词多义现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6:130.
[2]王寅.2005.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37.
[3]王寅.2006.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5.
[4]王寅.2007.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3.
作者简介
黄兰芳(1991-),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201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