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心理,本土研究
2017-07-07王丹阳
王丹阳
论文:《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作者:李春凯、杨立状、罗娇、刘燕吉、唐菁华、郭秀艳
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概括化的认识有时又成为刻板印象。人们对于上海人的刻板印象尤为突出,易中天曾写:“‘上海人这个称谓,在外地人心目中,有时简直就是诸如小气、精明、算 计、虚荣、市侩、不厚道、赶时髦、耍滑头、小心眼、难相处等等‘毛病的代名词”。
那么,当一个群体及其所在的地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印象是否也会发生变化?东方明珠、世博会,上海市政府也号召市民提高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做可爱的上海人”。研究者推测,外地人对于上海人的刻板印象,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会随来沪时间发生一定变化。为了研究这一问题,研究者选择在沪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研究者搜集描述上海人的形容词800个,筛选出28个刻板形容词,包括精明、能干、小气、认真细致、时尚、虚荣、高傲、崇洋媚外、精致优雅、友善、勤奋上进、独立、势利、顾家、聪明、可爱、现实、胆小、热情开朗、冷漠、排外、自信、开放、刻薄、精打细算、文明礼貌、自私和虚伪。
在大学生中问卷调查后,研究者得到了一个三维的印象图。
首先,大学生认为上海人存在负性人格特质,大多与小市民精神有关,属于该维度的11 个形容词基本上是小市民习气的“大杂烩”;其次,大学生也认为上海人存在正性的人格特征,往往与积极的做事态度和能力有关,比如,勤奋上进、独立、能干、聪明、自信、认真细致,这些词与上海商业社会的精英精神合拍;第三,大学生认为上海人过着一种精明和优雅的现代生活,他们时尚、精明、精致优雅、开放、精打细算。
从以上看,大学生对于上海人的印象是“老树发新枝”。一方面,老上海的小市民习气,在大学生的印象中依然挥之不去;另一方面,对上海人的新認识却抽枝发芽,做事精明干练、生活时尚优雅的新上海人形象,在大学生心目中愈来愈鲜明。
社会刻板印象具有保守性、僵化性和对抗相反信息的能力,但是它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接触越多,他所持的刻板印象也就越容易改变。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刻板印象的动态变化,发现在负面个性刻板指数和正面刻板指数上,刻板印象并未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在生活方式维度上,刻板印象指标的变化是显著的,说明随着来沪时间的增加,他们对于上海人现代生活方式的体验愈来愈深刻。这说明,刻板印象虽具有很强的顽固性,但并非不可改变。
在问卷研究部分,研究者也请被试为“你喜欢上海人的程度”和 “你认为上海人可爱的程度”作相应的 7 点评分,结果发现非沪籍大学生对上海人的喜欢程度和可爱程度的评分也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来沪时间越长,越觉得上海人可爱,并愈发喜欢上海人。
论文:《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
作者:楼连娣、庞维国
据研究,中国大学生面对不同作业,拖延表现有所不同。一般作业,多数拖延者会在时间过半后启动学习,也有个别拖延者喜欢在截止日期的当天或前一天完成任务。论文写作,多数拖延者开始会没底,觉得掌握的资料不够,会延迟启动。比如一份2个月期限的论文,多数拖延者会在三四周后查找资料,确定了主题后放置一边,待有灵感或有大量空余时间后才去完成,往往在最后一周完成,也有可能迟交。多数学生报告,大一至大四拖延呈上升趋势,而在同一学期内,拖延不断增加,但到学期末迅速减少。
论文:《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邵志芳、庞维国
近年高考录取“女强男弱”,甚至有一年大学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为45 : 55,男生低于女生10个百分点。这个现象让人们开始担心,男生的成长教育是否出现了危机。研究者的结论是,“女强男弱”确实存在,不仅体现在整体分数上,也体现在单科分数上。但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包括认知能力、考试焦虑、自我概念水平、竞争性情境、学业动机、认知自我调节、控制源,等等。
论文:《中国道德领导的结构与测量初探》
作者:孟慧、宋继文、艾亦非、陈晓茹
我国文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不仅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中国道德领导由三个因素结构,包括道德品质、尊重与包容、道德奖惩。道德品质,指领导者本身要具有正直、诚信、责任、自律等品质;尊重与包容,指领导要尊重下属,强调领导与员工平等和谐的关系,领导对员工的包容与开放;道德奖惩,指领导者要能和员工讨论工作中涉及的道德原则与价值观,当员工表现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或在道德方面表现突出时,要给予支持和奖励,反之,需及时进行提醒或惩罚。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