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
2017-07-07徐昕
徐昕
晚上在微信上跟同事聊天,前一分钟还有说有笑,后一分钟对方突然问:“XX是你班里的学生吧?”我说是啊。同事说:“她这两天在国外?”我说:“嗯,他们好像出国玩儿了。”同事问:“你们专业停课了?”我说没有啊,是学生参加了外国使馆的一个活动,赢了往返机票,所以去了欧洲。
“他们有几个人?”“四个。”“跟学院请假了吗?”我愣了一下,说:“他们应该向辅导员请过假了。”同事说:“那好,我去问问辅导员。”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拦住同事:“别问了,他们可能没有告诉辅导员……”
接下来的五分钟,我接受了同事连珠炮式地拷问:他们出去几天你知道吗?他们交请假条了吗?你们跟教务处打报告了吗?缺的课怎么办?这个月你们班的考勤表交了吗?万一学生在国外出了意外,你们怎么交代……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好说:“反正他们马上就要回来了,你可不可以当作不知道这回事?”同事说:“那怎么可以,你们教研室一向都这么没有纪律观念!你明天还是自己主动去找院长交代问题吧!”
愉悦的气氛瞬间消失了。这可真叫人愤懑——不过我不是气同事的铁面无私,而是气这几个学生,也未免太不懂事了吧?出去玩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这么高调地发微博、发朋友圈?之前居然还请我帮忙转发,被我断然拒絕——尽管如此,他们的行踪还是被其他老师发现了。
其实,当我们得知这几个学生要翘课去国外玩儿的时候,他们已经订好了机票,属于先斩后奏。由于这是外事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使馆给他们制订了充实的参观行程,我们几个任课老师就没有再说什么。也就是说,当默许他们缺课的时候,我们也跟他们一样,把学校的规则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连夜写了一份检讨书。有个女生在微信上说,她觉得不公平,以前班里也有同学翘课的,但都没有被查到,为什么偏偏他们这么倒霉,要受到处罚?我想了想,说:“你们在欧洲,坐火车常常没有人检票,也许有100个旅客侥幸逃票了,但有一个被抓住,受到了很重的处罚,你觉得他是应该嫉妒那100个人没有受到处罚,还是应该反省自己逃票了呢?”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是很心虚的,因为我跟学生一样,都属于漠视规则的人。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没有很认真地进行过考勤。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每堂课都点名的老师。学校有一位老师,以考勤严厉闻名,因此他也成了怨府的所在,一代又一代学生,都编排着他的各种段子。其实我蛮同情这位老师的,他不过是迂腐了一点罢了,不该被黑得那么惨。所以当我成为老师后,因为深谙学生心理,也不愿意在考勤问题上太过较真。其次,我一直认为,如果我的课不那么吸引学生,我也许就没有资格强迫他们准时坐在我的课堂里,浪费他们的时间。足够精彩的课,学生们应该会争着抢着到教室里来占据前排座位吧?
上个学期,学校要求严格考勤纪律,让班长每星期把考勤表交到辅导员那里备案。接到这个任务,班长很为难。有一天上课,他拿着考勤表来找我,说有几个同学没来,他不知道该怎么记录。我想了想,说:“你把考勤表给我吧,这事我来负责。”后来,我自然是不可能把那几个没来的学生标注为全勤的,但我选择了不把考勤表交上去。有意思的是,辅导员老师也从来没有问过这件事——不知道她有没有发现我们班的考勤表缺失了,或者说她发现了,但没有来问我。最后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我想我们对学校规则的不尊重,也许就是从这些小事一点一点慢慢形成习惯的。
我一直以为,在考勤这件事上,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却让我颇受震动。前不久,我拿到了上学期的教学评估结果,在学生意见栏里,赫然列着这样一条:“希望老师严厉一点,比如那些经常缺课的人,却在总评时仍然拿到了满分的平时成绩,这让我们感到很受伤。”对违规者的放任,就是对遵纪守法者的伤害——这个道理我一直都懂,但是这个学生的意见,却让我明白,这样的伤害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那一个被抓住的逃票者,确实应该检讨自己的过错。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前面那100个逃票者,都能够顺利过关呢?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