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2017-07-07许经伟
许经伟
摘 要: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手段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所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教务管理;新建本科院校;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62-02
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新建本科院校升格时间短,办学条件先天不足,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教务管理工作愈加专业、精细、复杂和繁重,如何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摆在学校面前亟须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教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管理体制有待优化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高职高专院校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成的,本科办学时间短,各项工作虽步入正轨且逐渐完善,但体制上仍存在校院(系)关系不顺,“学校办院系”现象突出,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疲于事务性工作,既要接受校领导的工作指示,充当组织者、协调者,又要充当执行者、监督者,而院系多有“推一下就走,不推就溜”、“推諉拖延”的现象,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从而导致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
(二)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一是传统的管理思维仍然存在,领导者的意志介入较多,“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的现象明显,决策缺乏科学性。二是部分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仍停留在高职高专时期,“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管理规章制度尚需完善
经过几年建设,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工作流程也基本规范,但与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尤其是在涉及学校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的规章制度上,旧有的制度体系已经不合时宜,如学分制的推行,原来学年学分制下的学籍、选课、转专业、主辅修、毕业资格、学位授予等规定均需做出相应调整。
(四)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人事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教务管理队伍薄弱,岗位数与师生数比例失调,专职人员缺乏。二是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岗位获得感不强,职业发展道路不畅,在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岗位交流、绩效奖励、选先评优、学习进修等多方面严重挫伤工作热情,造成管理队伍不稳定,“孬的干不了,好的不愿干”,虽通过人事代理制、青年教师兼职等权宜之策补充解决,但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工作延续性差,管理上易发生混乱。三是教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一线教学经验,与所在院系专业不对口,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和创新意识缺乏,办公、管理软件应用能力弱,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五)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造成教务管理软硬件上的投入缺乏,更新频率较慢,信息化管理普及程度低,信息或数据的收集、处理、反馈滞后,准确性不高。此外,管理软件归口分散,如人事管理系统在人事处、收费系统在财务处、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务处,造成信息集成、共享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
二、教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与举措
(一)优化管理体制,理顺工作职能
在学校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推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既赋予院系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又要明晰权责,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打造“院系办学校”的办学格局;在具体运行层面,教务处作为校一级的管理部门,应注重从战略层面和宏观角度进行整体把握[3],做好教学管理的服务、指导、协调和督查,而不应过多涉足具体事务的运行,做到“有位不越位,参谋不乱谋,揽事不揽功,服从不盲从,搭台不拆台”[4];院系作为运行的切实实践者,应主动对接学校整体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接受和开展工作,同时还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学科、专业特点,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工作决策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管理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等的培育[3],实现管理科学、服务优良、业务精通、工作高效,创设秩序井然、成效显著、师生满意的工作局面;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和目标,注重吸收、采纳院系和一线教师的意见,提高政策制定的适切度和目标可达成度;合理拟订工作计划,做到年度有重点工作安排,学期有工作周历部署,临时工作有调度,实现重点工作有声有色,常规工作有章有法;加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制发“责任清单”,明确教务处和院系工作分工,做到权责清晰、有的放矢,精简会议、通知,用定期少量的“教务工作例会”取代“教务周会”,集成“教务通知”取代各科室散乱的通知、文件。
(三)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遵循科学、规范、依法的原则,本着务实、高效、易操作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适时进行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使教务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同时,为保障规章制度的落实,要制定、优化涵盖目的意义、制度依据、工作要求、操作步骤等的工作流程,破除条款的生硬、死板,使规章制度一目了然,管理人员、广大师生皆能便捷、能动地参与其中,管理工作不会因岗位人员的变动而发生脱节,从而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良性地运转。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
一是组建完备的校院(系)两级教务管理队伍,学校有教务处作为直属管理部门,下设教学计划、学籍、教学资源、日常运行、教材、教学质量等相应管理科室,院系有教学科,配备教学科长、教学秘书、教务员,辅以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完成院系的教务管理。
二是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基于学生数、专业数、教师数设岗定编的机制,研究制定人员的选聘条件,如教务处人员应有一定的院系管理经验,院系教学科长应优先从教研室主任中进行选拔等,广纳贤才充实管理队伍[6]。同时,畅通校院(系)间人员的岗位交流,打造一支能上能下、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
三是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的岗位职责有助于约束、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按岗位设定差异化的职责,教务处的各科室,院系教学科、教学秘书、教务员、教研室主任等都应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德、能、勤、绩”的评价,奖励业绩优异者,处罚工作消极、错漏时出者,规避“职业倦怠”[6]。奖惩措施可体现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如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的评选、年度考核等次的评定、校内津贴的分配等。此外,应着重关注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在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校内津贴、岗位交流等方面创设条件尽量缩小或消除与同等条件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差距,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工作热情。
四是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务管理人员既要懂教育,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经验,又要懂管理,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时处理、解决各种问题。要鼓励他们不断开拓创新,从自身需要提高素质能力,又要创设外部环境条件加以引导,如: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教育理论、规章制度、现代管理手段,交流工作心得;组织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参加有关会议;鼓励参与教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扶植教研成果的产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任职能力和管理效能,培育一支“精干、高效、严谨、敬业、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五)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配置,扩容增量,升级服务器、增加网络宽带、建设数字化校园,拓展服务范围。同时,加大网络管理和维护力度,保障信息安全。二是更新或升级过时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应能满足学分制推行及校院(系)二级管理的需要,兼容客户端和网页端,界面友好,易操作,且能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或自主开发,如掌上教务、手机app、微信公众服务等。三是加强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如通过外部数据接口或统一数据格式的方式,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四是拓展信息传输渠道,充分利用网站、Email、即时通信软件如QQ、飞信、微信、钉钉等,及时、准确地传达、落实、反馈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加大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力度和师生使用信息的宣传力度,使教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类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全校师生能够便捷地参与信息利用,使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员、全过程中[7]。
三、结语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规范性、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备的规章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干、敬业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升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高效运行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解学香.高校教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研究[J].兰州教
育学院学报,2016,(1).
[2]刘占贵,郭爱华.综合教务系统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
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4).
[3]吴斌,马赛.高校教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07,(5).
[4]周崇典.教务管理工作的意义[EB/OL].http://www.
docin.com/p-546094111.html,2016-09-08.
[5]田威.學分制下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运行初探[J].辽宁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
[6]杨旌,史三元,胡启平.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高效运行
机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赵江川,刘玉萍.浅议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J].新西部,2016,(6).
[责任编辑 林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