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的历史与今天
2017-07-07郭洪涛
郭洪涛
【热点材料】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洪秀柱表示,国共两党应继续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机制,扩大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往来……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命题角度】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历程。国共两党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走向和革命前途。台湾问题关系着祖国的统一大业,因此,与台湾有关的祖国统一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中考考查的热点。考查多以当前两岸关系的热点材料作为引入点,考查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与当今海峡两岸关系。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北伐战争的进行;十年内战期间的南昌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的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期间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大陆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题型多样,主要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题与探究题等。复习时在牢固识记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联系相关时政热点。
【史实链接】
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年)
(1)背景:中国共产党刚诞生时实力较弱,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大任,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成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主力。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3)破裂: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4)教训: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己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2.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
(1)国民党: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创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长征:从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长征中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其他重重困难,终于在1936年10月,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3.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第二次合作
(1)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却仍顽固地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形成: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际,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同作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3)重大意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100多年来第一次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台湾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4.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
(1)破裂: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参加和谈。但是,重庆谈判没能阻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戰争与冲突(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地区,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此后人民解放军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之后百万大军渡过长江,一举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5.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关系
(1)政策变迁: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两岸关系;④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②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4)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阻碍:①美国、日本等国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以及对台军售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②以民进党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活动猖狂,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就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阻挠。
【试题预测】
1.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黄埔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每月一讲。下列关于这所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
B.孙中山兼任学校的校长
C.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促使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次携手合作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七七事变的爆发
C.南京大屠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3.山东临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同学们分类收集了很多图片。其中,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D.战略决战,胜利在望
4.抗日战争作为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而载入史册。中国人民能够取得这次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5.大别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沉淀了不同革命阶段的辉煌,造就了大别山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和意义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开发条件优越。这里的红色资源主要体现在( )
A.在全国率先打响局部抗日战争
B.全国性抗日战争从这里开始爆发
C.人民解放军从这里转为战略反攻
D.在这里歼敌52万,解放了华北全境
6.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战略大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50多万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殆尽。在这三次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8.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携手共赴国难,也曾反目操戈,两党关系曲折发展……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以史为鉴,我们相信两岸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
(1)材料一中北伐军取得这样辉煌成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当革命陷入低潮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201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对外开放30周年,在其举办的西安事变史实展中,有多张照片都反映了两位将军当年曾多次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史实。
(3)材料二中“多次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两位将军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西安事变与民族命运的关联。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4)从材料三中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的话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没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表。
[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
(5)结合材料四,分析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在短短几年间,人民解放军就迅速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今天海峡两岸的分离与解放战争有什么关系?国共两党的历史表明,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今天国共两党之间交流不断深入,你认为这对中华民族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见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