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诵读

2017-07-07何小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孩子文化

何小军

经典诵读,又称“读经”,南怀瑾先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同时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外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何与时代对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诵读,爱上阅读?赋予诵读新内涵,在传承古典文化的同时,吸收中外近现代的优秀文化是最佳的选择。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经典诵读的推动者,成为孩子“重礼明德”的引路人。选择何种读物作为孩子的经典诵读教材至关重要。而我是薛瑞萍老师的忠实“粉丝”,自然选择《日有所诵》。我特别认同薛瑞萍老师在写给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中的这段话:“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这与我一直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关键是这本书极具特色,经典性是最大的特点,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儿歌、童谣、现当代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我想孩子一定会喜欢。

自小“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的我,与孩子们一道商讨本学年“经典诵读”读什么、怎么读。小家伙们你一言我一语,大有舍我其谁的“主人范”。最后确定《论语》《日有所诵》为五年级诵读教材。每月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目,家长自行网上购买,指导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每天利用晨诵、午读、晚休(晚上休闲时)坚持诵读《日有所诵》一课,阅读课外书八页,并做好标画、批注,达成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的目标。每周四下午的“经典诵读”课大致分为四大板块。一、跟我学《论语》(5分钟)。二、诵读展示(20分钟)。1.朗诵《日有所诵》(每次2-3名学生,5分钟),2.课外书精彩片段分享(每次2-3名学生,5分钟),3.书目推荐(每次2名学生,5分钟),4.机动(5分钟)。三、诵读《日有所诵》(10分钟)。四、每周小结,奖励(5分钟)。

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孩子们放下书包第一件事便是在雅欣的带领下齐读课文,而后便进入自由诵读。孩子们手捧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如你看到孩子们不停走动,不必惊讶,他们可能仨俩成群齐读,亦可能在组长处背诵,看似热闹,却不杂乱。他们正徜徉于经典中,仿若与先贤对话,又似画面现于眼前,满足、快意浮于脸庞,无暇于其他。

课间,每个组的1、2号正板着个脸,犹如小老师,严肃而认真地考核着组员的阅读。被考核者每一处好词佳句的标画,每一个故事的讲述,娓娓道来,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板一眼。偶有个别“偷懒者”,那可是相当的“可怜”,不仅要完成基本任务,组长还会额外“加餐”(增加阅读量)。你要是敢再偷懒,门儿都没有,因为你受不了组长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扰得你课间不得安宁,你只能乖乖就范,老实阅读了!自此,《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森林报》《水浒传》……一本本中外经典著作被孩子们一一“啃”完,一首首经典诗歌、优美文章节选飘扬于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中,如那和煦阳光般美好,温暖、润泽着孩子们的心。

最令孩子们期待的是每周四下午的“经典诵读”课,不再是往日枯燥的背诵——乏味而无趣。每个环节,孩子们都在兴奋中度过:“跟我学《论语》”,我们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摇头晃脑沉浸于古文中。诵读展示,总令人意犹未尽,大有“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声情并茂,如诗人般挥洒自如地朗诵,精彩片段的分享令人不觉有加入朗读队列的激动;而书目推荐的孩子手持一本好书,用其极具“煽动性”的语言介绍,听来有捧起书一读的心动。诵读展示环节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不论是展示者,还是欣赏者,从中都能感受到乐趣,虽说是初体验,但毫无生涩感。每到选择下一周展示的孩子时,那自信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被选到的欢呼雀跃,未选到者垂头丧气,虽想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展示,但受限于时间,每次只能选择8-10个孩子。不过,你可以技巧性地不重复选择,一个月下来,想展示的孩子就都能如愿以偿了!诵读《日有所诵》时,看着孩子们或独诵,或小组齐诵,或表演读,那种怡然自得、陶醉其间的神情,于我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每每此时,我便拿着手机咔咔地把那每一个美妙瞬间定格,永恒地记录下来!压轴的自然是小结奖励环节,此时的孩子们最“嗨”!一个个认真地数着背诵的课数,又紧张地关注着其他孩子的数量,心里默念着:进前20名,进前20名,拿到书签!激励他们的我想不仅仅是我精心挑选的书签奖励,更是孩子寻找那份诵读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一节诵读课,在我隆重请上本周诵读小能手、为他们合影留念中结束,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期盼下一节课的到来!

集“趣味性、欣赏力、思考力、融中外优秀文化”于一身的“经典诵读”,最当尊重的是学生的差异性。在推进过程中,绝不能以同一标尺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應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以培养学生阅读、诵读的兴趣为根本的理念,推动阅读进行下去。

正如苏东坡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阅读推动者,让孩子们在阅读、诵读优秀古诗文、经典美文的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不断加厚和刷新孩子们的人生底色,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品位,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这需要我们有一颗静待花开纯净的心,不为分数所累,不为名利所困,默默地思,默默地做。

作者简介:江西省金溪县仰山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孩子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