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上的跨协会搭档
2017-07-07罗宏涛
罗宏涛
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东道主选手索尔加登上了混双项目的领奖台。此前,德国女运动员获得世乒赛单项奖牌,还要追溯到46年前的1971年,也是混双,戴安娜·舍勒和丈夫搭档,收获铜牌。其实,戴安娜并不算严格意义的德国人。她生在英国,并在那里成为乒乓高手,后来与西德运动员艾伯哈德·舍勒结婚,更改了国籍。索尔加之前,最后一位获得世乒赛单项奖牌的真正的德国女选手,得算是1969年的女单亚军、民主德国的加布里埃莱·盖赛尔。对德国女子乒乓球来说,索尔加的奖牌价值可见一斑。
索尔加能收获奖牌,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她的搭档、中国选手方博。方博在两年前的苏州世乒赛上是男单亚军。在苏州,方博的队友许昕携手韩国女选手梁夏银,登上了混双的冠军领奖台。中国顶级选手与他国运动员组成跨协会搭档,能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尚需更长的時间给出答案,但至少在提升其他国家世乒赛成绩上,效果已是立竿见影。
从世乒赛创立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赛场上的跨协会组合如同今天的职业网球一样十分常见。1926年首届世乒赛的混双亚军匈牙利的男选手雅各比和英格兰女选手格里森,这对搭档就来自不同国家。1928年,世乒赛首次设立女双项目,奥地利的弗拉姆和匈牙利的迈德年斯基获得冠军,属于不同国家选手。亚军威尔士的格宾斯以及英格兰的萨默维尔也是跨协会组合。
1954年的英国温布利世乒赛,三个双打项目,每一项都有跨协会组合登上领奖台。其中,前匈牙利名将巴纳代表英格兰队参赛,他拥有41枚世锦赛奖牌,是迄今唯一的世乒赛男单五冠王,这一次与法国人阿格诺埃联袂,取得男双亚军。跨国搭档更在混双角逐中拿下两枚奖牌,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德烈亚迪斯与匈牙利女选手盖尔沃伊荣耀登顶。盖尔沃伊还与罗齐亚努合作,取得女双铜牌。罗齐亚努是罗马尼亚体育的功勋人物,乒乓世界最成功的女选手之一,拥有包括17枚金牌在内的30枚世乒赛奖牌,其中有8枚双打奖牌来自与他国搭档的合作。在1951年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瓦纳一同取得混双冠军后,罗齐亚努又在1952和1953年,与匈牙利名将西多联袂,连续两届世乒赛混双折桂,因此成为世乒赛历史上第一位混双三连冠球员。
说到西多,很多中国人都不陌生。1959年,容国团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第一位世界冠军,他在当年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击败的就是那时的传奇明星西多。西多获得过包括9金在内的26枚世乒赛奖牌。
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在混双中填上了在世乒赛上的最后一处金牌空白。当时张燮林与林慧卿决赛中3比1战胜的就是一对跨国搭档──南斯拉夫男选手斯蒂潘契奇和罗马尼亚女选手亚历山德鲁。亚历山德鲁后来在1973年和1975年世乒赛上,分别与两位日本选手合作,两度取得女双冠军。之后的1977年世乒赛,女双冠军中国的杨莹和朝鲜的朴英玉,那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与外国运动员合作赢得世乒赛的桂冠。
1995年天津世乒赛,王涛和吕林夺得男双冠军,他们的决赛对手是名将普里莫拉茨和萨姆索诺夫,前者代表克罗地亚,后者是白俄罗斯头号选手。如今,很多报道都说就是在那届世乒赛之后,国际乒联不再允许跨协会的双打组合。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中国老将乔云萍就与代表香港参赛的齐宝华搭档,参加了女双角逐,并获得铜牌。普里莫拉茨和萨姆索诺夫在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还一同参加了男双,拿到了第三。那时,跨协会组合在世乒赛上获得的奖牌已经超过了50枚。
2014年,国际乒联决定,重新允许跨协会组合参加世乒赛。于是,就有了许昕和梁夏银2015年在苏州携手混双登顶。这项新规也给了两位前中国运动员登上领奖台的机会,荷兰的李洁和波兰的李倩获得女双季军。她们曾分别是四川队和河北队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