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亮”出来
2017-07-07周政昌
周政昌
一篇文章让人读后要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应该是我们写作练习的追求之一,当然也是考场作文取胜的诀窍之一。
眼前“发亮”的篇章总是有创新的地方。“有创新”是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分”的最高层面,《考试说明》对其解释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我们学生在作文的实际操作中,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也就能大体让自己的文章“有些亮色”了。
1.细节生辉。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鲁迅《祝福》)这是“我”“昨天遇见祥林嫂”的情景,采用了细节描写。你从这一细节描写,仅感觉到“哦,此时的祥林嫂已是个乞丐了”,那是十分肤浅的认识。
“内中一个破碗”,碗是“破”的,作为“乞丐”的祥林嫂,也属于落魄的乞丐了,真是可怜;“空的”,落魄的乞丐祥林嫂,已经落魄到连饭也难以要到了,已没有同情她的人啦,悲惨啊。“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这支竹竿看来是随手捡来的,她已虚弱到没有能耐去挑拣一根称手的拐棍,没有能耐去截削处理了,更不可能有人去帮助她。“下端开了裂”,怎么会“开裂”?哦,此时的祥林嫂羸弱之极了,行走时身体已站不稳,不得不倾力于拄着的竹竿,竹竿受力太沉,致使竹竿“下端开了裂”。——对各个细微的环节一一推敲,便能尝到其中浓浓的“味儿”;同时,一个穷困潦倒、风烛残年、已步入末路的祥林嫂,也栩栩如生地站立到你的眼前。这样的细节,意味深长,令人难忘,文章因此而生辉。
2.情感动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高考作文要求“感情真摯”,正是基于这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感情之人的考虑。考生就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把自己对人间真情的深切感动注入笔端、付诸文字。《人民日报》2012年2月13日 24版发表黄兴蓉创作的《山果》,这是一篇三千来字朴实无华的记叙文章,却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卷徐徐向读者展开。从一群十二三岁大山里的孩子背着背篓挤火车的广角镜头,浓缩到一个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满脸汗水的背篓小姑娘的特写镜头;进而展开情节描写列车上乘客们从开始迷惑到后来同情小姑娘,并通过购买她的核桃向孩子伸出援手的全部过程,塑造了一个“贫困得让人心惊肉颤,善良得叫人落泪无言”的大山深处贫瘠土壤上的小女孩形象,激活了珍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的情愫,让我们唏嘘不已,潸然泪下。这篇以情动人的小文,自2012年发表以来,一直感染着读者,据《文摘报》2016年4月23日02 版介绍,连河北省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在微信中也作推荐:“昨晚在群里看到《山果》一文,我看了两遍还是难以忘怀释手,真是感动人,太值得一读!”
生辉之文,往往是感情自然充沛的文章;另外,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
3.思想火花。一篇文章,不时在迸溅出思想火花,必然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但凡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识见与风格的。而这种风格正是艺术家们对自身艺术生命的一种创新。明明是“月下独酌”,李白偏偏“对影成三人”;明明是秋后枯草毫无生机,鲁迅先生却把它比作“光泽照人的”“铜丝”……创新使旧东西有了新生命,创新是一种心灵火花的飞溅。
思想厚重的文章,内涵丰富,蕴含哲思,启发人们深入思考,让人得到人生的教益。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文字不仅具有诗情画意,而且极具哲理性,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激励人们冲破旧世界黑暗的牢笼,去开辟新的生活道路,闪烁着灿烂的思想火花,显得精警深邃。这样的文章,不是让人“眼前一亮”了,而是让读者“眼前通明”了。
4.文采光耀。讲求文采,尽显文章亮丽光泽。“文采”是什么?文采多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返璞归真为上。考场作文时,我们的头脑中一定要有十分清晰的作文要求——“有文采”。一是要合理灵活地选用句式,或对偶,或排比,或反问,或长短,或整散。对偶句式整齐划一,富有音乐美。尤其是对联,上下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即使只用于文章的题目,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二是要灵巧地使用修辞方法,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对比。在作文中灵巧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分数一定会高出一个等级。
5.机智灵光。什么是“机智”?作家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机智”为文,是临场作文的取胜又一道。“机智”,显示了作者对事物本质、人生真谛的穿透力,它来源于人们惯常的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机智把握。
当然“亏他想得出来”的机智灵光,并非操练纯熟即可出现,那真得是神来之笔——可遇不可强求。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