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宜居性评价

2017-07-07祁瑞罗琼舒红赵中元

城市勘测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情宜居赋权

祁瑞,罗琼,舒红,赵中元

(1.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武汉 430010)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宜居性评价

祁瑞1*,罗琼1,2,舒红1,赵中元2

(1.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武汉 430010)

2015年6月,国务院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结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多专题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如何发挥海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应用价值,是国家和地方测绘信息生产部门当前思考的急迫问题。同时,以城市为单位的宜居性评价,难以满足业务部门的城市规划验证、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应用需求。因此,本文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遵循科学客观、可操作性等原则,对影响社区宜居性的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及安全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专家讨论与筛选,建立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开展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宜居性评价分析;(3)结合评价结果及各项指标的专题图,给出了针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宜居性建设管理的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资源整合等若干意见。论文工作不仅体现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应用价值,而且为城市社区宜居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社区宜居性;宜居城市;主客观综合赋权

1 引 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生存空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宜居城市”逐渐成为众多城市建设的目标[1]。城市宜居性评价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宜居水平,并反映出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辅助“宜居城市”的建设[2]。然而,城市整体宜居性评价只能从宏观上反映城市建设中的不足,无法满足地方部门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3]。城市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础单元,具有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征,是城市基层管理、服务人民和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平台[4]。开展社区宜居性评价可以反映出城市内不同区域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指导地方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为政府建设宜居社区提供更具体的决策支持[5]。

随着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已初步建成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为社区宜居性评价储备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础信息,利用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挥其应用价值也非常重要[6]。整合地理国情普查信息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城市社区宜居性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开展城市社区宜居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对探索我国地理国情普查分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7]。

由于武汉市已划分城市空间基础网格作为各部门统计分析的基础,便于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本次评价将武汉市空间基础网格作为数据统计单元。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本文构建了基于网格的武汉市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得到了武汉市社区宜居性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市建设宜居社区的若干意见。

2 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

宜居社区,即适宜居住的社区[8]。宜居社区应满足多方面条件,主要包括清新的自然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及配套设施,良好的安全保障等[9]。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武汉市城市发展现状及居民日常居住、生活及出行等多方面实际需求,参考《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标准》等标准,遵循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10],构建了基于网格的社区宜居性指标体系建立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网格的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框架

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中,共提取出了包括社区居住小区级别、社区环境、社区配套设施及社区安全4个一级指标。其中,社区居住小区级别数据取自于地理国情数据对于居住小区的分类数据,它将居住小区分为4类,并按照其市政设施完善性、布局完整程度及小区内部住宅类型从优到劣分为1类、2类、3类与4类,为评价社区内居住小区内部的设施与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根据图1,建立了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表 表1

其中湖泊、工工业区及噪声对社区的影响及社区配套设施的评价,需要参考相关标准对湖泊、工业区、主干道及各类公共设施建立缓冲区,计算社区内居住区受其影响的面积与社区内居住区总面积之比。参考相关标准并经过相关专家鉴定,得到各类环境要素与公共设施的缓冲区半径如表2所示。

指标要素缓冲区半径 表2

3 社区宜居环境评价模型

社区宜居性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权重的确定对整个评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11]。目前权重的确定主要是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两种[12]。客观赋权法是从评价指标数据出发,依据数据资料所得的统计信息对各指标赋权,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等[13]。主观赋权法则是依据专家经验或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各指标赋权[14],如层次分析法、直接赋权法、专家打分法等。两类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各有局限。客观赋权法的权重依据数据而得,但常常有部分评价结果与人们的判断不一致,难以从专业角度得到解释。主观赋权法则往往会带有一些主观随意性。若能将两种方法较好的结合,则可以得到既反映数据本身包含的客观信息,又能结合专家经验的综合权重[15]。本文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了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对武汉市社区宜居环境进行了评价。

评价过程如下:

(1)指标标准化

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应在参考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进行。本次评价中,标准化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噪声污染与工业污染影响等为反向指标,应将其正向化。具体标准化计算公式见表3,其中,xi(1≤i≤24)为三级指标原始数据,zi为其标准化后数据。

指标因子标准化公式表 表3

(2)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及主观权重

统一数据量纲后,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定累计贡献率85%~95%的成分为主成分,通过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及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可得到各指标因子的客观权重值。

组织多位相关专家对指标体系的主观权重进行反复征询,并参考《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标准》等标准,确定指标体系的主观权重。

(3)确定综合权重与评价

设客观指标权重:Li(i=1,2…,18)

主观指标权重:Zi(i=1,2…,18)

主客观综合权重:Ji=αZi+(1-α)Li,其中,α为主观权重系数。

α的取值一直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的难点,常见的方法是将α取为0.5,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平均化代入进行评价,或是使用简单相乘得到综合权重后代入评价[16]。然而,这样简单处理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佳评价结果,α的取值受到评价对象本身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α(0≤α≤1)取定一系列值,求取对应的综合权重,分别得到不同α值所对应的评价结果,并运用地价数据及爬取的二手房房价数据与评价结果对比,确定出最佳评价结果,进而确定对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α的最佳取值。

对于每一个α值,得到主客观综合权重后,求取社区宜居得分的过程如下:

设对于第k个网格,其网格得分为:

设一个社区中有n个网格,社区面积为s,第i个网格其面积为si,其网格得分为Fi,则这个社区得分为:

社区得分仍然是C位于0~100之间。

社区二手房房价对社区宜居性的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宜居性高的社区,其房价通常也比较高。通过与社区二手房房价数据的参照,结合地价数据及专家评价得出,当α=0.8时,所得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宜居性评价结果最好,因此选定α=0.8的评价结果为最终评价结果。所得到的综合权重如表4所示。

综合权重表 表4

4 结果分析

4.1 评价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中心城区宜居性总体评价一般

计算后得到武汉市中心城区宜居性得分为70.37,根据分级标准,宜居性为一般水平。其中,宜居性较高的社区占社区总数的13%,多数社区处于一般水平,周边社区由于受到设施完善性的影响宜居性普遍较低。城市社区宜居性建设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2)“两江四岸”宜居性普遍较高

武汉市的“两江四岸”一直以来是武汉市着重建设的区域,打造滨江休闲服务区,吸引游客的同时,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两江四岸有着优美的环境,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宜居性普遍较高。武汉市社区宜居性大体呈现圈层式结构,从两岸向中心城区边缘宜居程度逐渐降低,如图2所示。

图2 武汉市中心城区社区宜居性专题图

(3)各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评价结果统计,如表5所示,江岸区、江汉区、武昌区及硚口区整体宜居性较高,而汉阳区、洪山区及青山区的宜居性则较低,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各区人口大多都集中分布在宜居性较高的区域。

各区社区宜居性结果表 表5

(4)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最大

通过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武汉市社区的宜居性影响最大。如图3所示,沿江地区及二环线以内区域的设施比较完善,而其他区域的配套设施则较少,对居民生活的便宜性影响较大。

图3 武汉市中心城区配套设施便捷度专题图

4.2 武汉市建设宜居社区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多数政府、街道部门将社区作为考核的对象,将一些工作任务及指标直接交至社区,要求社区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对社区进行考核。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职能,真正切身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社区进行建设,将公共服务直接做到社区。

(2)推进社区建设资源整合

二环线内部设施完善程度较高,而二环线外基础设施仍然不足。组织街道、社区对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各类教育、文化、医疗及商业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分别送到各相关部门,纳入其部门建设规划,并依据社区实际需求的轻重缓急,分年度实施建设。

(3)进行有重点的社区建设

各社区应该依据其不足的地方,进行有重点的建设。如汉口大片区域存在老旧房屋,布局不合理,建筑质量堪忧,应重点加强居住区房屋的改建;青山区重工业企业众多,对周边社区居民影响仍然很大,应重点加强污染管理及治理;汉阳区、洪山区存在较多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的社区,应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4)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

目前武汉市社区仍缺乏统一的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许多社区信息得不到共享,需耗费多次人力、物力进行重复查询或确认,加重了社区工作的负担,降低了社区建设的效率。多数社区没有其网络平台,不方便居民对社区信息的了解与意见的提出。

(5)增强模范社区引导性

对于一些宜居性建设非常好的社区,如百步亭社区、新天地社区、金地花园社区等,可以作为其他社区建设的模范社区,使得社区建设有了现实可见的楷模,引导其他社区针对自身问题,积极向模范社区靠拢。

5 结 语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内容丰富,发挥地理国情数据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城市宜居性评价分析成果无法满足地方应用需求的问题,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中以居住区及基础设施为主的数据,开展开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宜居性评价,选取了社区居住级别、社区环境、社区基础设施及社区管理四大类能较大程度反映出武汉市内社区宜居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网格的武汉市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得到了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果。此外,本文根据评价结果,对居住舒适度差、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意见,对武汉市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未来下一步工作将针对主客观权重系数的求解,寻求更好的数学解法。

[1] 李丹妮. 我国城市宜居社区评估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 谌丽,张文忠,李业锦等. 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 地理学报,2008,63(10):1022~1032.

[3] Asami 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Methods and Theory for Evaluation. Japan: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2001.

[4] Timothy D Berg. Reshaping Gotham:The City Livable Movement and the Redevelopment of New York City,1961-1998. Purdue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5] 张文忠.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2007(3):30~34.

[6] 李雪铭,刘秀洋,冀保程. 大连城市社区宜居性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2008(7):75~81.

[7] 孟元元. 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11.

[8] Evans P. Livable Cities Urban Struggles for Livelihood and Sustainability. California,US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2002.

[9] 郭冬娥,江娜,郭永亮等.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监管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 测绘通报,2015(7):75~78.

[10] Anthony C. Livable Communities[J]. Community Survey,2001.

[11] 程钢,张富杰,杨杰等. GIS支持下的城市小区的居住适宜性分析研究[J]. 测绘通报,2016(1):49~52.

[12] 李小英. 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 兰州:兰州大学,2007.

[13] 黄宇,罗智勇,杨武年. 基于GIS 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研究[J]. 测绘科学,2008,33(1):126~128.

[14] 赵强. 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2.

[15] 陈伟,夏建华. 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17~22.

[16] 余文质. 主客观权重及其在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355~359.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livability in Wuhan Inner City Based on Geography National Census Data

Qi Rui1,Luo Qiong1,2,Shu Hong1,Zhao Zhongyuan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ing,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Wuhan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 resources and planning,Wuhan 430010,China)

In June 2015,the State Council’s firs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ensus task was over,which had invested a lot of manpower,mater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build a multi-thematic geographic national census database.How to pla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arge amounts of geographic national census data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the state and lo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formation production department to consider.At the same time,the space unit of li evaluation of livability is often the whole city,which is helpful to the macro decision making,but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planning,urban construction and urban management in the business sector. Community is an independent entity with a relatively complete sense of city,evaluation of livability at community level is very importan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irst geographic national census data of Wuhan,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and operability,we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mmunity livability,including residential level,environment,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security,and through expert discussion and selection,we established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livability in Wuhan inner city. 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livability belongs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ome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and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index system,then w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communitylivabilitys in Wuhan inner city,and analysed the results. In addition,by comb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matic maps of various indicators,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vable Wuhan,including transform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and so on.The work of this paper not only reflect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census data,but also provides a technical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livability of community.

geographic national census;community livability;livable city;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weighting method

1672-8262(2017)03-13-06

P208

A

2016—11—09

祁瑞(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时空统计分析及地理国情数据应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J05B01);基于武汉地理空间网格的人口、设施分析模型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HCX-WHS-FW-2015-1030)。

猜你喜欢

国情宜居赋权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试论新媒体赋权
宜居大化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