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节话旧

2017-07-07

北广人物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冰雪中国画

瓜节话旧

品读北京

第二十九届大兴西瓜节正在进行时。

1988年,大兴县政府将每年6月28日定为西瓜节,并于当年6月28日这一天举办了北京大兴县首届西瓜节,2001年后西瓜节开幕的日子改为5月28日,西瓜节为期两个月。第二十九届西瓜节已于今年的5月28日开幕。在这个西瓜节里,跟您说说老北京关于西瓜的故事。

西瓜从西域进入北京是在辽代:“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南宋叶隆礼撰《契丹国志》)。种西瓜最好是沙地,北京四郊这种地很多。北京地区的西瓜种植格局,历史上有南路和西路之分。南路指大兴县庞各庄一带,西路指宛平县卢沟桥附近的永定河滩地,其中以南路西瓜更为有名。20世纪50年代,卢沟桥一带发展蔬菜生产,西瓜面积逐年减少。与此同时,远郊县沿潮白河和永定河两岸沙地逐步发展西瓜种植,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包括大兴县、顺义县、通县以及房山县东南角和平谷县的西部、西南部。大兴每年西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京郊各区县之首,其中以庞各庄西瓜最为著名。

老北京人口儿高,吃西瓜也有讲究,一是要精挑细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云:“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提到当时的西瓜品种,早年间北京人讲究吃“黑鬼子”,就是黑皮黄沙瓤的,甜味适口,为瓜中上品。此外还有“大三白”,皮瓤籽皆白色,以及“绿三白”等。最好吃的是庞各庄的“贡瓜”,被称为西瓜中的佳品,味美沙瓤。挑西瓜讲究一掂、二掐、三拍、四听、五摸,这样就不容易买到生瓜和娄瓜了。二是吃冰(水)镇西瓜。元人欧阳玄《渔家傲》词咏北京岁时风土,其《六月》中说:“六月都城偏画永,辘轳声动浮瓜井。”描述的就是这寻常人家井水浸瓜的情景。

老北京人不仅吃西瓜讲究,贩卖西瓜也别有风情。旧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水蔓瓜”,后上市的为“寒瓜”。西瓜水头最大,又能利水祛暑,在夏季食来,最能令人胸襟一爽。清乾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云:“卖酪人来冷透牙,沿街大块叫西瓜。”《燕京岁时记》也载:“沿街切卖者如莲瓣,如驼峰,冒暑而行,随地可食,既能清暑,又可解酲。”每年六月西瓜一上市,城门脸儿、树荫儿下、胡同口儿,大大小小的西瓜摊儿就支上了,那叫卖声抑扬顿挫,自成风韵。有小贩摆摊切块卖西瓜的,西瓜摊非常讲究,上铺蓝布洒些清水,显得整洁凉爽,高列整个的熟大西瓜,前列零切小块西瓜,一般是小半尺长菱角块,整瓜用草绳编的瓜垫儿垫上。有的摊还用冰镇西瓜,吃起来更为清凉,卖瓜的多裸露胳膊,上搭毛巾,站立摊后,一边手摇蒲扇驱蝇,一边叫卖声不绝于口……

冰野据北京市方志馆整理

2015年3月于志学在瑞士写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工作室导师、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冰雪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五十年来,于志学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人的“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他创作的人物和小品画,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卷气和笔墨气韵,彰显出时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风范。在中国画绘画理论上,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中国水墨画审美内涵、“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的美学观点和“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的学术主张以及二十一世纪人类新型的审美标准“智邃远”和“冷文化”等学术思想和概念。

作品《塞外曲》,1979年荣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83年最先进入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的《世界名人录》;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200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2005年获柬埔寨文化部授予的“吴哥文化奖”;2006年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黑龙江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09年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和阿穆尔州艺术创作协会分别向于志学颁发了“文化贡献奖”和“成就奖”证书与勋章;2010年获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颁发的“艺术成就奖”;2011年获联合国新纪元世界艺术联盟艺术科学院院士;2014年散文集《荒原劲草》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代表作《雪漫兴安》《密林深处》《黄山雪韵图》《圣灵之光》《雪影》等。

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于志学文集《雪园漫笔》《大柳树的儿子》《荒原劲草》《大气丛书于志学》《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触类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学画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画法》等专著。

《密林深处》纸本设色108cmx90cm198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雪漫兴安》纸本设色118cmx141cm198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银域清魂》纸本设色68cmx68cm2008年

2013年于志学在敖鲁古雅写生

2002年12月于志学在新西兰库克雪山写生

2015年10月于志学在吉尔吉斯斯坦阿拉阿查峡谷写生

2008年1月于志学在中国雪乡写生

2010年于志学在大兴安岭写生

2013年于志学在大兴安岭汗马写生

猜你喜欢

中国艺术研究院冰雪中国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The Poetic Sense of the Second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