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曾在印尼办酒厂

2017-07-07

北广人物 2017年26期
关键词:苏门答腊宪兵酒厂

郁达夫曾在印尼办酒厂

尽管他隐姓埋名,妻子陈莲有也改名为何丽有,最终日本宪兵还是通过间谍机构查清了这个“赵豫记”酒厂老板的真实身份。

当年日本大举入侵亚洲国家的时候,郁达夫曾避难于印尼苏门答腊,还在那里办过一家酒厂。据刘保昌先生所著的《郁达夫传》中记述,一介书生出身的郁达夫,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短时间“下海”成为酒厂老板,还把买卖做得很不错,不仅让自己生存下来,而且重新成家立业。这不能不让人佩服他身上那种特有的适应能力和经营才能。

作为文学家的郁达夫是人所熟知的。他曾留学日本十年,饱受民族歧视的屈辱。20世纪20年代,发表描写留日学生生活的自叙体小说《沉沦》,蜚声文坛。大凡读过他作品的人都有体会,“自我暴露”“忧郁抒情”是其创作的两大特点。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达夫为人坦率得可以惊人。”他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态度、荣辱感受、猥亵念头、自私打算,甚至是性欲苦闷不加掩饰地奉献给自己的读者,其自我暴露的做法仿佛成了一种病态,而对青年来说,正好像是一股春风,立即吹醒了他们的心,觉得他正是自己要找的朋友。我想,也许正是这样,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出版后,很快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热捧,成为名噪一时的文化明星。

1937年,郁达夫的命运发生重大转变。他先是到武汉配合郭沫若主持第三厅的工作,随后进入新加坡《星洲日报》进行抗战宣传。在这期间,残酷的战争让他在富阳的家业毁于一旦,70多岁的母亲为躲避战乱饿死于山间,长兄郁曼陀在上海惨遭汉奸特务的杀害,爱妻王映霞也因战争离他而去,就连3万多册心爱的藏书也在战火中丢失。接二连三的不幸,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转为大量的政论写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作品恐怕是对日本友人新居格的公开回信。他是对新居格在两国交战之际对他的牵挂表示感谢,接着介绍了战争给他家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最后表明了中国必胜的信心。郁达夫在回信中这样说:“我们的老百姓,都因这一战争的结果,大大地进步了。他们知道了要团结。他们知道了要艰苦卓绝,忍耐到底。他们都有了‘任何牺牲,也在所不惜的决心。他们都把国家的危难认作了自己的责任……民族中间的渣滓,已被浪淘尽了。”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蔓延,郁达夫被迫弃文从商,走上了办厂经商之路。1942年新加坡沦陷,为避开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郁达夫一行逃离美丽的狮城,辗转进入印尼苏门答腊的一个小镇。源于生计所迫,郁达夫改名易姓为赵廉,向当地华侨募集400盾资金,办起了“赵豫记”酒厂。这对郁达夫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成功则可生存立足,否则连糊口度日都成问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幸遇当地华侨许乃昌的帮助,他终于酿造出两种白酒,即“双清”和“初恋”两个品牌在市场销售,且卖得很好。从此,他重新成家立业,续娶广东华侨陈莲有为妻,再生一男一女,家有盈余。据他1945年所立的遗嘱记载:“统计目前现金,存两万余盾;家中财产,值三万余盾。‘丹戎宝有住宅草舍一及地一方,长百二十五米达,共一万四千余盾。”“纸厂及齐家坡股款等,因未定,故不算。”可见,此时郁达夫也可算家境不错了。

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但郁达夫却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白手起家,把酒厂办得如此成功,他凭借的是什么?认真分析起来,恐怕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华侨的倾情帮助。在抗日救国的年代,海外华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蔚然成风,酒厂经营无论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当地华侨的支持。这是他成功的首要因素。二是自身的能力素质。郁达夫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时学的是经济,曾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这些知识对他的经营无疑有帮助。特别是郁达夫有着极强的语言能力,懂日语、德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到苏门答腊后,他很快就学会了马来语,这无疑为他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向外推销产品提供了方便。三是适合的产业行当。经营酒厂,销售是关键。郁达夫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颇懂酒文化,因此品酒、谈酒、销酒肯定都是好手。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尽管他隐姓埋名,妻子陈莲有也改名为何丽有,最终日本宪兵还是通过间谍机构查清了这个“赵豫记”酒厂老板的真实身份。尤其致命的是,郁达夫曾经被拉去担任过日本宪兵的翻译。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不久,日本宪兵担心郁达夫泄露他们的秘密,奉命对这类可能带来“舆论麻烦”的人物一网打尽。因此,郁达夫于1945年8月29日惨遭日本宪兵的秘密杀害。这样,尽管他早已安排同伴们秘密回国,但自己却再也无法生还朝思暮想的祖国了。

邢大军据《中外书摘》整理

猜你喜欢

苏门答腊宪兵酒厂
关于2012年Mw 7.2苏门答腊地震近场动态触发的讨论
兵王要飞第五话宪兵之争(连载)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托关系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苏门答腊海域海啸地震及地壳深部结构
连环计
走近意大利宪兵
“宪兵娃娃”助阵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