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皱文怀智识李小龙

2017-07-07本刊编辑部

北广人物 2017年26期
关键词:林氏嘉禾周有光

皱文怀智识李小龙

邹文怀是香港嘉禾影业的创始人。1970年,嘉禾影业创立之初,差点胎死腹中。面临元老级的邵氏影业的打压,邹文怀明白,推不出新人、没有自己的特色,嘉禾很快就要关门了。如何才能让嘉禾起死回生呢?邹文怀苦苦地思索着……

这时,李小龙凭在美国出演了《青蜂侠》,一炮而红。“李小龙热”在香港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武侠迷都盼望着李小龙能回来拍戏。

邹文怀认准了李小龙的票房价值。可其他影业公司的人也不傻啊,谁不知道这是一只潜力股,大家纷纷抛出重金,想把李小龙网罗到门下。

李小龙也是很有傲气的,他说:“回去拍戏可以,但是剧本得我来定,片酬不得低于一万美元。”当时,香港最红的武打明星狄龙的片酬也不过几千美元,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很多公司的人听说后,都退缩了。

邹文怀却觉得李小龙的这个要求不是不可以接受,于是,马上飞往美国,和李小龙当面接洽。他对李小龙说:“只要你回来,本子怎么改,戏怎么拍,你说了算。另外我还可以出资给你成立一个‘小龙工作室’,你要么拿我公司的股份,成为嘉禾的大股东,要么票房咱们五五分账。”

李小龙做梦都想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邹文怀开出的条件可谓正对心思。两人一拍即合。

邹文怀为得到李小龙,不惜血本,引来了一片嘲讽之声。毕竟李小龙来了,能不能火还是一个未知数,别偷鸡不成蚀把米,到时候输个倾家荡产,看你怎么收场?

但事实证明,邹文怀的眼光没有错,李小龙与嘉禾合作的第一部戏《唐山大兄》就火了,创下了350万港币的票房纪录。李小龙名利双收,邹文怀也挣了个盆满钵满。

林语堂李代桃僵化险为夷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不仅才学过人,说话也很风趣幽默。

有一年,纽约林氏宗亲会想邀请林语堂去演讲。林语堂在接到邀请后,顿感左右为难,他想自己去了,如果不说上一些吹捧祖先的话,同宗们一定会很失望。可是,如果自己吹嘘得过了头,又有失学人风范。

思来想去,林语堂打算找个借口回绝此事,以避免尴尬。然而,对方似是铁了心,非要他去捧场不可。无奈之下,林语堂只能勉强答应了。

到了演讲的那天,林语堂神色平静地站在讲台上,开始滔滔不绝地说道:“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有商朝的比干,这在《封神榜》里是提到过的。同时,英勇的有《水浒传》里豹子头,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华出众的美女则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除此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可以说,林氏家族人才辈出……”

林语堂的一番演讲,让宗亲们听得很是高兴,他们都觉得林语堂不仅给足了他们面子,也让林氏宗亲会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过,虽然林语堂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可是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他口中的这些所谓的林姓始祖,要么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要么是一些外国人,跟林姓祖先可以说是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当时林氏宗亲会的成员们并没有发现。

就这样,林语堂凭着自己的博学多才,机智地“化险为夷”了,不仅没有驳祖宗的面子,又保住了自己作为学人的风范,可谓一举两得。

●经典镜头

与拳王过招

穆罕默德·阿里是史上最伟大的拳击运动员、反种族主义斗士、慈善家。他12岁开始学习拳击,22岁首次夺得重量级拳王的称号,职业拳击进入了阿里时代。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22次获得重量级拳王称号。1981年,阿里退役,不久便患上了帕金森氏病。2016年6月4日,阿里在美国凤凰城的一家医院里去世,享年74岁。图为1979年7月的一天,一个小男孩在见到自己的偶像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为与拳王过上了一招,突然挥手打向拳王,拳王迅速做出反应,轻松化解了小男孩的偷袭。然后对他说道:“嘿,伙计,身手不错啊,我记住你了。”小男孩开心地笑了……木匠

钱穆出“难题”令胡适当即语塞

钱穆晚年出版《师友杂忆》,回忆了自己和一些名家的交往故事,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1928年,33岁的钱在苏州中学教书时,一天,校方请胡适来学校演讲。演讲开始前,校长看到钱坐在台下,便邀请他到台上来,同时把他介绍给了胡。见到钱,胡显得很高兴,还说了些“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话,随后又取出一封信为证,信是胡的一位朋友写的,提醒他到了苏州,千万不要忘了两件事:一是买一部江的《伏堂诗录》,二是想法见一下钱。

当时钱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里面涉及《史记六国年表》一书,钱始终没找到这本书,心中“积疑积闷已久”,不免整天惦记着。他想胡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一定见多识广,也没多想,脱口问道:“先生,可曾见过《史记六国年表》?”

让人想不到的是,胡竟然没有经得起他这一问,当即语塞,表情很不自在。好不容易等到演讲结束,胡便急着要回上海,尽管校长一再挽留,他还是执意地走了。

后来,钱每提到此事,都说自己不该初次见面,“即以僻书相询,事近刁难”,因而自责“不习世故”,对胡先生真是有些“失礼”了。

周有光的处世之道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一天,他的儿子周晓平看到网上有篇写周有光的文章,后面跟了很多帖,于是就打印了厚厚的一沓拿给他看。周有光说:“人家捧我的话,你就不要打印了,把那些批评我的给我看一下就可以了。”有人骂他,骂得很难听,还有人质问他有什么资格谈经济等等,对于这些,他都是一笑而过。但对于那些真正有水平的批评,他还是非常重视的。比如,有个人在指出了他以前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很小的漏洞之后,又说他知识浅薄、工作不力。周有光非但没有生气,还把这个人的文章仔细读了一遍,并做了很多记号,说他批评得好。

从不记恨任何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攻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便是周有光的处世观。事实上,宽厚待人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于人于己,都会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林氏嘉禾周有光
夜猫子的舞台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