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天天小吃节 本地人告诉你如何在巍山做一个合格的吃货
2017-07-06
已连续举办7年的巍山小吃节正如火如荼,包括(pā)肉饵丝、一根面、卷粉、凉虾等在内11个系列,91个品种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大批游客。
除了各类美味巍山小吃外,极富巍山历史及地域特色的“南诏王宴”也是一个新亮点。
“南诏王宴”源于南诏时期,是南诏王举行祭祖仪式,或逢年过节、犒赏将士的宴席,由三道茶即苦茶(百抖烤茶)、辣茶(包谷酒)、回味茶(甜茶),头菜即猪头、羊头、整鸡,土八碗(毕摩羊排、坨坨肉、网油焦肝、粉蒸红曲肉等)等组成。
然而,
小吃节有时限,巍山的美食却无极限。
冲破小吃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像本地人一样在美食中放飞自我才是属于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巍山的清早在(pā)肉饵丝的腾腾热气中开始了。巍山的饵丝店非常多,但对于好吃的铺子,巍山人也从不吝惜,即便一大早也愿意为此跑个老远。
后所街的杨记老祥店已经开了三十多年,每天清早,这里取餐的窗口总围满了人。纤细软糯的饵丝一起锅,人们不由自主地凑了上去。“我家的(pā)肉是先用炭火烤过的,很香。”丁阿姨说。
本地人喜欢肥瘦相间的(pā)肉浇头,瘦肉成丝摊开,火烤的外皮透著香气。
路边的油粉摊、饵块摊也渐渐热闹了起来。
正值当季,青豆米糕必定是人人要吃的。在平常小糕的米面里糅合青蚕豆面或豆汁,出笼后的青豆米糕颜色青绿,还伴着隐约的清香。
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豆米粑粑和棠梨花粑粑也无时无刻不在勾起人们的食欲。这就是为什么在巍山古城街道里闲逛总是难以快步,因为每隔一步就想停下来再吃点什么。
眼看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关圣街上的“胖姑娘卷粉”摊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的摊子就支在家门口,来的食客不仅有老主顾,还有许多是慕名而来的新食客。也因如此,本来无名的卷粉摊渐渐在交口相传中有了自己的名字。
“卷粉都是自己家做的,什么时候卖完就什么时候收摊。”摊主说。有客人觉得酱油香,询问买处。摊主介绍,自己家的酱油一直是找一位从酱油厂退休的老人加工的,所以吃起来和别家的不太一样。
大快朵颐后,一路往北漫步。星拱楼下的凉虾足够让人神清气爽。
这是一个摆在药店门口的简易摊子,桌子上一盆凉虾、一盆冰粉、一罐玫瑰糖就是所有。
卖凉虾的奶奶姓刘,70多岁,却已经是这个凉虾摊的孙媳妇辈了。她说:“还用铜板的时候我家就开始卖凉虾了,又从5分钱卖到了3块钱。现在我儿媳妇也在卖。”
凉虾、冰粉和玫瑰糖都是刘奶奶家自己做的。“我们只要路边野生的小玫瑰花苞,做出来的玫瑰糖很香。”她说好的凉虾颗粒分明、有韧劲,好的冰粉不会稀碎,好的玫瑰糖有玫瑰的清香。
继续向北走,月华街29号卖的糯米冰棒是最正宗的。很多巍山人总愿意到那里买冰棍,在嗡嗡的老机器声中吃下儿时的味道。
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冷泉巷里的茉莉妈家不容易找到。她家会做些紫苏木瓜、紫苏山楂、紫苏橄榄等售卖,但仅限当季,大概清明节以后就没有了。“因为我们家的东西没有任何添加剂,保存时间就不长。”茉莉妈介绍,起初只是为了让初生的茉莉吃些紫苏木瓜,不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夜里的巍山,涮菜和炒饵丝实在不能错过。那对于本地人而言不仅仅是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是阿喜涮菜还是烟草公司对面没有招牌的涮菜铺子,无数巍山人的故事在这里发生。
十字街口还有一家没有招牌的店铺名声在外 ,它的招牌是炒饵丝。这家开了二十多年的铺子由夫妻俩经营,晚上迎客,白天打烊。
土生土长的巍山人,总会为了去相熟的老店铺吃上一口,而穿过纵横交错的巷道。
对于他们来说,快乐的一天就是从早吃到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