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7-07-06段春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高职院校

段春艳

摘 要:伴随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研究课题,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但由于技术条件及生产水平的限制,专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据此,主要针对我国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创新多元办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76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战略措施。我国国务院在2015年5月8日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计划,明确了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由此也带来了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紧跟形势,纷纷开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

1 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运用领域主要有公交大客车(包括城市公交车、城乡大客车、公司班车等)、出租车、城际物流车(包括快递车、配送车、冷藏车等)、低速代步车(包括各景区的旅游观光车、高尔夫球车、老年代步车等)、高频勤务车(包括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巡逻车)和特殊专用车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在内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加上国家不断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助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而纵观当下形势,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车处于示范和推广阶段,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还在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在近几年才开设的该专业,缺乏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专业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培养方向单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各种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充换电站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增长,同时也带动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的增长,预计我国直接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的人数到2020年将达17万人左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普遍匮乏,只有少数院校开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或方向,而且大部分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开设的。就已开设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而言,也只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20116)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419),在校学生也不过几千人,每年毕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则更少,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领域,是车辆、汽车电子、电化学、软件技术等相融合的学科。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根据已经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调查发现,他们的课程设置大多都是在原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新能源方向的课程。基础课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相同,只是在专业课中新增了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新能源汽车理论基础薄弱,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最终导致学生的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吻合,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3 师资力量匮乏

不少学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就是传统汽车专业的师资,只是临时接受一些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后进行教学的。教师并未真正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工作,严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满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并未真正参与学校教学,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质量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策略

3.1 发挥政府主导,创新多元办学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获取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府+企业”的模式,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帮助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开设、教学资源的配备、学生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加强对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构建现代化“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无缝对接。

其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共同开展相关的职业培训,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实现共赢。

3.2 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关键变量是课程,没有优质的课程,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依据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不同能力进行解构与重构,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即为企业所需,毕业即就业。

首先课程设置要走出去。以往的课程设置,学校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导致开设的课程与市场脱节。要走出校门,甚至国门,开展的充分的市场调研活动,为课程开设提供依据,防止闭门造车现象再发生。

其次课程内容引进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学科特性,传统的学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必须构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课程体系。企业协同参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编写,把当前必须具备的技能所对应的知识点引进课程内容。通过企业的参与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3 加强师资建设

职业教育需要的是既懂教育又懂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师资的匮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新能源汽车专家到校任教,采取“双导师”的教学模式,以弥补新能源汽车“双师型”师资的不足。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可以根据企业人员的时间来安排课程。

其次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以访问工程师的形式真正参与企业一线作业,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企业兼职或访问工程师必须对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访问结束后必须能解决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学校要对结果进行实质性的考核,不能仅凭报告来评定学习成绩。

最后,作为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它的出现是历史使然,也是必然。发展好新能源汽车专业,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的主导、企业的支持以及高校的重视,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人才培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工孟.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5)[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2]张晓宇,赵海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

[3]于迎春.新能源行业人才开发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黄建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国外对比分析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4.

[5]马云贵.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

[6]沈鸿星.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7]贺大松.基于典型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

[8]国务院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J].汽车实用技术,2012.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高职院校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