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7-07-06

南方周末 2017-07-06
关键词:办卡用书论据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review@infzm.com。

论据选取,务求严苛

回应“讲述我们的‘皇帝与磨坊主故事”

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自由谈

吴钩先生指出,所谓“德国皇帝与磨坊主”的故事不过是以讹传讹。说来惭愧,我曾在单位内部的一堂党课上引用过这个故事,现在想来,幸亏范围较小影响有限,否则后果就严重了。我原先对其真实性也有点怀疑,但后来看到一位来自北京某知名高校的教授在讲课时也引用了它,鉴于该教授的法律学科背景,恰好我也认同其观点,所以我才不再怀疑,进而敢于放胆引用。如今看来,我还是不够严谨,求证的功课没做足。

我觉得更值得反思的是,以为自己的观点正确或显而易见,选取论据时便有些随意,或者说迁就论据。比如说,西方确有司法独立和产权保护的传统,我们便就此认为,作为论据,“德国皇帝与磨坊主”故事的真假不再重要。恰恰相反,对待论据,我们必须严苛。因为,依据虚假的论据不仅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还将导致信誉受损,而坏的信誉将严重削弱我们的说服力。

山西晋城❘陈军❘事业单位员工

灰色的科幻在质问什么

回应“好的科幻作品为何是灰色的”

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自由谈

作者提出卓越的科幻作品总带有一种悲观色彩。我认为这并非源于科技对人性的瓦解,相反,这类作品是为了突出人性本身存在的弊病。高科技的未来甚至是末日背景激化人性本来就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温和的环境中被漠视,或者以和稀泥的方式解决,这样貌似卓有成效的解决治标不治本,对我们人类最根本的拷问仍然存在。科幻作品设定了这样一个契机,迫使我们正视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回答信仰的基础为何,我们最看重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对公正的坚持可以到怎样的程度,人类最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或这样的目的存在吗……科技本无所谓什么色彩,它的逻辑亦不是冰冷的,而是中立的,可惜人类不是中立的。南京❘易水寒❘高三毕业生

共享单车好,儿童不能骑

共享单车渐渐多了,我也很想骑,但妈妈总说还得再等两年。“为什么不让我骑呢?”我问妈妈。她把手机朝我面前一放,上面写着:“道路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我恍然大悟。有一次我阻止同学骑车,他妈妈说:“放心吧,没事,我们骑惯了。”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条规定吧,希望同学们都不要急着骑车上路,做文明守法的道路交通参与者。

扬州❘马奕凌❘育才小学四年级

没必要逢入学必指定办卡

收到幼儿园的入学通知,要求两日后带上某银行卡复印件前往学校注册。带着“我儿是我儿”的材料到银行才发现,大厅里都是给孩子开户的,无奈等了3个小时,才开户成功。其间闲聊得知,办卡是为了方便学校扣款,而且换了学校就换卡。对幼儿办卡,我心存疑虑。互联网金融高度发达的今天,买菜都可以“扫一扫”,况交学费乎?即便扫不了,银行间结算早已畅通无阻,且个人网上跨行交易已然零手续费,对学校这个大户来说,指定办理某家银行账号,实在没有必要。另外,每年入学办卡不在少数,浪费不说,回头升学了要不要销户,也是个问题。上海❘兰斌❘转业干部

能否少订用不着的参考书

高考结束了,我在家整理书的时候,发现学校发的很多辅导用书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些辅导用书不是强制订的,但是大多数家长都会担心某天要用而订下来)。通常情况下,我们连学校的自编学习资料都来不及完成,哪有多余的时间写学校发下的辅导用书?翻看那些辅导用书,大多印刷精美,对学习有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它们到了我们的手中,大多数都沦为垃圾桶中的废纸。如果可以少订一些辅导用书,至少毕业后不扔掉而是把书送给需要的人,我想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吧。

江苏海门❘樊明远❘高三毕业生

猜你喜欢

办卡用书论据
办卡
抢生意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是谁对书不敬
吃书与用书
办卡也分三六九
无力反驳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