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问题的角度比结论更重要

2017-07-06顾怡

南方周末 2017-07-06
关键词:何谓嫌犯车厢

顾怡

自2017年6月底,深圳广州两地的地铁,选择了部分线路试行“女性车厢”。带有标识的女性车厢,倡导女士们享有优先使用权。

设立女性车厢的事由,是广东省政协委员的一个提案《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颇费周章地去设置女性车厢,当然是出于一片好意。谁知自实行了没几日,便惹来了热闹的嘴仗。

市民们,尤其是女性市民们,为此举点赞的不少。女性车厢的设置可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避免女性在拥挤的地铁中遭遇性骚扰。比如让体力较男性为弱的女性,增加在高峰时段挤上地铁的概率。比如在城市中提倡一种文明礼让的风气……

反对者也甚众。有人认为都是一样的买票乘车,此举损害了男性乘坐地铁的权益。有人认为以女性车厢防御咸猪手,显然是把所有男士都当成了性骚扰嫌犯去防范,是对男性的歧视。也有人认为广深两地的地铁本就拥挤,设立女性车厢,会增加其他车厢的拥挤度,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甚至女权主义者们也认为,女性车厢把女性默认为弱者、受害者,简直是在男女平等上的大倒退。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设立女性车厢?实际上,与许多公共政策的问题类似,如果过于纠结在“应不应该”上,大抵是永远无法找到答案的。何谓女权,何谓男权,何谓“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个永远吵不完的话题。然而现实是女性受男性性骚扰的发生率,远大于男性被性骚扰的几率。由于女性的体力普遍弱于男性,在地铁候车秩序混乱时,女性也更不容易挤上车。绝大多数女性,也都不喜欢在地铁这样极度拥挤的环境中,被迫与异性亲密接触。而多数男性倒未必有这样的顾虑。不管形而上的争论如何精妙,这些都是女性在社会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然而,具体到设立女性车厢,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是否存在性骚扰,而是设立女性车厢前性骚扰的发生率,与设立女性车厢后预期可以减少的发生率。增加女性的舒适度,当然是好事。机场设立女性安检通道,鲜见质疑,因为机场的拥挤度比地铁要少几个数量级,设立这个通道对男性乘客的影响并不大。而地铁,或是高峰时段地铁这样的供应并不充足的资源,增加女性舒适度的益处,就要与地铁降低的效率、增加的成本比较。

同样,质疑此举歧视男性,或把男性都视为性骚扰嫌犯,也是不得要领。早年广州禁摩,看起来也可以说是把摩托车手都当成了飞车抢劫嫌犯。但当年广州飞车抢夺犯罪发生率高企,禁摩之后,抢劫案的犯罪率立马大幅下降,多数市民也认为当年禁摩实为明智之举。但要是交通不便的乡村禁用摩托车、电动车,相对于不便,益处没有那么显著。

甚至仅仅讨论是否公众资源的浪费,也是不足的。飞机的安检措施,近年来是越来越严格了。对于安检投入的人力,以及细致的安检流程导致的等待时间,当然都是对效率的损耗。但鲜有人对这点表示反对。因为多数乘客对于在飞机上遇到恐怖分子和劫机犯、遭遇意外的担心,胜于对安检流程感到的不便。由于飞机上发生罪案可以导致很大的损失,因此采用繁琐的安检流程是值得的。而普通的住宅小区,若也采取类似的搜身行为,大概会被业主及访客的口水淹死。对于同样可能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的地铁站,虽然也开始设立安检措施,但是远没有飞机的安检要求细致。因为地铁人流过于庞大,因此安检流程的成本和效率损耗也大。权衡之下,也只能实行较为简化的安检。

因此,讨论女性车厢这样涉及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议题,较为明智的做法,是比较女性车厢带来的实际好处,如针对女性的性骚扰发生率会降低多少,与此种安排的成本,由此导致的车厢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地铁收入下降等,比较孰大孰小。否则,所有的争论,都是各说各话而已。

猜你喜欢

何谓嫌犯车厢
笑一笑 唱一唱
镜子里的白胡须
问号嫌犯
不难找的嫌犯
不在现场的嫌犯
一朵
选择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第9车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