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 让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时代节奏
2017-07-06周学材朱久娟张硕
周学材+朱久娟+张硕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互联网+”、“新媒体”、“去中心化”等相关名词逐渐呈现在大众视野。这些信息传播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迅猛势态,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便利性成为当前学生工作队伍经常研讨的话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43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使人与人之间原有的“点对点”社交关系彻底被打破,以“点对面”、“语音通讯”、“新媒体互动”为特点的即时社交方式被广大青年人群所接受。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以移动互联网为发展基础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广受学生欢迎。在社交基础之上,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新兴公众媒体平台也正在以瞬息万变的态势向外扩张,其核心特点不外乎与新颖、快捷、广泛、开放以及它所带来的平等、自由、互动相契合。
新的社交方式势必会带来新的信息传递途径,移动互联网不仅在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更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在线群组、在线社区、在线活动等。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带给学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是每一位辅导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日常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移动互联网崛起带来的机遇
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及时性”等先进特点。这决定了以社交软件或新媒体平台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学生工作也兼具了个性化突出、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及时等特点。它不仅改变了辅导员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线进行团建工作,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学生在互动中同成长、共进步;学生也可以通过匿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辅导员,使辅导员能够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情感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做好响应沟通互联的准备。
移动社交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不仅提供了可以使学生在网络上查询的信息来源,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为其他高校辅导员提供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好思路。附以图片、文字、视频方式的新媒体技术满足了学生在课堂、在宿舍、在食堂通過电脑甚至手机接收新事物的需求,这种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弥补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也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增强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 移动互联网崛起带来的挑战
随着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及相关衍生产品的日渐依赖,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也严重干扰了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整天沉迷手机游戏、受虚假信息迷惑,最终导致成绩下滑,不能正常继续学业,甚至触犯法律底线。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参差不齐的言论思想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动态。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成为高校辅导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严重泛滥和爆发性传播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利用传统工作方式的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思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需要结合新媒体发展现状,不断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大学生广泛利用微信等移动互联平台获取信息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辅导员也应当紧随其后,熟练使用并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强化新媒体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可借助线下互动交流的便利条件,通过班会、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传统载体,在做好大学生日常教育引导工作的同时,宣传新媒体平台,使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所在。抓住时代感强的鲜活内容,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活理论、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团课,打造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更多运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本着最好的思想教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打破大学的围墙在学生中推行网络公开课,通过易班优课、网易公开课、MOOC等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政治文明与法治精神等课程的修读,联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2.2 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的时代,学生个人心理素质逐渐偏向于内敛,不能快速有效的与周围环境融成一片。如何利用好新兴媒体平台做好学生养成教育,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难题的主要困境,具体涉及到组织新生开展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问题。综合“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手段,可以通过在线互动游戏、在线实时解答、在线系统教育等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然的、自动的、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存在的不良社交方式,实现大学生从“他律——依从——认同——自省——自律”的不断跨越。
2.3 打通日常工作沟通交流的渠道,构筑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该通过在线互动、实时匿名交流等各种途径,通过打开学生心扉的方式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利用自身工作特点,深入课堂、宿舍、学生活动,运用专业技能,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困扰。
2.4 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实现“三位一体”的传达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兴起的传统通讯时代,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口头上的上传下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社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速、共享、免费三大特点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位网民。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其自身行为就能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规律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
这就为高校辅导员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学生工作不再仅限于“上传下达”和邮箱反馈,微信和QQ等即时通讯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在PC端使用各类即时软件组建不同的群组,利用扁平化管理、矩阵管理、模块管理等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群组、“微社区”等新媒体手段团结班级、团结学生,加强学生与老师、老师与班级、班级与学生的彼此交流,使信息能够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传达。同时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反应迅速、传播广泛的特点,加强学生的爱校、荣校教育;在面临学生群体中出现大规模负面情绪或危险行为时,还可以快速、准确的加以引导,防止学生受虚假信息影响或被不法分子的利用,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5 借力新媒体,打造传统文化实践品牌
大力推进“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实践育人的平台。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过程宣传和监督,既增强了实践报道的实时性,又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现在在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实现“两個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学生将会全过程参与,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率先号准时代脉搏,掌握学生喜好,敢于做出全新尝试,才能让教育贴近学生、走进心灵。面对当今98后大学生的鲜明个性,学校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让我们携手为思想政治工作“喝彩”,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出彩”,“中国梦”才能“精彩”。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孙艳.浅谈新媒体在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以微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08-109,163.
[2]何伟玲.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J].改革与开放,2015,(6):85-86.
[3]庄玉琳,朱建伟.新媒体视阈下的辅导员工作基本途径刍议[J].石油教育,2013,(5):89-91.
[4]陈启胜,刘海涛,董贵华.新媒体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月刊,2013,(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