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要立好规矩,维系宽松氛围(社评)
2017-07-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容量不断激增,我们从一个相对简单的社会步入无数维度和角度错综交织的复杂社会。管理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使它长期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这个国家的挑战。
要把方方面面的规矩立好,这是中国社会治理实现高效、平稳的前提,也是宽松有所依托的关键条件。不能不说,由于中国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法治不彰,把规矩立好,让党纪国法在社会治理中扮演中心角色,这是全社会现阶段的一项共同使命,也必须是大家的集体实践,万万疏忽不得。
在立好规矩的同时,保持整个社会的宽松氛围也至关重要。能否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各领域立规矩质量的试金石。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好,避免政策下到基层时走样,保持整个过程的建设性和积极性,几乎是永恒的挑战。政令不出中南海,或者政策一边往下走一边走样,这两种情况对国家都非常有害,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解决它们,哪个地方做得好或者不够好,取决于千差万别具体情况的组合和博弈。
一旦社会各领域的规矩不强,相关领域的路线就可能走偏。另外,社会的宽松氛围又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基础条件之一。什么叫有规矩,什么叫保持宽松氛围,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这当中有没有一个恒定的计算公式,单抓其中的一项比较容易,将两者协调好确实是中国很特殊的考验。
大家达成下面的共同认识恐怕很有必要强调,即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外部世界盯着,既坚定又宽松是世界对我们的期待。至于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的结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对一些人来说,立规矩更容易搞清楚标准,操作也有抓手。但是对维护社会宽松氛围就显得比较泛,不知道怎么做,还担心“政治不正确”,所以干脆宁紧勿松,在全面统筹方面下力不足。
然而全面统筹对我们的社会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道路一定要走正,行军途中又要长期保持饱满的精神和不竭的动力,不能一路皱着眉头,否则我们就可能走不到最终的目的地。很多地方都吃过走错路的大亏,另外,毫不心疼地损害社会活力,也是一种高级黑的常见病,中国两方面的教训都足够多。
最近几年,立规矩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有不少受到处理,我们相信,今后没有在立规矩同时用心保持相关领域活力的做法和表现也会受到纠正,因为社会的宽松氛围是这个时代的重要资产,同为保持中国社会前进的宝贵品质。
所以要警惕以加强社会活力的名义而对规矩、尤其是对政治规矩的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反对认为社会宽松氛围不重要,甚至制造了社会紧张气氛也在所不惜,而且将其当成一种“政治正确”来行事。在实践中,前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识别,而后一个问题有时能制造“立场坚定”的错觉,产生慢性危害。
在一个大社会里,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社会凝聚力,不断排除极端政治因素的影响,又不让这些工作带来紧张感,持续保持全面发展所依赖的宽松氛围,殊为不易。也正因为不易,它需要整个社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中国社会这些年总的来说在这方面得了高分,而把这一全面统筹做得更好取决于各层级无数具体努力的积累。中国道路说到底要靠无数人一步一步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