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7-07-05方金生张永兰夏亮查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方金生 张永兰 夏亮 查娟

摘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池州市区域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计算评价结果,以期对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全面准确的测算、评估,反映其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234-03

Abstract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wn in Chizhou City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Chizhou City were constructe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value of each index and calculate the evaluation result. The status quo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re measured and evaluated to reflect the lack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ex system; FAHP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科学合理地对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成为城镇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应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合理选择评价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水平进行评估、测算;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展开深度分析,探寻生态文明建设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其建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有效推进提供决策依据。

池州历届党委、政府立足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立市”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和谐并进的新路子[1]。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并围绕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大体系,选取40项指标,制定了16 项配套政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勾画出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但针对市域内生态文明城镇评价的指标量化性不够,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造成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笔者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池州市区域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以期对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

1研究区概况

池州市地处皖之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城区平天湖、杏花村、齐山悉嵌入城,山水相映,河湖交错,生态特色尽显,凭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成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的三大综合示范基地之一,荣获安徽省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池州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其生态环境具有5个基本特征:①资源丰富。全市面积 8 271.7 km2,人口 161.6万人,幅员辽阔,人口量少,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为丰富,人与环境相对和谐。②环境优美,适宜人居。2016年森林覆盖率近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0 d以上,地表水水质均达Ⅱ或Ⅲ类标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绿地率38.4%,人均公园绿地13.1 m2。③受保护面积大。全市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中国鹤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华东动植物基因库”(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④动植物种群资源繁多。共有各類植物上千种,各类动物430余种。⑤产业布局较为合理。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江若干城镇,污染少,易于治理。

2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评价体系构建路径评价是根据目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程序及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分析检测,以期对其现状或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估、判断。通过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遵循评价的工作流程和特点、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区域特征,运用所建的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掌控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从而促进其发展[3],提高其实用性。具体组织实施路径:搜集资料→选择目标→构建评价路径→选择指标并调整、补充→划分评价单元→指标分级→构建评价模型→确定指标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指标实际值标准化→计算评价结果(得分)→确定评价对象等级→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建设措施。

2.2指标的选取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对象,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较为复杂。在整合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借鉴我国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结合池州区域特点,在遵循全面性、定量化、科学性、导向性、可获得性、前瞻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4],反复讨论、分析、判断,不断修正、完善指标体系,筛选出反映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方面的指标,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体系[5-6],努力使评价单元合理,内容全面,既能体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程度,又能反映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特色。

指标:①生态经济。主要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反映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②生态环境。主要从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环境质量等方面反映城镇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状况。③生态制度。主要从政府服务、依法行政、执法公正、市民满意程度等制度方面反映公共服务效果及法制状况。④生态文化。主要从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等方面反映市民生态文明素养、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状况。⑤生态人居。主要从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社会安全等方面反映市民生活质量、社会和谐状况。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度(A);准则层(B)包括生态经济(B1)、生态环境(B2 )、生态制度(B3) 、生态文化(B4)、生态人居(B5);准则层选择36个指标构成指标层[7-9]。具体指标选取参考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安徽省生态市建设规划、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所提供的项目和目标值(表1)。

2.3指标权重的确定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具有多维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10])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解决评价等级界限的模糊性。其步骤:①建立层次模型。通过搜集资料、专家咨询,分析与判断,分解目标,建立多层次结构,形成宜于数学处理与计算的层次模型。②建立判断矩阵。邀请专家对同一层级的指标進行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程度,采用0.1~0.9标度法进行赋值,从而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③判断矩阵的改造。运用公式ri=n1k=1rik(其中,i=1,2,…,n)、bij=ri-rj12(n-1)+0.5对构建的模糊判断矩阵进行改造,形成模糊一致矩阵。④计算指标相对权重值。当邀请s位专家评分时,采用公式r(l)i=n1k=1r(l)ik(其中,i=1,2,…,n;l=1,2,…,s)计算,模糊判断矩阵的改造使用公式b(l)ij=r(l)i-r(l)j12(n-1)+0.5进行,建立矩阵A=(b(l)ij)n×n,形成模糊一致性矩阵=(ij)n×n(其中,ij=s1l=1λib(l)ij,λi>0,s1l=1λi=1,λ1=λ2=…λs=1/s)。运用公式Wi=s1l=1n1j=1λib(l)ij+n12-11n(n-1)(其中,i=1,2,…,n)计算出各指标相对权重Wi。⑤计算指标综合权重值。将指标层各指标权重值乘以准则层相应要素的权重值,得到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值,各指标权重值见表1。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等实际状况,对个别指标进行适当修改,权重进行适当调整。若指标不需要评价,则该指标权重为0,其余指标按比例进行调整,但须保证指标在同一目标下的权重之和为1。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指标权重值时,将数学方法与专家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并结合区域实际对指标进行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使评价的不确定性降低,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

3评价分析

3.1指标实际值的标准化对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池州市统计年鉴》《池州市情》获取数据资料,但获取的原始数据在单位、性质等量纲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衡量性,因此须采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实际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化为[0,1]的数值,以保证评价工作的一致性[11]。

所构建的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有正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和逆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小越好)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12]。

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公式Pi=Ci/Xi进行处理;对于逆向指标,采用公式Pi=Xi/Ci进行处理。其中,i=1,2,…,n(n为指标数);Pi为i指标的标准化值;Ci为i指标的实际值;Xi为i指标的目标值。

在具体评价时,若某正向指标实际值大于某一规定数值或某逆向指标实际值小于某一规定数值时,即目标值为某一区间,则分别采用公式Pi=Ci-Ci,min1Ci,max-Ci,min和Pi=Ci,max-Ci1Ci,max-Ci,min进行处理。其中,i=1,2,…,n(n为指标数);Pi为i指标的标准化值;Ci为i指标的实际值;Ci,max为指标目标值的最大值;Ci,min为指标目标值的最小值。

3.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对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加权求和,获取准则层各要素的评价得分,采用公式Bi=PiWi计算,其中,Bi为准则层某要素的评价得分,Pi为指标层i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i指标对于该准则层的权重。

通过对准则层各要素加权求和,获取城镇生态文明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公式A=BiWi计算,其中,A为被评价城镇生态文明度,Bi为准则层某要素的评价得分,Wi为准则层某要素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根据以上方法对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量化出其生态文明度,按照分级标准判断其所处等级[13]。在评价、计算过程中,每一项指标以量化的数值加以体现,依据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程度,便于对各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水桶原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指导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以当年得分与上年得分对比,通过评价指数的变化来衡量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4小结

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结合池州市区域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池州市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组织实施,以数值形式定量地反映池州市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池州市开展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因此,构建的生态文明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省内外开展生态文明城镇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同时,该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在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完善。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参考文献

[1] 高玫.生态文明建设的池州模式与经驗借鉴[J].老区建设,2013(22):15-19.

[2]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A].2012-03-23.

[3] 张茜,王益澄,马仁锋.基于熵权法与协调度模型的宁波市生态文明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27(3):113-118.

[4] 方金生,许杨,路漫其,等.低碳旅游景区评价模型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101-105.

[5] 于艳萍,李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6):12-20,32.

[6] 杨彬,宁小莉.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5,44(1):104-107,112.

[7] 肖汝琴,陈东景,邢敏.基于AHP的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4(1):31-33.

[8] 朱玉林,李明杰,刘旖.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77-80.

[9] 方金生,戴启培,吴雯雯.节约型园林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5):170-174.

[10]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11] 刘伟,李立叶.基于P-S-R模型的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1-7.

[12] 蒋小平.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1):61-64.

[13] 孙成龙,张雷宝.基于生态文明度评价的区域比较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4(8):82-87.

猜你喜欢

模糊层次分析法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美国经济金融化测度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