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测度

2017-07-05赵丹于振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赵丹 于振伟

摘要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排序图测度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结果表明:在三次产业及GDP的测度中,第一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在人口、就业的测度中,城镇就业问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人口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主成分排序图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228-03

AbstractBy colle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this paper us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ordination chart to measu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fou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and GDP,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industry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the degree of population,employment,urban employment question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population had the largest impact on rural residents.Therefore,we nee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promote urbanization,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

Key words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nfluencing factors;Principal component ordination chart

“十三五”規划中明确指出要在今后的5年里,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缩小收入差距。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等[1]。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就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缩小各区域之间、各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2]。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3]。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随之增大,部分地区从教育、政府扶持等多方面解决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要不断完善,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地之一。虽然黑龙江省的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较高,但黑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国内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研究,杨宏亮[4]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吕炜等[5]从经济增长角度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总结出对于我国不同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同的作用。韩雪芬[6]利用向量回归模型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与投资及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相关建议。还有许多研究人员主要从影响收入差距因素分析[7-11]。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等,虽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呈现出扩大趋势,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该研究是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黑龙江省现状以及发展特点,找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实现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縮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测度

1.1指标体系构建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诸多,这些影响因素对收入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统计年鉴》建立指标体系。该研究选取了8个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测度

1.2.1三次产业及GDP。将指标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设为GDP、P、S、T(表2)。

运用Canoco 4.5对上述的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一个主成分,累计达到99%,提取的信息超过85%,说明样本指标被较好地反映出来。将特征值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0.99,远超过其他特征值。根据各个样本和指标的坐标以及坐标向量,绘制三次产业及GDP的主成分排序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及GDP的坐标分别为(0.997 3,0.068 5)、(0.997 8,0.025 4)、(0.995 6,-0.092 3)、(0.990 6,0.075 2)、(0.944 1,-0.322 1)、(0.998 0,0.027 8)。其中,三次产业及GDP均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呈正相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

一产业产值的相关近似系数最大,具体数值为0.999 974(0.41°),几乎完全正相关;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相关系数最小,具体数值为0.922 084(22.77°)。从图中可以看出,各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说明城镇居民收入依赖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农村依赖的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稳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1.2.2人口与就业。搜集整理数据得到2002—2014年黑龙江省人口与就业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口、就业总人数、农村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的坐标分别为(0.999 8,0.021 4)、(0.997 1,-0.076 2)、(0.911 4,-0.050 5)、(0.969 1,0.046 2)、(0.834 0,0.107 2)、(0.985 0,0.027 3)。人口、城镇就业人数、农村就业人数及就业总人数与城乡居民收入呈正相关。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相关性为城镇就业人数>就业总人数>人口>农村就业人数;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相关性为人口>城镇就业人数>就业总数>农村就业人数。

从各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来看,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以及人口问题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需要协调就业与人口的问题,解决城镇居民的就业困难,从而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对策建议

2.1优化产业结构从GDP及三次产业发展中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受制于第一、三产业,大力发展农林牧渔业及商业

金融等,促进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尤为重要。在三次产业及GDP的测度中,第三产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且均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前提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共同增长,需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城乡第一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地方的龙头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创业,引导农村居民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型行业。调整乡镇企业的体制,使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得到部分转移。乡镇企业产品影响力低,管理欠缺,得不到有效的融资,需要加大乡镇企业体制深化改革力度,建立清晰的产权,实现科学的管理,采用现代化政企分开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融资渠道,重点发展服务型的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促进城乡种植业、渔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2.2推进城镇化建设人口与就业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问题,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人口的协调发展、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有效地促進城乡居民增收,以减少差距的扩大。在人口、就业的测度中,城镇就业问题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最大,人口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推动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城镇化建设可以使农村人口得到有效的转移,同时也能够促进工农业的结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就业不平等的待遇,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为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条件,可以享受到城镇居民的权益。同时还要重视城镇就业问题,城镇就业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政策的辅助下,政府要起到导向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的技能,使城乡居民掌握多种形式的相关技能,结合黑龙江省的发展特点,从多方面吸纳失业人员,也可以结合南北方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有目标、有规律地进行劳动力转移,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建设,可以减少农村人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王德文,何宇鹏.城乡差距的本质、多面性与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3):25-37.

[2] 贾小玫,周瑛.对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6(4):76-81.

[3] 郭玮.城乡差距扩大的表现、原因与政策调整[J].经济研究参考,2002,24(85):10-13.

[4] 杨宏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中国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人文杂志,2014(4):117-122.

[5] 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0-36

[6] 韩雪芬.浅析城乡收入差距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5(10):41-42.

[7]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7):116-125.

[8] 周瑞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3):264-268.

[9] 张国平,邱风,丁杨鑫.对称与协调:基于政策供给、制度安排的城乡差距分析[J].财经论丛,2006(1):56-63.

[10] 蔡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1-17.

[11] 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人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