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沉降回归分析及数值模拟
2017-07-05杨笑天张朦朦梅宇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武汉43000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34
杨笑天张朦朦梅宇(.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武汉43000;.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34)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沉降回归分析及数值模拟
杨笑天1张朦朦2梅宇1
(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武汉430010;2.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34)
为了探索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拱顶沉降规律,以某长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取Ⅴ级围岩段某断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应用M A T L A B与EX C EL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函数表达式,并对沉降监测初始值与最终沉降值进行了预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 ID A S/G T S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每一施工步研究断面的拱顶下沉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双曲线函数与指数函数均能真实准确的拟合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并且两者结合可以预测得到沉降监测初始值与最终沉降值。拱顶沉降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反映开挖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变化,为下一步施工提供指导。
隧道工程沉降预测回归分析浅埋软弱围岩有限元分析
0 引言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奥地利工程师L.V.拉布采维茨[1][2]提出新奥法之后,监控量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隧道施工的难度不断加大,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风险性也不断增大,监控量测逐渐得到更多的重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信息化施工在隧道开挖时进行监控量测,我国的监控量测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
隧道施工位移监测主要有沉降监测和收敛监测两部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是常用的分析方法[3],关宝树[4]等总结了浅埋隧道施工过程沿隧道轴线方向的下沉动态规律;姜德义[5]等建立了隧道拱顶下沉时序的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准确地对隧道拱顶下沉时序做出预测;本文以某长隧道为例,提取浅埋软弱围岩段拱顶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围岩沉降规律,为后续工程以及其他工程提供借鉴指导。
1 工程概况与实测
1.1 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分离式单向双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幅长3954.413m,右幅长3944.83m,属于长隧道。隧道净宽10.75m,净高5m,设计速度为100km/h。隧道所在区横穿天山-阴山山脉,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其中隧道出口处位于垭口,土质松散,围岩为Ⅴ级浅埋软弱围岩。因此本文中主要在软弱围岩段选取断面提取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2 测量方法
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和钢尺,Ⅴ级围岩测量距离间隔为20m。开挖爆破后尽早在围岩上埋设测点,并测取初读数,要求24h内完成,测点距掌子面间距应在1~2m以内。掌子面后0~18m测量频率为1~2次/天,掌子面后18~36m测量频率为1次/天,掌子面后36~90m测量频率为1次/2天,掌子面后>90m测量频率为1次/周。
1.3 实测结果
隧道ZK86+449~ZK86+943区间与YK86+440~ YK86+950区间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因此,本文选取YK86+660断面提取测量数据进行分析。YK86+660断面为Ⅴ级围岩,埋深为25.7m,围岩为灰褐色,呈泥土砂土状,强度低,手捏易碎,掌子面潮湿,稳定性比较差。
根据相关规定埋设测点,进行有效观测46次,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
2 回归分析
对以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回归函数的表达式,直观有效地反映位移的变化,并可以对位移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选择合理的回归函数,对最终围岩变形值的推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双曲线函数和指数函数两种函数分别进行拟合。
采用EXCEL进行双曲线函数的拟合,可以得到双曲线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U——位移值,mm;
T——测点初读数后的时间,d。
表1 YK86+660断面周边位移与拱顶下沉实测值
拟合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拱顶累计下沉实测值与双曲线函数回归值对比曲线
其中R=0.9992,拟合结果真实可靠。由公式(1)可得,当T→∞时,可以得到拱顶最终沉降的模拟值为24.33mm。但是,受隧道开挖对地层扰动的影响,通常在开挖面前方数十米范围就已发生地层变形[6],而且,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测量往往滞后于开挖面一段距离,使得测量的初始值并非围岩变形的真正初始值。因此需要通过函数曲线对开始测量是围岩已经发生的变形进行反算,公式(1)无法得到T=0时围岩沉降值,因此可通过指数函数进行拟合。
大型计算软件MATLAB中的cftool工具箱提供了曲线拟合的功能,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得到函数表达式为
拟合图形如图2所示。
图2 拱顶累计下沉值拟合曲线
其中R=0.9909,拟合结果真实可靠。由公式(2)可以得到,当T=0时,U=-2.64mm。
自掌子面爆破建点之日起,该断面的拱顶沉降大致呈线性增长。围岩的拱顶沉降在初期变化较为明显,此时围岩应力正在重新分布,属于应力调整期,监控次数每天一次到两次。后面拱顶沉降的速度趋于平缓,达到了一个初期的稳定状态。在第13日,下台阶开挖后,可以看到拱顶下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是由于下台阶开挖对初期形成的稳定状态产生了一定的扰动影响,但是从变形程度上看,扰动影响不是很大,不妨碍隧道的正常施工。截止到监测结束之日,沉降已有22mm>18mm(初期支护的极限拱顶沉降值),实际沉降值略大于规范要求值。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围岩情况较为复杂,不能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应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就沉降的趋势来看,后面一个月沉降速率接近于零,且再考虑到测量本身的误差,认定目前围岩状态较为稳定。
从回归趋势上来看,拱顶沉降的预期最终沉降值为24.33mm,目前沉降达到预期总沉降量的90.4%,未来30天的拱顶沉降速率为0.07mm/d<0.15mm/d(符合规范要求)。
3 数值模拟
本文数值模拟计算是采用MIDAS/GTS(Geotechnical &Tunnel analysis System)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用到了该软件提供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通过对即将开挖的单元进行钝化处理来模拟隧道的开挖过程,利用激活相应的支护材料单元来模拟隧道支护的施作。MIDAS/GTS软件提供了实体、板、梁、桁架等单元类型,在建模过程中通过实体单元来模拟隧道的围岩,用板单元模拟初喷混凝土,用植入式桁架单元模拟锚杆,且初喷混凝土和锚杆均为线弹性材料,不考虑其非线性。
本文的数值模拟的分析基于以下的假定:
(1)数值计算模型选取弹塑性本构关系,围岩认为是Mohr-Coulomb材料,这种材料模型服从理想塑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支护体系中的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均视为线弹性材料,不考虑非线性;
(2)初期支护仅考虑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的支护作用,将钢拱架等效作用给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用弹性板单元模拟,锚杆支护结构用植入式桁架单元模拟;
(3)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其自重应力。
根据圣维南原理(Saint-Venant’s Principle)的分析,本文在建模过程中,选取围岩的边界范围时,Ⅴ级围岩模型左右两侧和下面各选取了隧道洞径的3倍,整化为35m,隧道上部按照实际的埋深进行模拟。在该范围之外的岩体可以不考虑隧道开挖的影响。隧道的左右边界的约束为水平方向的约束,下边界为垂直方向的约束,上边界为自由地表。
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包含钢拱架,为了简化建模过程,用下述方法进行等效计算:
式中,E——折算后的钢拱架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0——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Sg——钢拱架的截面面积;
Eg——钢拱架的弹性模量;
Sc——喷射混凝土的计算截面面积。
对于选取的Ⅴ级围岩段,采用的开挖方法为二台阶法。总体模型图如图3所示。
图3 隆胜隧道Ⅴ级围岩段总体模型图
对隧道Ⅴ级围岩段进行施工模拟时,总共分成64个施工步骤,即CS1~CS64。提取研究断面的拱顶下沉的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断面拱顶下沉值
绘制成相应的拱顶累计下沉图,如图4所示。
图4 拱顶累计下沉图
为了便于更加直观的反应拱顶下沉的速率,整理绘制成拱顶下沉速率趋势图,如图5所示。
根据图5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当该研究断面还未开挖时,由于前断面的开挖,对该断面的围岩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使该断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沉,占总下沉量的6.9%。上台阶开挖后,下沉速率迅速变大,之后的一段时间虽逐渐减小但总体值仍然偏大。下台阶开挖后,由于对围岩造成二次扰动,下沉速率明显变大,但随后又迅速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下台阶开挖时对围岩的扰动,对于监控量测更应该引起重视,及时观测拱顶的沉降情况。仰拱闭合并回填以后,拱顶下沉速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在仰拱回填以后的下沉量仅为1.36mm,占总体下沉量的8.2%。由此得出,施作仰拱可以使整个断面及时闭合,对于隧道的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及时的施作仰拱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5 拱顶下沉速率趋势图
4 数值模拟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根据对Ⅴ级围岩开挖进行建模分析后,将最终变形量整理整理成表3所示。
表3 不同围岩模拟位移值和实测位移值对比表
分别将Ⅴ级围岩拱顶下沉实测值与模拟值整理成图6所示。
图6 Ⅴ级围岩拱顶下沉结果对比
根据比较可以看到,实测围岩变形值与模拟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实测的拱顶下沉量大于模拟值,模拟值与实测值之比为0.75。这是由于在建模过程中,围岩的参数的选取与实际情况略有差异,同时,在隧道的实际开挖过称中,影响围岩变形的因素有很多,在建模分析时,不可能完全模拟出来。
5 结论
本文将现场Ⅴ级围岩的实际监测拱顶沉降数据,分别用双曲线函数与指数函数拟合出函数表达式,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对最终沉降值和初始沉降值做出了预测。选取了典型断面做围岩拱顶累计位移-时间曲线图。同时,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隧道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监控量测的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使用双曲线函数与指数函数对隧道Ⅴ级围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拟合都得到了理想的函数表达式,拟合结果真实可靠。其中应用双曲线函数可对围岩最终沉降值进行预测,使用指数函数可对围岩初始沉降值进行推算。
(2)隧道围岩位移的模拟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小,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Ⅴ级围岩的最终沉降值为16.5mm,水平收敛6.5mm,满足规范要求。
(3)隧道围岩位移的模拟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小。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影响隧道变形的因素很多,围岩条件是非常复杂的,用软件不可能得出确切的结果。但是模拟值与实测值偏差不大,对于研究隧道的开挖动态是可行有效的。
[1]L.V.Rabcewicz.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method[J].Water Power,1965(4)∶19-24.
[2]L.V.Rabcewicz.Stability of tunnels under rock load[J].Water Power,1969(1)∶225-273.
[3]陈利杰,张晓平,等.城市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分析及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10(2)∶281-288.
[4]关宝树,国兆林.隧道及地下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姜德义,任松,刘新荣,等.隧道拱顶下沉时序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04)∶547-550.
[6]张顶立,黄俊.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0)∶1703~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