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砂换填道路软基的方案设计与施工应用
2017-07-05肖金宝泉州台商投资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泉州362000
肖金宝(泉州台商投资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泉州362000)
海砂换填道路软基的方案设计与施工应用
肖金宝
(泉州台商投资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泉州362000)
本文以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通港公路拓改工程的软基处理为北京,分析了海砂的特性及其在软基换填处理中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对海砂在换填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进行了探讨,以便在缺少河沙的沿海地区推广应用。
软基处理地质分析设计方案施工应用
0 前言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海沿海,其中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等城市的沿海地区,多是滨海沉积演变的陆地,浅层多埋藏有淤泥及淤泥质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属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因此不能直接作为路基的持力层,必须经过特别处理。否则,由于软弱土的抗剪强度不足,在路基受到车辆荷载作用时,极易造成路基出现局部破坏或者是整体剪切破坏,导致公路路基出现失稳、塌方以及滑坡等病害问题;由于软土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特别是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而有可能造成后期公路工程出现路面开裂、下沉、车辙、唧浆,严重的整幅路面都会发生下陷或位移和桥头跳车等现象。
1 工程概况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通港公路拓改工程(以下简称通港公路)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西南部,呈东西走向,西起海边的沿海大通道,东至张青公路的起点,路线全长8.02km。改造前的通港公路是一条二级公路,路基宽18m,路面宽15m,土路肩宽1.5m,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改造后的的通港公路是一条主干路,红线宽度50m,主车道为双向6车道。
泉州台商投资区地形波状起伏,由南向北,地貌类型依次为海湾淤积平原、低缓丘陵、花岗岩低山,由于围垦作用和沿海大通道公路的修建,沿海滩涂已整治为农田,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地面高程较低,一般介于0.5~2.0m。通港公路从起点沿海大通道至K4+000段主要为人工围垦区和农田,为滨海平原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海相沉积层粉质粘土、细中砂、淤泥、粉质粘土、第四系残积砂质粘性土和燕山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组成,现状地面高程介于0.5~2.0m,淤泥层厚1~10m不等。
2 软基处理设计
2.1 地质条件
根据福建省泉州市水电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泉州台商投资区通港公路拓改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全部为浅层软基,本路段准确的地质情况为:(1)表层为填土,呈灰褐、黄褐等杂色,主要为坡残积土回填,为现有路基两侧的人工回填土,堆填时间约10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含建筑垃圾、砖块、碎石、少量生活垃圾,潮湿,松散-稍密,厚度0.40~1.1m。(2)第二层为淤泥,海积成因,以淤泥为主,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一般均含少量细中砂及贝壳,局部夹薄层砂,饱和,流塑,厚度为1.8~2.8m。(3)第三层是残积砂质粘性土,呈黄褐、灰黄色,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土,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湿-饱和,硬塑-坚硬为主,属硬塑状残积土。(4)底下岩土层为全分化花岗岩、强分化花岗岩或中分化花岗岩。该段的稳定地水位埋深为0.30~0.63m,水位的年变化幅度一般为0.50~1.50m。
根据上述地质情况,对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中软基最深的K1+550位置的天然地基进行沉降计算,K1+550位置的地质情况详见图1。
稳定验算采用圆弧滑动法中的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公式如式(1)和式(2)。
以上公式中,主固结沉降Sc采用分层综合法中的e-p曲线计算;最终沉降S∞=msSc;工后沉降Sp按公式Sp=S0-Scp计算,S0为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地基发生的总沉降,Scp为路基路面施工期沉降。
计算中的一些参数取值,路基土层分两层,上层路面结构层厚0.7m,下层路基层厚2.76m;施工工期12个月;工后沉降基准期为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取有效固结应力法中直接快剪不考虑固结的1.1;容许工后沉降取主干路和二级公路的大值0.3m。
计算结果稳定安全系数F=2.53,大于容许稳定安全系数1.1,天然地基稳定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工后沉降Sp= 0.436m,大于容许工后沉降0.3m,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处理。
2.2 软基处理方案分析
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应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工期、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恰当的处治方法,使设计和施工方案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环保。
道路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粒料桩法、水泥搅拌桩法、粉喷桩法、CFG桩法和堆载预压法等。而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只存在浅层软基,需要处理的最大深度只有3.1m,最适合的处理办法是换填法。但该路段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只有0.5m,且和北面的百崎湖相连,无法重力排水,所以该路段的软基不能换填土,要全部换填抗剪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的岩土材料,如中粗砂或碎石等。
泉州沿海地区缺少河砂,近几年大建设大量开采,已经枯竭,预算单价每立方米约120元但有价无市,无法作为换填材料。碎石开采爆破,破坏山体,粉尘和噪音污染严重,且每立方米约80元,造价较高,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不适合作为换填材料。通过对通港公路南边海岸的海砂取样试验得知,该区域海砂的细度模数为2.5(中砂偏细),级配一般,含盐量一般(NaCl含量0.3%~0.5%),透水性不强,且含有贝壳等杂物,但它成本低、粒形好、含泥量低,储量丰富。从强度考虑,海砂抗剪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不惧泡水,可以作为换填材料;从透水性考虑,软基全部换填,不进行排水固结,对换填材料的透水性不做要求,海砂可以作为换填材料;从盐渍土危害考虑,海砂的盐渍是由海水浸渍形成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氯离子含量只有0.3%~0.5%,属于弱盐渍土,不会产生盐胀、溶陷问题,一般路段软基换填中没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就不怕氯离子腐蚀,可以作为换填材料,所以从技术角度考虑,海砂可以作为一般路段的软基换填材料。海砂的单价每立方米约30元,比碎石的每立方米约80元和河砂的的每立方米约120元,便宜很多,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海砂作为软基换填材料是合理可行的。
沿海地区海砂资源丰富,合理适度的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开采作业较为安全,从环保安全角度考虑,与碎石和河砂相比,海砂更环保安全。综合以上分析,从就地取材、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环保安全考虑,海砂是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最适合的软基换填材料。若采用全部换填海砂方案,计算得到的工后沉降Sp=0.179m,小于容许工后沉降0.3m,满足规范要求,该软基处理方案技术可行。
2.3 软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经过方案、可行性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专家论证,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最终确定的软基处理方案,挖除全部的填土和淤泥至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回填海砂至地下水丰水期水位以上0.5m,再回填符合路基填土要求的土。
图1 地质剖面图(单位:m)
3 软基处理施工
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的丰水期水位为0.30~0.63m,枯水期水位为1.58~1.91m,所以软基处理施工选择在枯水期10月至12月施工。由于淤泥层及其底下残积砂质粘性土层的透水系数很小,渗水速度很慢,施工期间可以抽排疏干地下水。
3.1 清淤
用一台挖掘机在路基内从一端开始开挖淤泥,装到土方车,运到指定弃土场堆弃。当挖至地下水位时,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抽排地下水,保持无水作业,继续清淤至残积砂质粘性土层。
3.2 填筑海砂
清淤检查合格后,立即分层回填海砂,第一层砂的松铺厚度应按400~600mm;其余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400mm;填筑至路堤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0mm。填筑第一、二层砂时,施工横坡度宜控制在3%左右,且应设成内倾横坡,横向水流指向路中心,逐层填高后,施工横坡度可以适当减小。填砂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并配合平地机精平,采用20t以上的前后轮驱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同时为保证运砂重车在填砂路基上正常行驶、调头,填砂路基要经常洒水(特别是在旱季),保持表层湿润,形成的车辙应及时整平、碾压。填砂直至地下水丰水期水位以上0.5m,然后连续灌水20天,再用大吨位压路机(YZ26及以上型)补强碾压,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结语
通港公路于2015年1月竣工验收合格,目前已通车运行2年,至今未发现有因路基沉降而产生路面沉陷或断裂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通港公路K1+400~K1+700路段软基换填海砂处理是成功的。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的要求,收集完整的软基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认真做好排水、清淤、回填及压实等工序,浅层软基采用换填海砂处理方案技术可行,经济环保。实践表明:在沿海附近如有大面积软基工程,采用清淤换填进行处理时,使用海砂作为换填材料,还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值得推广应用。
[1]龚晓南.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JTG/TD31-02-201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S].
[3]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4]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