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的蒲公英
2017-07-05李红哲
李红哲
春天来了,团场的地边、园里都会有蒲公英迷人的身影,那数条锯齿般葱绿的手臂,惬意地拥抱着大地,当中又冒出一杆杆“小旗杆”,露出针尖似的黄色花苞。此时的蒲公英是恬静的,像擎着一只只装满美酒的高脚杯,静待高朋满座;此时的蒲公英又是娇媚的,犹如刚妆扮好的新娘,静候岁月良缘。
蒲公英羞涩地躲藏在一片枯叶里、或是藏身在棉花地的田埂上、大马力拖拉机的脚印里……有时只是一棵孤独地呆着,有时却是一群聚在职工的园子里开着热烈的会,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关注着农场人的笑与泪。
看,有些住在团部的职工在下地回来的路上,顺手把它们放在了篮子里,于是便演绎出了一场小小的喧闹。“大娘,蒲公英能清火,治便秘,你拿回去多吃些!”“以前没有菜,苦也要强忍着下咽,如今又成了尝鲜,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咱也换换口味,太感谢了!”说着,大娘急忙把一袋蒲公英搂在身前,旁边有几个人见蒲公英这样好,也喊道:“给我一把、我也来一袋”……宁静的小区顿时喧哗起来。看到大家这种抢宝的模样,团里有名的“养兔西施”张小婉不禁笑起来:“明天都去我的饲养厂报到,每人发‘一车,来时请自备装卸人手,仅此一天,过期不候。这年月没有想到动物爱吃的东西,人也抢着吃,我家的兔子吃这个长得可好了,现在都有3000多只了,个个长得体壮毛亮的。”她幽默诙谐的话语顿时引起了一阵清脆的笑声。
这时节,到了饭点,各个小区的上空总会飘满了蒲公英丝丝苦涩的清香,餐桌上也定能看见它们各式各样的身影,职工们发挥着自己的最大想象,用它凉拌、炒食、做汤,包饺子、馄饨……做成无数种风味小吃。
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和孩子,特意从团部赶赴连队,在田埂上低头仔细寻觅,只为那一抹记忆中特有的“香甜”;而在地里忙活的职工最不屑于这种专门的寻芳了,他们的眼睛最尖,他们总会在地边上抹汗、谈天,在果树下喝水、拔草,翻地的一瞬间,随意地一揪,总能牢牢揪出一把“碧绿”。
夏天到了,蒲公英的叶片变成了深绿,花苞也渐渐开成了一把把黄色的小伞,这时的人们总是在田里挥汗如雨,顾不上瞧上蒲公英一眼。但蒲公英却不管不顾地一朵朵开得认真奔放、开得热烈而灿烂,小路旁、渠道边,荒地里绚烂成一片花海;每一朵都努力向着阳光,绽放自己最美的容颜;乖乖的、娴静的、懂事的样子像极了团场的孩子们,即使没有人精心照顾,也一样密密匝匝地壮实成长。
秋来了,此时蒲公英曾灿烂的桔黄色花瓣开始凋零,一束束雪白的、毛茸茸的飞絮,在蒲公英的顶端努力地张开、恣意地舒展,如一把精致的伞,只要有风拂过,蒲公英就会放开那小小的飞絮,任每个孩子都自由地飞,不为它们设计路线与方向,任其飞向下一片苹果园、棉花地、路边……“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把伞打。小白伞,本领大,带着宝宝上天啦。飘飘飘,撒撒撒,明年黄花满山洼。”在孩童稚嫩的儿歌里,蒲公英飞了,飞得近的,就扎根在了团场,与母亲日夜相守;飞得远的,便展开另一种生命的辉煌。
此时的团场热闹起来了,来捡棉花的、摘苹果的、包梨子的、出门求学的、打工的、闯荡的……林林总总的“蒲公英”们都行动起来了:“记住,啥时候都不能忘本,累了就回来。”“放心吧!我会的!”每个清晨,总能听到离别的叮咛,飞来的,飞走的一个个孩子,只要不惜汗,总能将盐堿滩一样的苦累,变成纯美至真的甘甜。
“花罢成絮,因风飞扬,落湿地即生。”蒲公英的一生,从稚嫩至紛飞,都藏着对大地满满的爱。冬天到了,蒲公英躺下沉睡了,可“咚咚”跳着的心却始终醒着,团场人的心也始终醒着。我知道,团场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棵“蒲公英”、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善良的、浅笑的……在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天空用心使劲地飞着、飞着……一个个它们,一个个他们都在翘首以待着又一场春的盛会,又一番风中的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