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象楼》和《小二黑结婚》互文性研究

2017-07-05秦悦张芸倩

速读·中旬 2017年5期

秦悦++张芸倩

摘 要:互文性研究以“影响”为核心要素,强调把写作置于一个坐标体系中予以观照;在这一研究视角下,《万象楼》①和《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不可分离的互文本。本文深入探讨了《万象楼》对《小二黑结婚》的文本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小二黑结婚》的研究空间,为重新审视以《万象楼》为代表的赵树理戏剧的独特价值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万象楼》;《小二黑结婚》;互文性理论;文本影响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准备,赵树理于1942年发表剧本《万象楼》,次年9月出版《小二黑结婚》后一举成名,正式进入了大众和研究者的视野。此后,小说研究成为赵树理研究的重镇,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戏剧研究却始终处于学界研究的边缘,鲜有建树。郭玉琼在《“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从赵树理的戏曲现代戏创作谈起》一文中,从现代戏角度探讨了赵树理创作思想的变化,并揭示了其现代戏偏离现实性的本质。

相继发表的《万象楼》和《小二黑结婚》在内容主旨、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多方面显示出承继关系,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特娃提出的“互文性”概念比较圆满地阐释了这一文本影响。她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由对其他文本的援引而构成的镶嵌图案,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万象楼》对《小二黑结婚》的文本影响正是如此。

在内容主旨方面,《万象楼》和《小二黑结婚》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封建迷信。《万象楼》是赵树理第一部以上党梆子的形式创作的现代戏,讲述了以何有德、吴二为首的反动势力企图煽动佛教信众攻打抗日县政府,期间吴二欲强迫李积善之女李月桂却遭到反抗,及时出现的八路军救出了月桂,最后在老百姓的帮助下将何、吴等人抓住送到军队的故事。剧中,作者借李月桂之口对封建迷信进行了猛烈抨击:“何有德老狂头借佛作乱”,并以李积善父女看透参佛的真面目幡然悔悟之事警告世人:迷信观念害人害己,应尽早看清以防被骗。由此可见,《万象楼》的基调便是反对封建迷信。《小二黑结婚》受其影响,用讽刺、令人发笑的语言展现出三仙姑、二诸葛等人的迷信观念和可笑行为,让世人引以为戒;小芹和小二黑追求自由恋爱,也是反抗封建迷信的表现。

在人物塑造方面,《万象楼》和《小二黑结婚》中的许多人物形象身上有相同的精神特质,可以分为三组人物进行讨论。第一组是李积善和二诸葛,他们都是老农民,受到封建迷信的荼毒。《万象楼》中,李积善膝下无子,因而他每日修身行善,希望修得来世报(即重男轻女);为得佛祖庇佑,他严格按规矩参佛烧香,献供磕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也是如此。他抬手动脚要论阴阳八卦,看黄道黑道,忌讳“不宜栽种”是按历书行事,反对小二黑和小芹在一起也是因为生于“犯月”的小芹和小二黑八字不合。第二组为李月桂和小芹,二人都是年轻漂亮的大姑娘,思想也比较进步。《万象楼》中月桂接受了妇救会的影响,不愿意在佛前磕头烧香,看穿吴二的奸计后破口大骂勇于反抗。《小二黑结婚》中小芹乖巧伶俐,喝退了想轻薄自己的金旺,并且勇敢地反抗包办婚姻,追求自主恋爱。第三组是吴二和金旺,他们都是反面人物,经历上也非常相似。《万象楼》中吴二是鼓动民众暴动的汉奸,喜欢上月桂软硬兼施却没能得手,最后被便衣抓住送到了部队。《小二黑結婚》中金旺做过汉奸的内应,想要轻薄小芹却没能如意,他发动人斗争小芹和小二黑,并以“捉奸拿双”的名义将二人扭送区上,最后恶行败露。

在语言风格方面,赵树理的“语言是农民的语言。一切都是自然的,简单明了的,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地方。”这一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万象楼》的语言主要分为两种:对白和唱词。在人物对白中,赵树理精心挑选、锤炼和运用农民语言中极富表现力的词汇,简洁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使人物的音情面貌跃然纸上。其中反派人物何有德对吴二前后态度的转变最是鲜明地证实了这一点。一开始何有德看不起曾给自己听差的吴二,听到吴二来找他时,只说“他呀!不是找个钱花,就是要口烟吸,见他有什么好处?就说我不在!”后来得知吴二当了日本人的副队长,有职有权便赶忙改口叫“吴大人、吴队长!”寥寥几笔就描绘了何有德唯利是图、拜高踩低、谄媚逢迎的丑态,足见赵树理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形象。在唱词中,赵树理非常注重语言的韵律,音节和谐,顺口易诵。吴二为了取信于何有德谎称自己是副队长的唱词中,看、番、繁、管、衔等都用是言前辙的字,即洪亮又押韵。“当了个副队长公事很繁”,“大小事都是我吴二经管”中,“很繁”“经管”明显区别于人们的日常表达,显示了赵树理对语言韵律的有意追求。《小二黑结婚》中虽然没有对白和唱词的区分,但其语言融汇了《万象楼》在语言风格上的两种追求,和谐的韵律以更加含蓄的方式存在于小说文本中。读完赵树理小说的人,都感觉“亲切、自然,就和平常说话一般;而又觉得清新、明快,具有动人的力量”,这正是赵树理自觉追求的语言风格在读者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可以看出,《小二黑结婚》从多方面吸收了《万象楼》的写作经验。就此而言,《万象楼》是《小二黑结婚》不可剥离的互文本。

注释:

①上党梆子。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刘定恒.赵树理戏剧创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3):50-54.

[3]郭玉琼.“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从赵树理的戏曲现代戏创作谈起[J].戏曲艺术,2009,(04):114-118.

[4]Julia Kristeva.Bakthinele mot,le dialogue et le roman[M].Paris:Seuil,1969:146.

[5]周扬.周扬文集: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6]王献忠.赵树理的语言风格[J].天津师院学报,1982,(01):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