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7-07-05张海军董晓蕾
张海军,董晓蕾
(1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262500;2青州市中医院)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张海军1,董晓蕾2
(1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262500;2青州市中医院)
目的 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愈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MP肺炎患儿150例,治愈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发生RRTI的情况;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发生RRTI与未发生RRT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50例MP肺炎患儿中发生RRTI 48例(32.0%)。与未发生RRTI的患儿比较,发生RRTI的患儿年龄3~6岁比例高、发热时间长、MP抗体持续阳性率高、CRP水平高、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低、IgA水平低、丙种球蛋白应用比例高、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应用时间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6岁、发热时间长、MP抗体持续阳性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低、IgA水平低可增加患儿发生RRTI的风险(P均<0.05),应用丙种球蛋白、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足疗程可降低患儿发生RRTI的风险(P均<0.05)。结论 MP肺炎患儿治愈1年内RRTI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年龄3~6岁、MP抗体持续阳性及免疫水平低下者,发病期间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及足疗程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RRTI的发生。
肺炎支原体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是指1年内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3]。目前,RRTI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4,5]表明,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治愈后1年内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追踪观察 MP 肺炎患儿治愈后1年内发生RRTI的情况,探讨MP肺炎患儿发生RRTI的相关因素,为MP肺炎预后判断、RRTI的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及青州市中医院收治的MP肺炎患儿150例,入选患儿年龄≤12岁,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6]中肺炎的诊断标准,且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1∶80。排除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先天性心脏病者,连续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合并哮喘、结核等慢性疾病者。
1.2 RRTI发病情况判断方法 采用电话随访联合门诊随诊的方法,观察入选患儿治愈后1年内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记录感染次数及部位,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7]判断RRTI发病情况。
2 结果
2.1 MP肺炎患儿治愈1年内RRTI发病情况 150例MP肺炎患儿中发生RRTI 48例(32.0%),主要表现为反复气管感染、支气管感染及肺炎。
2.2 MP肺炎患儿治愈1年内发生RRTI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发生RRTI患儿男 27例、女21例,年龄<3岁18例、3~6岁20例、>6岁10例;发热持续时间(9.87±3.22)d,咳嗽持续时间(14.35±4.18)d;
并发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7例;治疗前后MP-IgM阳性分别为48、35例,MP抗体持续阳性率72.92%;MP肺炎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5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使用时间(9.63±3.30)d。未发生RRTI患儿男55例、女47例,年龄<3岁57例、3~6岁25例、>6岁20例;发热持续时间(6.48±2.19)d,咳嗽持续时间(6.48±2.19)d;并发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7例;治疗前后MP-IgM阳性分别为102、55例,MP抗体持续阳性率53.92%;MP肺炎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35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使用时间(12.91±4.28)d。与未发生RRTI的患儿比较,发生RRTI的患儿年龄3~6岁比例高、发热时间长、MP抗体持续阳性率高、丙种球蛋白应用比例高、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应用时间长(P均<0.05)。MP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RRTI与未发生RRTI患儿外周血WBC、CRP、ESR及细胞、体液免疫水平比较,见表1、2。
表1 MP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RRTI与未发生RRTI患儿外周血WBC、CRP、ESR比较
注:与未发生RRTI患儿比较,*P<0.05。
表2 MP肺炎治愈1年内发生RRTI与未发生RRTI患儿外周血细胞、体液免疫水平比较
注:与未发生RRTI患儿比较,*P<0.05。
2.3 MP肺炎患儿治愈1年内发生RRTI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3。
表3 MP肺炎患儿治愈1年内发生RRTI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RRTI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有升高趋势[8]。有研究认为,MP是RRTI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9]。本研究发现,MP肺炎治愈后1年内发生 RRTI的比例为32.0%,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明显高于国内相关报道[10]。说明MP肺炎治愈后的儿童更易发生RRTI,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中发生RRTI患儿在3~6岁年龄段比例高于未发生RRTI患儿,高于目前国内研究所认为的RRTI发病的普遍年龄[11],这可能与MP感染的发病机制有关[12]。3~6岁儿童正处于免疫力增强阶段,免疫系统尚不稳定;而MP感染发生后,可引起体内过度免疫应答,使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障碍,导致一系列免疫损伤。同时,本研究发生RRTI患儿发热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RRTI患儿。MP感染时除引起呼吸道局部损害,还能引起全身过强的炎症反应,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肺外损伤。目前,广泛认为RRTI的发病机制与呼吸道的物理屏障破坏和免疫屏障损伤有关[13]。长时间发热往往意味着持续的强炎症反应,更易损伤患儿的呼吸道屏障,甚至形成局部的气道畸形,治愈后易再次发生感染。另外,本研究显示发生RRTI患儿MP持续抗体阳性比例高于未发生RRTI患儿。目前,M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为病原学培养,但操作复杂、耗时长,故临床上多采用MP抗体检测来诊断 MP感染。MP感染1周左右开始出现IgM,3~4周时达到高峰,因此IgM 阳性是MP急性感染的重要证据。当MP-IgM持续阳性时,说明患儿体内炎性反应严重,出现气道黏膜损害的概率较大,为再次感染埋下隐患。
机体在遭受MP 感染后,一方面通过产生IL-6、TNF-α等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释放IL-4、IL-10等抑炎因子来平衡炎症反应[14]。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一旦失衡,往往会诱导T细胞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因此,MP肺炎治愈后的CD4+/CD8+T细胞及IgA水平低下往往容易造成患儿的再次感染,是发生RRTI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发现,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患儿发生RRTI的概率明显降低。MP感染后主要侵犯呼吸道的纤毛上皮细胞,当损伤严重时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免疫应答,在细胞因子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刺激下造成肺部损伤,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免疫球蛋白急剧下降[15]。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有效补充机体消耗的免疫球蛋白,且丙种球蛋白具有多种抗菌、抗病毒抗体,能有效预防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由于MP缺乏细胞壁,因此临床上治疗MP感染主要选择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药物,同时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临床上往往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研究中未发生RRTI患儿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使用时间远长于RRTI患儿,但与文献提倡的药物使用时间大致相同[16]。表明足疗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病原菌,减轻MP对机体的损伤,避免RRTI的发生。
综上所述,儿童MP肺炎发病时,3~6岁、发热时间长、MP抗体持续阳性及治愈后免疫水平低下,是1年内形成RRTI的危险因素,MP肺炎治疗中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足疗程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可有效避免RRTI的发生。
[1] Kannan TR, Hardy RD, Coalson JJ, et al. Fatal outcomes in family transmiss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J]. Clin Infect Dis, 2012,54(2):225-231.
[2] Kapur N, Grimwood K, Masters IB, et al. Lower airway microbiology and cellularity in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non-CF bronchiectasis[J]. Pediatr Pulmonol, 2012,47(3):300-307.
[3] Atkinson TP, Balish MF, Waites KB.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genesis and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 FEMS Microbiol Rev, 2008,32(6):956-973.
[4] Vervloet LA, Marguet C, Camargos PA. Infection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its importance as an etiological agent in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J]. Braz J Infect Dis, 2007,11(5):507-514.
[5] Waites KB, Balish MF, Atkinson TP.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 Future Microbiol, 2008,3(6):635-648.
[6]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04-1205.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8] Gentile A, Bardach A, Ciapponi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fect Dis, 2012,16(1):5-15.
[9] Wu Q, Martin RJ, Lafasto S, et al. Toll-like receptor 2 down-regulation in established mouse allergic lungs contributes to decreased mycoplasma clearanc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177(7):720-729.
[10] 麻利娟,倪广林,郑慧雅,等.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98-2500.
[11] 乔红梅,庞焕香,张云峰,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IL-6、IL-10、TNF-α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59-61.
[12] Drummond P, Clark J, Wheeler J, et al.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aprospective UK study[J]. Arch Dis Child, 2000,83(5):405-412.
[13] Zhang S, Zhang Y, Wei X, et 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a novel identified TNFAIP8 family i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iy[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0,1802(11):1078-1086.
[14] 施弦,郁峰,黄秋玲,等.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06-207.
[15] 谭志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5647-5649.
[16] 白丽亚,杨英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179-180.
山东省潍坊市中医药科研立项项目(2017-1-001)。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2.021
R725.6
B
1002-266X(2017)22-0056-03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