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之成因与对策
2017-07-05李倩茹
李倩茹
摘 要: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一个更广空间的开始,更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在这时产生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幼儿而言,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基础,更是健康幼儿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了重视小班幼儿之入园焦虑,了解其原因和对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对策
每年班新生入园时,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总会看见这样的一些场景:有些幼儿刚进幼儿园时还笑容满面,当父母转身离开时,原本开心的脸一下子就哭丧了起来。还有些幼儿当家长踏进活动室门时便紧搂爸爸妈妈的脖子,歇斯底里的哭喊,死活不肯进门。而与宝贝分离的家长们,有些则心神不宁,看着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看一眼;有些长时间在活动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开。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要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作“入园分离性焦虑”,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大多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家人分离,加上小朋友、老师以及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入园后难免会觉得不适应,许多家长们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为解决“分离焦虑”问题,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也可以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早些接孩子回家。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还是十分爱他的,同时,也感到老师也喜欢他,小朋友们都愿意和他玩时,“分离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一、入园分离焦虑的定义及其日常表现
入园焦虑的学术定于是分离性焦虑,它是指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時,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持久而不恰当的害怕独处,当预料将于依恋者分离的时候,马上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如哭叫,发脾气,淡漠或社会退缩,部分幼儿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恶心、呕吐、胃疼、头痛等此类儿童的焦虑在严重程度上超过正常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社会功能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小班幼儿对于亲人的依赖感极强。在与亲人分离时,难免会情绪失控,大喊大叫、大发脾气或哭闹等。在幼儿产生入园分离焦虑后会比平时更加紧张、着急,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我们有必要了解并积极应对小班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从而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二、入园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
(一)幼儿原因
首先,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都不完全相同,性格内向的幼儿相比性格外向的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和互动会更少些,缺乏对新环境的认知和兴趣。其次,幼儿初上幼儿园,对于陌生环境会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心理压力表现强烈的幼儿,尤其是哭闹厉害的幼儿,对新刺激的敏感度很高。
(二)家庭原因
一方面由于家庭居住环境原因,现在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独门独户的高楼大厦中,邻里之间缺乏交往,幼儿平时很少与外界接触,从而导致了幼儿适应能力的下降。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照顾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中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适应或者焦虑抗拒的现象,容易产生压力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因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中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养育一个幼儿,家长尤其是祖辈过渡溺爱幼儿的现象越发普遍,每个孩子在家长都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小王子、小公主,也正因为这样,家长们很大程度的忽视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过分依恋家长、依赖家长,幼儿入园后的分离焦虑的现象也就更加严重。
(三)教师原因
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老师建立信任依恋关系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将影响着幼儿压力感的产生。冷漠、严肃、刻板的教师形象容易让幼儿形成产生距离感,这样会加剧幼儿入园的压力,从而形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相反,亲切、活泼、和蔼的教师形象能有效的减轻幼儿的压力感。
三、入园分离焦虑的对策
(一)对待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微笑接待:幼儿入园时往往特别容易紧张,这时教师亲切表情,友好的态度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对于幼儿的行为,及时给予积极的反应,帮助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信任与依赖,在关注幼儿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的情绪反应,保持幼儿安定愉快的心情。
玩具吸引:玩具是幼儿最好的伙伴,玩具以鲜艳的色彩、可爱的造型、具体的形象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感受,给幼儿带来快乐。幼儿大多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可以借此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情绪低落的幼儿情绪稳定下来。
表扬鼓励:幼儿往往会因为老师的一个表扬的动作、一个赞许的表情、一句贴心的话语而感到满足。所以当幼儿开开心心的入园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关注幼儿的点滴进步。
(二)对待家长的入园分离焦虑
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对于初次有孩子分离的家长同样存在着分离焦虑,担心幼儿是否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担心老师们是否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要让家长们能够放心的把孩子放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信任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要认真细致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工作的细致与专业,进而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及时反应幼儿在园情况:我的孩子午饭吃饱了吗?午睡睡的好不好?会不会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相信这是每个新入园幼儿家长们担忧的问题,面对这些担心,教师应利用离园接待时及时与家长反馈,必要时要电话联系,从而消除家长们的担心。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有很多,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幼儿的心理有利于及时找到方法减轻入园焦虑。我们要相信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一定能适应全新的环境。在了解幼儿心理需求的基础下,亲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的焦虑就会很快消除。同时,家园合作,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科学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