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探索
2017-07-05王永琴张兴三
王永琴+张兴三
【关键词】 网络;综合实践;教学课例;开放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90—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献给母亲的歌》是一节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基于以上要求,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从主持人的确定到资料的收集、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尤其是课程能够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感情实际,放手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编辑、概括材料,深入挖掘母爱的光辉,引导他们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回报母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与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完美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活动之前,在学生初步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法”,给每组学生一个综合实践的主题,引导、鼓励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和渠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交流信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对该主题的观点,并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知识,最终以漂亮、实用的PPT课件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中,各组同学以课件、音频、视频为演示工具,充分展示自己的“亲情”主题,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地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升华了“感悟亲情”这一教学主题,提高了课堂效益,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大拓展了语文课程的外延,开拓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途径,将听、说、读、写整合于活动之中。尤其是本节课讲究亲情气氛的营造,有利于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自觉融入到综合性实践活动当中去。活动开始前,先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里进入角色,再通过声像资料进一步渲染,最后在《感恩的心》手语歌舞中延伸,让课堂始终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味,使这次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文性,将学生深埋在心底的那份情感酣畅淋漓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精神熏陶。
三、综合性活动的开放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活动内容是开放性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实际,引领孩子树立“大语文观”学习理念,拓宽语文课程视野,培养识别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学校走向家庭,很好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进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其次,师生关系是开放的。老师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综合性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在活动前一周乃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各种途径自主动手搜集资料,组织加工、优化整合,提高语文能力,体验母爱的平凡和伟大。为了充分展示合作成果,小组成员间必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丰富、补充相关资料,共享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交流、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这样做,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达成
在学习中,有些同学只是看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母爱,却看不到现实生活中母親为自己的付出,反而会因误解、摩擦对母亲产生逆反心理,更谈不上感受母爱。通过多学习,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看母爱,使学生思想经受洗礼,从而正确认识母爱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认识到母爱的平凡和伟大。再由母亲的感情,激发学生回报母爱的愿望。学生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初步达成了学生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需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学养并重的人文教育,才能让每一颗心灵在和谐生动的课改新天地里轻舞飞扬。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