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7-07-05潘忠贤
潘忠贤
摘 要: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仍有些教师是新词老调,本末倒置。面对现状,我对初中語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白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进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精神尤为重要。教师能够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必重复讲解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初中课本的第一篇课文,绝大部分内容浅显易懂,初中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完全可以理解。对于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应当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初中学生在自读中得以自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后再让学生交流,谈谈自悟的体会,学到的知识、明白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初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持之以恒,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学生能够质疑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过去,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读罢让初中学生回答问题.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现代教育,有碍于学生自主学习,更限制了初中学生质疑解疑、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基于此,针对教材,教师就要在“备”字上下工夫,吃透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能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出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难问题,对于课文的难点需要重点引导。对于这种情况可采取不同方法分别对待:一是以讨论代替讲解,让初中学生质疑解疑。二是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三是教师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学生没有质疑而又是课文重点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略读课文教学更应该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首先,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略读课文为学生独立阅读提供了实践对象,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把真正的读书时间交给学生。
其次,要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个性化理解,根据学生的特此给其更好的表现机会。
再次,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四、在朗读中挖掘乐趣
要重视养成初中生的阅读乐趣。就阅读课程来说,学校课程的目标就是让阅读作为令人愉悦的行为,可以引起初中生天生的阅读乐趣和好奇特性,并且激励他们新的兴趣。对初中生而言,让其大声朗诵就是最简洁而有作用的办法之一。为了可以在朗诵的课程实施中引发初中生的阅读乐趣,可以尝试下面两个方法:第一,范读。初中生的模仿技巧很高,特别喜爱模仿教师的语调说话。老师朗诵时的声调、神情、行为都可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所以,当老师把文章声色俱全地朗诵给初中生时,这种榜样性的朗诵,可以快速激起初中生的乐趣,进而将他们带进文章的想象中。第二,领读。对于中初中生而言,朗诵的方法老师无法也不需要一次性全部传授给初中生,就算教授了,他们也无法全部领悟,而只有经过对教师朗诵的模仿,慢慢地形成习惯。所以在领读过程中,不需要全部都让老师领读,可以点名某个初中生朗读,再指出并纠正其朗读中出现的缺点,再让其领读;也可以老师只领读文章的关键段落,对拗口的长句重复领读,直到让初中生明白,朗读准确为止。但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随时检查,了解初中生把握的状况。
五、加强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阅读,提升阅读技能,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而老师应当做的是积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能动性,创造活泼生动的阅读氛围,引起和培育学生的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技巧。老师可以指导组织学生安排课外活动,并且进行一定的研讨会,相互交流阅读的心中感觉,去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也可使用活动课,引发阅读乐趣,例如进行朗读会、故事会、表演等活动。这些安排不但要学生使用已学过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理解新的内容,促进他们白动、积极地关联课上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语文教学要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多记可以增加积累,自然提高了作文能力;多写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记忆。语文教学中如能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我想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有一定作用的。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J].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赖莉.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学周刊,2013(5).
[3]夏长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