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疣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7-05周明霞徐惠明陈小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胃炎

周明霞, 徐惠明, 陈小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消化内科)



消疣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明霞, 徐惠明, 陈小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消化内科)

消疣和胃方; 疣状胃炎; 肝胃不和型; 临床疗效观察

疣状胃炎(VG)又称痘疹性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先报道,是内镜下形态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胃镜观察可见多个丘疹样或条索状隆起,表面见有脐孔样凹陷,中央有糜烂,多见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可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1]。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黏膜较成熟型易修复,中药的及时干预有助于消除糜烂病灶,阻止其向成熟型发展,避免病程向癌症转化。作者自拟消疣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未成熟型疣状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根据患者症状选取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病例6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2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2006, 上海)。内镜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消化内镜学会大连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2003, 重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14~78岁。对照组年龄15~7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江苏济川药业有限公司)20 mg (1次/d) +康复新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15 mL口服(3次/d)。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 (1次/d)+康复新液15 mL口服(3次/d)。并加用消疣和胃方水煎200 mL, 口服2次/d。消疣和胃方药物组成为:柴胡6 g, 炒白芍15 g, 炒白术15 g, 炙黄芪15 g, 元胡10 g, 香附10 g, 陈皮6 g, 半夏12 g, 黄芩10 g, 黄连6 g, 丹参10 g, 莪术10 g, 炙甘草3 g。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分型并查胃镜。

疗效评定按照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进行。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

2 结 果

治疗组中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1。2组内镜下愈合情况显示,治疗组镜下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镜下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疣状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饱胀、泛酸等为主。本病病因目前主要认为与食物、药物的刺激, 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较高的胃酸分泌水平,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等有关。郭爱华等观察发现,胃窦型的Hp 感染率为87.3%, 胃黏膜上皮中性粒细胞浸润较普遍,而弥漫型Hp 阳性率为54.8%, 胃黏膜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推测疣状胃炎的胃窦型和弥漫型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在胃窦部感染率较高,其细胞毒及产生的尿素酶引起胃黏膜下层损伤,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孤立增生,形成黏膜隆起糜烂。弥漫型胃黏膜多有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说明与过敏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关系密切[3]。疣状胃炎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轻重中度炎症,部分患者可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均属于癌前病变,因此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已将其列为高危性癌前疾病[4]。疣状胃炎的特点是复发性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治疗效果欠佳。目前西医主要以抑酸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剂为主,手段较单一,疗效不确定,易复发,且对成熟型尤其是HP阴性病例疗效不佳[5]。赵静等[6]研究发现,根除HP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短期内抑制病灶炎性反应,然而由于病灶底部的血液循环及病变本身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疗效并不明显。也有部分人应用微波、热极、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等胃镜下创伤性治疗,虽然有彻底安全祛除病灶的优点,但存在创面继发溃疡等并发症,且需进一步制酸剂治疗[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病密切相关。中药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杀实验显示,幽门螺杆菌对黄连高度敏感,对黄芩、丹参、元胡、甘草中度敏感,对柴胡、陈皮低度敏感[6-7]。本方中多味中药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祛除疣状胃炎病因,有助于病灶黏膜修复愈合。现代药理学研究[8-9]表明,白芍、白术有调节免疫的作用,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提高,并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的,黄芩、黄连能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功能[10-11]。方中半夏、元胡可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排出并降低其活性,具有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2-13]。疣状胃炎胃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如持续存在可导致上皮组织发生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成为胃癌。方中黄芪[14]、白术可激活机体的肿瘤免疫,杀伤、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肿瘤细胞,通过其抗肿瘤作用,减少疣状胃炎的癌变率。半夏、黄连、黄芩、丹参、甘草具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抗炎作用。丹参、莪术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利于黏膜的修复。

[1] Kawai Shimamoto, Misaki F. Erosion of gastric mucosapathogenesis, incidence and classificationof the erosive gastritis[J]. Endoscopy, 1970(3): 168 -174.

[2] 周建中, 陈泽民, 危北海.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10(5): 318-319.

[3] 郭爱华, 张清. 133 例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2): 106-107.

[4] 樊代明, 陈强. 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报道[J]. 中华消化杂志, 1995, 15(1): 30-35

[5] 刘晏, 刘定, 余莉芳. 疣状胃炎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4): 106-108.

[6] 吴静, 王克霞, 胡联华. 黄连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12): 2486-2487.

[7] 韩艳, 张琰, 刘新友, 等. 药用植物提取物 20 种抗幽门螺杆菌的活性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32(6): 413-415.

[8] 巩向丹, 张叶, 刘宏明, 等. 白芍的研究概况[J]. 药学研究, 2014, 33(9): 531-534.

[9] 杨娥, 钟艳梅, 冯毅凡, 等. 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 28(2): 218-221.

[10] 张瑜, 武斌, 许建卫, 等. 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 19(6): 1091-1093.

[11] 马少波. 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J]. 中国民间疗法, 2013, 21(6): 58.

[12] 姚军强. 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J]. 中医研究, 2013, 26(2): 3-5.

[13] 鲁春梅, 张春森, 姜立勇, 等.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5): 126-127.

[14] 张蔷, 高文远, 满淑丽, 等. 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21): 3203-3207.

2016-12-2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科教兴隆项目(WWK201624)

R 573.3

A

1672-2353(2017)13-176-02

10.7619/jcmp.201713059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