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生态环境调查系列之五 构建石化背后的绿色环保带

2017-07-05

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港十三五装置

走进大港石化,整个厂区整洁、清新、有序,一排排化工装置闻不到任何异味,对于一家年炼油能力达到500万吨的石油化工企业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从“内功修炼”做起。

大港石化作为中石油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老国企地方化的一个具体缩影。大港石化在履行老国企责任贡献与迎接市场挑战之间,重塑了中石油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同时也走出一条国企地方化的特色之路。这条路的最大特色就是对于绿色环保的重视与创新,构建了石化企业背后的绿色环保带。

以绿色方式生产清洁能源

作为炼化企业,绿色生产首当其冲。

绿色方式生产清洁能源,包含从原油进口到成品油产出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也包括企业绿色发展理念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和体现,唯有企业对自身有更高的内在要求,才会让企业有更好的外在体现。

其一,环境敏感区的炼油厂有三条红线。

大港石化地处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地区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作为全国第四大油田的大港油田不仅肩负着提供清洁能源发展动力的使命,更因处于环境敏感区域,对绿色清洁生产自然有更高的要求。

大港石化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石油总公司的战略部署下,从承担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用公司总经理杨健的话讲,公司发展有三条红线:一是安全环保、二是质量保证、三是反腐斗争。从以前的“安全生产”过渡到今天的“安全环保”,显示出大港石化在环境保护理念上的重视。

其二,安全清洁生产与油品升级走在全国前列。

大港石化始终坚持环保优先、质量领先的战略,2007-2008年,投资14亿元建成100万吨/年加氢裂化、75万吨/年汽油加氢等装置。汽柴油质量升级到国Ⅲ标准,部分升级到国Ⅳ标准,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两年。2008年5月,公司正式向北京供应京Ⅳ汽油,助力绿色北京奥运。2013-2014年,大港石化又投资15亿元实施汽柴油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建成60万吨/年连续重整、2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等装置,汽柴油质量升级到国V标准,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3年,比天津市规定时间提前1年。

仅以大港石化公司每年5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计算,自2014年全面实施国V标准后,与国Ⅳ标准相比,公司每年可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约216吨,从油品源头进一步消减了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践行了中国石油奉献清洁能源的绿色承诺。

2015年,大港石化与北京市环保局、中国汽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协作,共同研发京Ⅵ柴油标准,并成功生产出京Ⅵ标准柴油基准油400多吨,油品质量向目前世界顶级标准(美国加州LEVⅢ标准)迈进。

2016年12月8日,首列2400吨95号京Ⅵ汽油在天津滨海新区装车外运,直供北京市场,标志着中国石油有了京Ⅵ高端清洁油品生产能力。95号京VI汽油技术指标参照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车用燃油标准,在国V标准的基础上,烯烃、芳烃、苯、蒸汽压、馏程等指标更为严格。

近年来,大港石化始终以产品清洁、过程清洁为主线,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工作。大港石化以“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质量目标,实施严格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12项质量管制制度,建立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厂质量256个检测项目,加强全面质量监督考核。在国家、天津市以及中国石油组织的产品质量抽查中合格率为100%。

例如,VOC治理方面,大港石化一直是中石油的一个样板。据介绍,为了确保安全环保,大港石化投入100多万元从国际进口最先进的红外成像仪,历时半年,对大港石化15万个管道接口逐一排查检测,确保零缺陷。

其三,技术创新兼顾节能减排与生产效率。

节能减排意味着产能的减少或者成本的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节能减排上真正下功夫的原因。为了应付环保检查,装上一些环保设备也只是做做样子,不检查了,设备就不运转了。如何能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甚至通过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尤为重要。

“不仅以绿色的方式生产清洁能源,更以经济的方式创造绿色收益”,这是国家环保倡导的方向,也是节能环保的最终意义。大港石化从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及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工艺設备的优化,生产技术的优化,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从技术上,5年来先后实施技改措施246项,制定管理改进措施156项,装置运行水平不断提高,汽柴油收率从2010年的71.69%提高到2015年的79.01%,石油焦等黑色产品收率从2010年的8.11%降低到2015年的6.79%。通过实施“催化、气分、MTBE装置节能改造”,利用催化装置余热为相邻的气分装置供热,降低公司炼油综合能耗2.6kg标油/吨。通过催化装置CRC改造、低温热利用等项目,降低公司炼油综合能耗3.8kg标油/吨。通过优化循环水系统管理,累计每年节电950万千瓦时。通过强化管理,提高加热锅炉效率达到92%以上,对加热炉管线、外壁、高温热换器进行保温补强,每年节约燃料240万标准立方米。

另外,每年回收凝结水70万吨,利用应急池回收雨水利用,每年节约新鲜水5万吨。通过以上措施,累计降低炼油综合能耗7.38kg标油/吨,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4.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3.46万吨。在减排方面,大港石化5年连续投入近亿元,持续完善“水、气、声、渣”的污染处理。治水方面,公司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接触氧化、超滤反渗透、臭氧氧化等技术,有效处理高盐油污水,5年间累计处理污水844万吨,回用476万吨,回用率达到76%。废气方面,采用埃克森公司WGS烟气洗涤技术,催化烟气二氧化硫浓度降低到50mg/m?以下,为改造前的1/5。硫磺处理回收能力从5000吨/年提高到1万吨/年,回收率从99.5%提高到99.8%。

特别是在VOC处理方面,大港石化曾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的全国人大防治大气污染执法检查组的高度肯定。2014年12月,国家环保部环评中心在编制《石化行业VOC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过程中,专门组织编写人员到大港石化调研。通过增加油气回收装置、油储罐顶内浮项改造、15万个密封点泄漏排查检测等多方面,严格控制VOC排放及回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大港石化特别注重大数据的应用。从能耗数据变化中,超前做好节能节水、降耗控本工作。该公司通过实施热水伴热改造,实现装置间热联合,加强加热炉管理,投用液力透平等节能措施,炼油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95千克标油/吨,节约成本869万元。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凝结水回收利用。

2016年,累计节水13.2万吨,节约成本86.2万元。将油浆进行回炼,减少了黑色产品的销售,使低附加值的油浆转化为液化气、汽柴油、石油焦等高附加值产品。2016年,大港石化公司累计回炼催化油浆4.8万吨,消灭了“负效益”产品,全年创效约7200万元,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以经济方式创造绿色收益

传统观念中,以绿色方式进行清洁生产已经是对企业提出了环保的要求,环保部门更加提倡以生态经济的方式,创造绿色收益,这也是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社会要求。

中国石油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研发投入,以灵活的机制,引导企业内部创新创造,迸发新的生产力。以大港石化为例,2004年建立莱特环保技术研究院,通过体制改革,实现员工持股,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3年来,研究院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先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自2005年建成国内首创两套示范装置至今,已累计处理公司各类高浓度污水近20万吨,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该项技术的发明,帮助企业节约废水处理费用近2000元/吨,每年为公司节省废水处理费用3000万元。

除了在机制创新方面有所建树,大港石化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开展碳汇经济碳资产管理活动。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计履约碳配额403万吨,结余碳资产28万吨,交易2万吨,金额47万元,在碳资产管理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尝试新型碳汇经济,推动社会节能减排,也是国企应尽的责任。”杨健告诉调研组。

此外,在员工环保意识教育方面,企业也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倡员工关注绿色消费、关爱保护环境。公司成立“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志愿服务基地,为当地湿地保護和野生候鸟保护的志愿者搭建了活动平台。

大港石化安全环保处处长王玉林介绍说:“目前,大港石化已制定并实施‘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将持续投入资金,确保公司在炼化生产中清洁环保。”其中,大港石化计划投资3.5亿元实施VOCS综合治理、污水处理系统持续达标改造等8个环保项目,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汽油醚化、加氢裂化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生产更多高品质、高标号产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加油助力;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氢气优化、重整装置换热流程优化等项目,实现节约低碳发展;同时大力开展污泥分离及减量化攻关,建设污泥干化装置,使污泥缩减达80%以上,污泥干化作为电厂辅助燃料、土壤改良剂等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持续推进厂区“碳汇林·绿化”工程,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公益行动,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猜你喜欢

大港十三五装置
《大港连云》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10亿吨”超级大港的“重量”——《世界首个“10亿吨”超级大港诞生》采写体会
轰趴装置指南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