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017-07-05冯素琴

速读·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错误数学知识探究

冯素琴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课堂教学探索空间,为课改前沿的教师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策略研究成为了教师的当务之急。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及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应用意识,在实践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習数学。

如我在“倒数的认识”一课中就创设了一个语文情景:语文中一些词句倒过来说仍然完整、通顺,如牛奶——奶牛,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等;有些汉字倒过来仍是一个汉字,如:士——土,吴——吞等。在学生纷纷讨论举手后,老师质疑:“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跃跃欲试,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大胆猜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可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梯形的认识”一课,在开头便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张纸盖住了一个什么图形?(一张纸盖住一个图形,只露出一个锐角)猜一猜(学生兴致勃勃)学生答案很多:认为是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是梯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呢?

师: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不要只看表面,要善于抓住其本质的东西。那谁来比划一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几个图形?

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猜一猜”这样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进行判断、推理,从而拓展了知识空间。另外,梯形这一图形早已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培养了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合理猜测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多少年来,数学课堂教学习惯教师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发问“牵”着学生,使学生就范,学生则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被缝了翅的鸽子”再也难以展翅高飞,因此我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把这些知识发现出来。

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开头片段。

师:请说说你喜欢的数字。

学生纷纷表示:我喜欢1,因为它最简单;我喜欢100,因为我想考满分;我喜欢12,我知道有12生肖;我喜欢88,这个数字吉利;我喜欢66,因为六六大顺;我喜欢35,因为爸爸今年35岁;这里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的背后有着一个个鲜活具体的生活图景,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力,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起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错点资源,通过合作探究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教师们只看到错误的消极方面,发现错误一棒子打死,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我认为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是数学的巨大资源,是正确的先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如:《乘法应用题》中有这样一组题目:

(1)有2盆菊花,每盆开4朵,一共开几朵?

(2)有2盆菊花,一盆开4朵,另一盆开5朵,一共开几朵?

课堂上我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发现学生第(2)题错的比较多,很显然,学生受到乘法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影响,没有读懂题意乱凑数列式。于是我抓住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这一宝贵时机,把四种错误的算式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画圆圈图或线段图表示题意,找出了错误的原因,形成了共识,找到正确解决该问题的答案.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错、改错,不仅使学生订正了错误,深化了认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四、培养应用意识,可以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如长、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提出“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妈妈化妆用的口红的外包装是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盒要用多少纸料,怎么算?”“我家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差不多盛有一半的水,怎么算出鱼缸中有多少水”等,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这样有意思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涉及了本单元关于计算表面积、容积、体积和棱长之和的所有知识。课堂上教师以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地就突破了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和棱长之和的计算的一系列知识。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从我以上教学观点可看出,在如今的课堂上要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要有争辩。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师要用“心”来施教,把握学生的起点资源、利用学生的错点资源,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另外教师要随时捕捉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引领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错误数学知识探究
在错误中成长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怒”与“努”
“浮”字等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可爱的错误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