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17-07-05陶槊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法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网络监控系统日益普及,为预防犯罪,保障安全,公正采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其应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拓展,它所造成的各类问题也日益显著,突出表现在工程上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在法律上对公民隐私权益没有明确规范;各自为政也限制了监控效能的提高,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其健康稳步的发展。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初步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尽快从社会层面完善法规制度、系统体系标准;建立一套类似安防的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单位监控系统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利用技术手段推动监控信息的再利用和规范化,特别是建立监控场合、内容、人员的分级机制,既方便各级人员分别使用监控数据,又能够加强对敏感、机要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安防 隐藏保护 法规 监控分级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监控事业的迅猛发展。 据2011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国本土近年来恐怖事件的日益严重,而受相关法律的限制,造成相当关键区域不能普及监控,给恐怖分子造成大量可乘之机,文中对我国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拥有百万个监控摄像头所组成庞大监视网表达了羡慕之意,这充分证明我国大力发展监控系统事业的正确性和先见性。但在另一方面,随着它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各种问题,表现在:

(1)国家机密、公民社会的隐私保护问题。

(2)对监控在设计实施和使用管理等缺乏有效管控。

(3)问题突发事件后,信息查证问题。

2 问题具体说明

2.1 私密保护问题

国家在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方面有一定明确规定:

(1)涉及监控安装,摆拍场合、位置,摄像录制存储、时效、传播等方面,还缺少规范;

(2)因监控涉及的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方面内容界限模糊;

(3)对家庭或个人安装、使用监控方面还没有文件加以规范;

(4)对于在如何规范监控系统对敏感区域的设置未作明确要求;

目前,国家对监控工程有些安装国标和相应法规,如《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T/76-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等,主要是针对技术水准、施工规范,安防等要求制定,针对社会影响方面却没有多少具体要求。如小区居民室内场景、监控视频流露、传载等、监控涉密保护等,大多数仅停留在本单位内部管理规范上,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样就给当事人追讨权利和消除影响方面造成巨大困难。

2.2 系统纷杂

目前对监控系统的安装都是出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必然造成以下问题:

2.2.1 系统各自独立建设,重复、互相干扰问题突出

系统从设计到品牌,体系庞杂,更别说施工质量,即便是一个单位内部,也经常是多系统、多部门各成体系,系统互联无从讲起,同品牌因不同的生产型号,也经常互不兼容。操作繁杂,单独组网,浪费严重。

目前虽然大部分厂家都支持H.264,但根据笔者5年来对若干品牌使用效果来看,因产品系列的差异,彼此间的兼容性很差,对产品的更换维修和升级造成巨大困难,同时影响信息共享。

2.2.2 无效信息过度,有用的不多,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调阅困难

受环境、角度、清晰度等等限制,有用信息难以获取。有些是因是各自独立建设,孤立图像信息,无法实施连续追踪。

2.2.3 查询与存档、借阅没有没有明确管理规范与流程,缺乏科学管理依据。

2.2.4 服务外包问题

有些事业单位为降低人、财、物的开销,将监控设备和服务外包,但当商业公司未来运营状况发生波动时,无法保障持续监管。

2.3 调阅与使用

虽然我国在交管、金融、院校已经普及了监控系统,但是经常可以听到报道,有交通肇事逃逸,监控没有发挥作用,导致无法追责。因受公民个人身份限制,还没有法律规定可以调阅监控权利,如2007年,安徽阜阳地区发生的,一名女童在公路上遭遇车祸,驾驶司机肇事逃逸,受害人父母请求能调阅当时监控,却被交管部门以监控失灵为由拒绝。

3 解决建议

根据近年来,在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利用好我国庞大的监控系统群,真正形成统一有效的监控网,需要我们以一种全局意识,统一规划与管理。

3.1 法规完善

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完善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调阅管理、采集传播。包括:

(1)为保证国家和单位信息安全,对产品要求、设计、实施做出明确指示。

(2)对非法安装、使用,违规传播不良監控内容行为者,要有具体处罚规定。

(3)在对图像数据的管理、存储、传播,做出具体明细要求。

(4)建立监控地域、内容、调阅人员分级制度,协调安全与隐私的关系。

对不同地段、内容监控图像进行分级,以分清大众信息、单位内部信息、国家机密、特殊信息的责任关系。这样可以分清不通级别、层次人员调阅不同信息的责权关系,对违法者给予不同性质的处罚。

同时,还有必要规定建立监控的必须保留一定时间强制条例。这样避免以监控遗漏或故障为借口,给调查取证造成困难。

特别对于普通公民来说,需要建立一种便民机制,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未必一定要走司法途径的前提,只要履行一些必要手续,也有机会通过公共资源获得宝贵的证据材料,帮助他们解决困境。如前文提到的,女童车祸事件,如果能有明确的法规文件规范上述情况,便可以极大的降低市民维权难度。

3.2 实施监管

国家应仿效消防安检机构,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的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认证;帮助各单位设计实施高效健全的监控系统,保证系统质量和日常使用安全;定期能够对各系统进行例行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麻痹思想给不法分子提供漏洞。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成立相关监控安防产业联合会,包括有从业者参加的安全管理人员、厂商、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共同推进监控系统法规、技术和管理的技术进步。

仿效网络系统管理模式,鼓励行业和企业建立培训、考试和认证制度,保证系统在设计、施工和运维水准。

3.3 系统管理

3.3.1 规划设计

在市政设计规划前,即由政府部门牵头对公共区域(院校、场馆),首先做出合理和长远部署。

(1)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依靠市政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制定普通单位的整体方案,选取本地域的监控系统实施纲要、图纸、设计,完成各单位自己的监控施工方案。

(2)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由权威机构对各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及人员进行资质认证,保证专业队伍技术水平,施工、竣工时,还应当由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实时质量管控。特别是目前欠缺的:对市容环境、位置、角度,做出具体规划;对突发状况、居民家庭内部视角的规避。使用管理上,对监控内容进行鉴别,保证对从角度最优,预防监控摄像点的滥用或不良信息的录入。

(3)统一使用、统一受益。相关部门应不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走访,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加以防范,以免监控成为摆设。

日常由监控所有者负责管理维护,必要时可以纳入统一社区安全管理体系。即可以降低设计、施工难度、降低运维成本,减少中间受阻环节。

3.4 产业推动

3.4.1 标准完善

我国已在2省9市推广SVAC1.0(公安部与产学研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的安防监控系统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标准,在2017年6月推出SVAC2.0版本(国标GB/T25724-2017)。通过对比最新的H.265,分析认为,它在视、音频编码上、安全加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前文提到的其它问题,另外还需要在技术和标准上有具体措施加以解决,简单可以罗列为以下几点:

(1)现在最突出的是,录制图像分辨率、格式与其他公司后端识别产品的标准统一问题。解决之道是通过厂商联盟进行互通,技术实践攻关。

(2)系列产品间升级的无缝演进问题,需要通过格式标准化以保证。

(3)促进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将监控系统全面融入互联网、广电网、电力网,同时也会和传统的家电、游戏、影音娱乐等行业进行融合。让监控系统多平台、多业务的综合运营。

3.4.2 技术升级

现在应当在政策扶持上加强监控设备在软硬件开发上投入力度,促进技术进步。具体包括:

(1)从算法效率上提高編码质量、压缩率,减少传输的抖动、延时,规避峰值拥塞和数据包丢失,强化图像的实时性、流畅性、分辨率。

(2)从前端、网络、存储、管理综合平台到云端产品上,提供一揽子技术方案解决。

(3)以监控系统为手段,将传统的安防事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实现产业升级。

(4)再增值开发:利用现在新兴的“智能识别、智能报警”技术,使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成的图像数据实现监控的增值开发,如商场、银行监控模式,通过对既定人群的识别实现用户群增值开发,对危险状况,分析统计实现提前预警等等。

总之,为真正将监控系统作用进一步发挥起来,避免各种潜在问题,可以将以上4点归纳为“完善立法、技术进步、综合实施、科学管理”。

4 总结

通过以上监控系统的各种问题情况分析可知,如何发掘监控系统效能,实现我国社会安防系统事业健康的发展,必须通过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推动法律的完善、科技的升级,管理运营手段的进步,切实做到网络监控系统为安防事业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The violent attack in Atlanta Botanical”,《New York Times》网络版,2011(06).

[2]余志鹏.主编:楼宇智能系统工程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05),ISBN:978-7-5603-4593-2.

[3]齐霞主编:安全防范技术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01),ISBN:978-7-81135-666-3.

[4]http://security.zol.com.cn/541/5419194.html、https://wenku.baidu.com/view/b7c516426edb6f1afe001f42.html.

[5]黎连业编著,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6),ISBN:978-7-302-32270-2,36-48页(保安监控系统的作用及防范要点).

[6]http://www.jlonline.com/news/2009-03-21/211478.shtml.

[7]http://news.21csp.com.cn/c24/201703/11357949.html.

[8]http://blog.csdn.net/gaosp_1126/article/details/51190387.

[9]谢剑斌等;编著.无人监控技术详解与工程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 ISBN:978-7-302-37213-4.

作者简介

陶槊(1974-),男,网络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网络技术应用。

作者单位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猜你喜欢

法规
论党内法规学的学科建设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