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居:“线”外之选

2017-07-05

遵义 2017年4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宜居人际

文丨记者 汪 溪

宜居:“线”外之选

文丨记者 汪 溪

无论一个城市顶着几线城市的帽子,对与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都不如“宜居”二字来的好。当人们出于宜居的目的选择城市时,通常是在进行与几线城市无关的选择。

2016年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下称“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并非宜居城市。而二线发达城市和三线城市生活压力感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较为宜居。

生活压力:一线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

报告认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尤其是经济远高于其他城市,最大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居住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压力之大非中小城市居民所能想象。在一线城市生活,购房门槛非常高。以上海为例,即使在外环线附近购买一套面积约60平方米的两房,总价超过150万元,按照目前各商业银行执行的标准,首付三成就得先准备45万元的自筹资金。同时,每月6871元的房贷(20年期),也会让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感到压力重重。而如果要换房,压力也不小,市中心区域的普通大面积三房,总价已经达到600-800万元之间,也让普通工薪阶层倍感艰难。由于房价高,以及住宅租金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一线城市居民长期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此外,通勤路上舟车劳顿,加之超时工作,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曾就上班时间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非常普遍。据估算,部分居住在燕郊、固安等“睡城”的上班族单程就要花两个小时。为了挤公交、不迟到,凌晨5点这些人就已经奔波在上班的路上了。

一线城市经济和家庭人际方面的压力感,均高居其他城市之上,“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

越小越好?四线城市也未必宜居

逃离北上广之外,许多文艺青年都萌生过在一个小城市安顿的想法。然而调研发现,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不过也高于三线城市)外,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

所以,四线及以下城市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城市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所专职研究人员王业强认为,这是整个社会资源错配的一种现象。一方面,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多,收入高,但是压力大;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虽然工作机会少,收入低,拼关系,但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小。

“从个人发展机会角度看,到哪发展,主要看你考虑生活成本压力还是职业发展成长的压力。”王业强说。

已经有一波人逃离北上广了,几年前很多人因为北上广压力大回到家乡,甚至房地产开发商也看重三四线城市。不过,现在无论是回去的人还是开发商,很多又回到一线城市了,“逃回北上广”也成为风潮。

二、三线城市,宜居之选

老城杨柳街之晨(张继敏/摄)

报告认为,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三线城市普遍宜居。比如遵义,作为经济压力最大头的房价,中心城区4200元/平米的房价尚在一般市民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人际圈也更为固定。

同时,二线发达城市也较为宜居。二线发达城市的生活压力感,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低于一线和三线城市。南京、杭州、宁波和重庆的总经济压力感不仅低于整体水平,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生活在大城市,能够接触到很多的发展机会,但选择规模较小的宜居城市,却能生活得轻松惬意。虽然收入水平偏低一些,但相对来说,物价水平较低,尤其是房价要低不少,因此不管是置业、生活,会轻松很多。以购房为例,在国内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与大城市相比要合理得多,比如广东中山,一个家庭购买一套120平方米的紧凑型三房,10年收入完全可以对付。而在广州或者深圳,充其量只能买到外围区域的老式两房。因此相比一线城市而言,在中小城市花费同样的钱,居住条件会得到极大改善。

广州:喝可乐的少年与“小蛮腰”(潘义军/摄)

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宜居城市可以让我们从此远离污染。据了解,宜居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污染少、空气质量好。如空气质量最好的三亚和海口,PM2.5年均值常年不超过25微克/立方米,这让PM2.5数值经常爆表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都感到自惭形秽。

当然,选择在宜居城市生活,由于无需在上下班路上耗费更多时间,可以腾出大量时间用于个人学习、休闲以及陪伴家人,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小城市,如果驾车上下班,路上耗费时间平均不会超过28分钟。

另外,一些政策的改变,也有利于人们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比如此前公积金使用只限定在缴纳城市,但随着新的公积金政策的实施,跨区使用公积金贷款、异地购房提取等,已经成为现实。

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可以看到,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逊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

而未来各个二线、三线城市该如何实施人口调控政策,也需要仔细权衡。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下一步要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王业强认为,很多一线城市已经是特大城市,如果不加限制,人口不断涌入,超过了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不利。可以预见的是,各中小城市下一步将要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水平、医疗水平。

宜业:宜居的另一面

对于正在为事业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关乎个人的事业发展,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的城市,能够给就业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现在的问题是,越大的城市、级别越高的大城市,比如省会城市,由于权力集中所带来的资源集聚能力、发展机遇更多,因此就业机会也多。若想不承受一线城市的巨大生活压力,又要兼顾事业,首选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市,既可以选择在所在城市上班,也可以选择工作、居住分开的“双城生活”。这是因为有不少卫星城市与所在区域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互补,从而也得以快速发展。同时,高铁网络形成后,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为“跨省上班”提供了交通保障。

根据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将会形成以“四横四纵”为主的骨干网,链接重要的区域网,同时发展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网络。除此之外,全国超过1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也使得驾车出行变得更为容易,方便上班族驾车上下班。

此外,尽可能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有些现在规模看起来不大的中等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比如宜居程度一直排在全国前列的滨海城市厦门,根据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可以预见,在这里居住生活获得较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同样也能获得诸多事业发展良机。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宜居人际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宜春吟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宜居星球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 苏州逆袭排内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