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大中华钱币文化”思考
——“大中华钱币文化中心”战略构想
2017-07-05大中华钱币文化中心靳伟勇
文|大中华钱币文化中心 靳伟勇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大中华钱币文化”思考
——“大中华钱币文化中心”战略构想
文|大中华钱币文化中心 靳伟勇
金花银 伍拾两银锭
钱币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社会出现分工以后,伴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距今已有大约三四千年的历史。人类的钱币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文化体系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独创产生后,便一脉相承,未曾间断。不但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而且对周边国家及地区曾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大中华钱币文化”的概念就是从这一视角提出来的,它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中外历史交流的实物见证,记录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一、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著名文化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将人类文化概括出21个重要文化体,并分为两类,只有6个文化体是自身独创而发展形成的,其余15个文化体则是移植其他民族文化而派生传承的。6个原创文化体中,5个早已消亡或是融入了别的文化体,只有中国文化是唯一独创发展并延续至今的文化体。最能代表或承载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什么?
无论是书法绘画、唐诗宋词等文学艺术作品,还是商代的青铜器、汉代的丝绸、唐代的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等器物,乃至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我国古代科技,虽然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自都不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如果要选择一种最能承载和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则非中国古代钱币莫属,这是由钱币的特殊属性决定的。
首先,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早的组成要素;其次,钱币伴随中国古代文化延续发展,从未间断;再次,钱币数量大,流通地域广,接触使用面宽,具有最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代表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钱币承载和涵盖了历史进程中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任何其他文化要素如文学艺术、器物以及科技发明所不具备的。如:形制上,圆形方孔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单位上,一枚开元通宝的重量为一“钱”,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及书法演变史;技术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范铸及翻砂技术史、造纸史和印刷史。
钱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从唐朝开始表现为随着年号的变更而铸造相应的年号钱,使得钱币的发行与历史的发展如此的紧密相连,以至于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总之,无论是从钱币的形制上、单位上、图饰上,还是铸造(印刷)技术上,或是货币制度及货币思想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非常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因此,我们认为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曾产生重要影响
金属称量货币时代,任何一枚钱币都有可能伴随商贸的往来,流通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钱币不仅是交换的手段、主权的象征,更是民俗文化、思想艺术、铸造(印刷)技术的传播媒介。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周边的国家以及地区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因为受到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历史渊源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
1.朝鲜、越南、日本、琉球
历史上,朝鲜、越南、日本、琉球都属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汉文化圈,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都流通使用中国的货币,也曾仿照中国钱币铸造本国的货币,不但使用汉字甚至直接借用中国年号铸造钱币。所铸造的钱币都非常的标准,与中国钱币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可以混入中国钱币中一起流通使用。这四国在钱币文化上虽然各有特点,但是,都属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号称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正好处在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由亚欧大陆通往澳洲的交叉点上。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就是在东西方钱币文化的交流上,这一十字路口的特点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如东方钱币文化伴随着华侨的迁入、商贸特别是朝贡贸易的频繁往来而直接流入了东南亚地区。而西方钱币文化则是随印度、阿拉伯商人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而间接传入。最后,东西方钱币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相遇了,实现了相互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铜钱在东南亚地区的流通大致以马六甲为界。马六甲以西使用金银货币为主,以东则主要流通中国的圆形方孔铜钱,这与中国古代海商传统的贸易航线及其活动范围相一致。
3.中亚地区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央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历史上深受东西两方面的影响。西方的影响始自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其最东端曾到达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布哈拉和塔什干附近。希腊人的远征虽因亚历山大的英年早逝而停止,但是,被希腊人占领的地区随后开始的“希腊化时期”,却将希腊文明传入中亚及印度北部地区。东方的影响则是以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拉开了中原王朝经营中亚地区的帷幕。汉宣帝神爵三年(前60)设立西域都护府,对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区行使了有效的管理。伴随驻军、屯田以及商旅、使臣们的频繁往来,中华文化传入了中亚地区。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张骞出使西域为开端,源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文化和源自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先后传入中亚地区。两种相向而行的文化,在亚欧大陆的腹地即中亚地区实现了交汇,由此形成了横贯亚欧大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被后世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古代商贸之路。
4.西亚地区(伊朗)
西亚地区的伊朗,古称波斯,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波斯萨珊朝的银币,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西亚、中亚地区的国际通用货币。北周时期,波斯银币随丝绸之路贸易而流入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甚至在河西走廊一带还获得官府同意,作为法定货币用于缴纳赋税,这对隋唐之际白银的货币化进程曾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波斯银币对我国的影响相对应的,是元朝时我国的纸币文化对伊朗的重要影响。伊朗在元朝的时候曾经模仿中国使用纸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却很深远,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对外传播了中国古代的纸币文化,这为后来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带来了便利;其次,是传播了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这为后来的知识传播、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纠正了以往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说明我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对外影响,不仅体现在圆形方孔式样的金属货币上,还应包括纸币;二是所影响的地域也不应仅限于传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还应远达波斯(伊朗)、印度等西亚、南亚地区。
琉球通宝
三、“大中华钱币”文化的概念
“大中华钱币”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与东方钱币文化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主要是关注的视角不同。它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中国古代以及当今两岸四地(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曾经发行、流通使用的钱币;
二是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所铸造的钱币;
三是历史上受中华钱币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及地区,如朝鲜、日本、琉球、越南,以及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等地,所铸造和使用的明显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钱币;
四是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等地为了照顾广大华侨使用方便,而铸造发行的、用汉字标注面值及货币单位的钱币;
五是1949年以后,我国设计、印制(铸造)的援助外国的钱币。
上述五个部分中,第一、第二部分是核心,第三部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第五两部分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淳化元宝”金币
四、加强“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加强“大中华钱币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具有非常的紧迫性,这种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提出来的战略规划,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指导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而“大中华钱币文化”的概念,正好可以从钱币文化的视角,向大家展示历史上独创产生、一脉相承的中华钱币文化如何在丝绸之路上既承担了商品贸易的媒介,又传承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它可以非常直观的诠释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会上所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2.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很多研究者仅仅是从国际金融的视角横向地来研究。而“大中华钱币”却能够从纵向的视角揭示出,汉唐之际的五铢钱、开元通宝钱,在丝绸之路沿线都曾经作为通用货币被广泛接受和仿制,发挥了国际货币的作用。这对于全面认识当今的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3.加强两岸四地(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文化交流的需要
民进党上台以来大肆宣传“去中国化”,香港回归以后,港独势力也加紧从事港独分裂活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两岸四地同为炎黄子孙后裔,拥有并坚守共同的中华文化遗产的宣传。这方面“大中华钱币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容易产生共鸣,便于大家接受。
4.加强与周边国家间文化交流需要
周边很多国家历史上深受中国的影响,属于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圈”。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各国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在殖民者的唆使下,出现了一股“去汉字化”的倾向。后来日本、韩国限制汉字的使用,越南则干脆废止汉字,改用拉丁字母。这些国家在汉字传入之前都没有文字,历史从一开始就是用汉字记录的,废除汉字之后,历史与文化就都出现了断层。年轻的一代因为不识汉字,不能阅读文献而不了解历史,不知道他们文化上与中国之间的渊源关系。因此,我们有责任将断层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将失忆的文化重新找回并呈现给世人。这其中,各国受中国影响所铸造和使用的钱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直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渊源关系。因此,从“大中华钱币文化”的视角,积极开展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这一专题的研究,就更具现实意义。
日月光金
五、“大中华钱币文化”在世界钱币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钱币文化更是世界两大钱币文化体系之一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对世界钱币文化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如前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通过纸币文化传入欧洲,并在此后欧洲经济发展和文化知识普及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如此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国际钱币界并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这除了国际上固有的“欧洲中心论”偏见的影响之外,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对古代钱币文化研究和宣传的不够,没有从文化的高度来开展钱币研究,特别是没有积极开展“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课题的研究,也就是没有从“大中华钱币文化”这个视角来进行宣传介绍,致使绚丽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不要说是国外,就是国内,甚至是钱币界内也并不广为人所知。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古代钱币文化的研究,特别要加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世界钱币文化及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贡献的研究和宣传,以此确立中国钱币文化在国际钱币界应有的地位。这应该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明宝钞
六、 积极开展“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中国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实际上并不限于中国境内,还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一个大的文化圈,被称为“中华文化圈”或“汉文化圈”。这一文化圈存在的前提之一,是共同使用汉字。因此,在通用汉字的基础上,各国知识分子学习儒家的经典,采用中国的典章制度进行治理,使得各国的学术思想、宗教习俗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现在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限制汉字的使用,东南亚的越南则废止汉字。中亚地区,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后,对非伊斯兰教的文化遗迹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对此前的历史则选择集体性失忆。因此,从事历史研究的工作者,有责任将历史的真相告诉世人。这其中,各国受中国影响所铸造和使用的钱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直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渊源关系。因此,从“大中华钱币文化”的角度,积极开展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影响这一专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七、成立“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中心”的初衷
成立“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中心”的初衷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两岸四地,即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钱币研究及收藏界的合作,做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钱币文化这一炎黄子孙共同的钱币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二是通过对历史上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所铸造钱币的研究,揭示中华悠久灿烂的钱币文化是各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加强对我国“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构成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加强与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蒙古、越南等历史上曾经属于“汉文化圈”国家的钱币学术界的联系,通过对共同的同出一源、一脉相承的东方钱币文化的研究、宣传,寻求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构建友谊的平台;
四是通过对“大中华钱币文化”的研究、宣传,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汉唐之际的五铢、开元通宝等钱币,在“丝绸之路”沿线曾经作为通用货币被广泛接受和仿制,发挥了国际货币的作用。这对于全面认识当今的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八、“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中心”运作思路
在“大中华钱币文化研究中心”之下,拟成立若干专业委员会,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开展钱币实物的收集、保护,钱币文化的研究、弘扬,以及钱币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1.成立“钱币学学科建设”委员会
在西方国家“币章学”是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认定的十九个一级学科,有很高的学科地位。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金属铸币以及纸币的国家,更是世界上两大钱币文化体系之一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对世界钱币文化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钱币学”的学科建设却非常滞后,我们今年与有关钱币专家在两会期间通过政协委员张建国提交了“应增加钱币文化在中小学历史教学中的分量”的提案,除有关报刊、网站外,“人民论坛 两会国事厅”专门做了视频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将一方面联合有关院校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另一方面通过提案与有关单位合作,增加中小学教程中钱币文化的分量以及编写有关课外读物。
2.成立“大中华钱币收藏鉴赏”委员会
据中国钱币学会三年前的不完全统计,当时社会上注册登记的中国钱币学会的会员已超十万人,收藏爱好者应当在五百万至一千万之间,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将以“大中华钱币收藏鉴赏”委员会的方式,将爱好者组织起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普及、宣传有关钱币文化知识。
3.成立“大中华钱币鉴定评级”委员会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虽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鉴定评级标准,使用的是美国的鉴定评级标准。钱币界的有志之士都在为提出中国的标准努力,但是目前力量分散,各自为政,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鉴定评级标准不统一,没有国家认定的行业标准,所以网上交易不规范,存在很多风险。导致国内的钱币收藏爱好者之间转让或交易钱币实物还主要依靠博览会、交易会等传统的方式实现。我们将联合中国钱币学会制定行业标准,申请国家专利后,将给广大爱好者提供网上鉴定以及交易服务。
4.成立“大中华钱币文创产品开发服务”委员会
一枚钱币实物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在铸造技术、材质的选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决定了钱币是非常好的文创产品开发的题材。我们将联合社会上的力量,积极开发有关“大中华钱币”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满足社会上的需求。
(附记: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先生在《中国货币史话》系列之四:“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视角,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历史上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拜读后深受启发。文中很多的观点以及部分内容都引自王永生副秘书长的《中国货币史话》一书,特此声明并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