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探秘
2017-07-05木华杨佩宝
●木华 辑 ○杨佩宝 绘
最早的“蓝牙”曾是人的绰号?
现在,“蓝牙”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蓝牙”最早是怎么来的呢?
过去,丹麦有一位伟大的君王叫哈拉尔德·布鲁图斯,他曾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因为他爱吃蓝莓,牙齿总被染成蓝色,因而得到了“蓝牙”这个绰号。“蓝牙”技术出现后,需要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名字。技术人员对欧洲历史和未来无线技术发展进行了对接讨论,于是决定用“蓝牙”这个名字来表现它在无线技术领域的前景。
人类尸体自然腐烂6个月会怎样?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把动物和人的尸体样本放进罐子里,让它们自然腐烂6个月。结果发现,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独特的酯类化合物,它们的气味分别对应菠萝、树莓、黑莓和苹果等。这一发现可能被用于更好地训犬去寻找尸骸。人死后几分钟内,随着生物酶和体内酸碱度的改变导致细胞开始分解,尸体就开始腐烂。由于缺氧,尸体消化道和体腔内的厌氧菌加快繁殖,也促进这种分解。昆虫被尸体气味吸引来产卵,卵孵化为幼虫,进一步促进分解。科学家发现,在分解的初期阶段产生的硫化物可被用来区分不同物种,但硫化物会逐渐消失。由脂肪分解释放的酯类,其保持时间则要长得多。
基因在生物死后 仍继续工作?
死亡代表着终结,然而机体死亡后的基因,是否就像汽油耗尽的车一样停止工作?意外的是,研究者发现数百个基因在生物死后仍继续工作。
最近,一项发表于《生物科技》的研究表明,基因确实能在动物死后继续“存活”数日。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系统地评估了1000多个基因,不但检测了新死亡的小鼠和斑马鱼组织中哪些基因还存在功能,并跟踪观察了斑马鱼死后4天内和小鼠死后2天内基因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许多基因在动物咽气后的24小时内活性上升,之后下降。而在鱼类中,有些基因甚至可以在死亡后保持活性长达4天。研究者表示,这种“死后活性”检测,或许可以用于器官移植以更好地保存捐赠器官,或者用于更加精确地判断凶杀案被害者的死亡时间。
若要增发,必先拔发?
对人们而言,如何防止头发脱落是一大难题。坊间一直有“白兰地增发”的古怪偏方,可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却指:“若要增发,必先拔发。”原来研究员在老鼠身上发现,拔除它约200根毛发后,会有最多6倍数量的毛发“重生”。
研究员先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逐一拔走老鼠背部约200根毛发,发现如果拔发范围的直径介乎3至5毫米之间,就会刺激该 区 域再生450根至1300根毛发。可是拔得愈多,未必生得愈多,若拔发范围直径多于6毫米,就会没有任何效果。
研究员分析此现象时发现,拔发时会释出发炎性蛋白质,令更多免疫细胞赶往“受伤”的拔发位置,刺激毛发再生。领导研究的美籍华人细胞生物学家锺正明认为,此再生效果不只适用于头发,若其他身体部位及器官出现轻微损伤,也有可能再生。不过科学家目前只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未知在人体上是否有相同效果。
为什么心脏不会生癌?
胃、肝、大肠、睾丸都会生癌,但为什么没听过有心脏癌呢?原因在于心脏以外的细胞都具有增殖机能,即使受了伤,只要过一段时间就能痊愈,这是因为细胞增殖使伤口愈合,然而心脏的细胞并不会增殖。癌细胞会持续增殖,接着破坏周围的组织,就是因为心脏细胞不会增殖的关系,所以癌细胞无法侵袭心脏。
皮肤可以变身触控板?
炫酷的文身时下备受年轻人的追捧,但其功能已经强大到你想象不到了。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与微软研究院合作研制出一种名为Duoskin的即时文身,使用者通过触控文身便可以控制自己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这款智能文身由金箔制成,类似于人们日常烤面包及装饰相框时所用的箔纸。
另外,智能文身的制作也相当简单。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博士生解释道,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步骤自行制作智能文身。首先,人们可以用任何一款图像设计软件,设计出文身的电子回路。设计完成之后,可以用便宜的刻字机将电子回路的轮廓打印出来,覆上金箔,最后再将金箔揭开,文身的制作便大功告成。
自闭症儿童不爱黄色?
自闭症儿童存在“知觉过敏”现象,往往对于普通音量的声音也会感到吵,或对于普通的皮肤接触也会感到疼。日本京都大学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的研究人员据此展开研究,了解自闭症儿童是否在颜色方面存在这种“知觉过敏”现象。
研究人员以法国雷恩市29名4至17岁自闭症男孩和38名该年龄段正常男孩为对象,比较他们对于红、黄、蓝、绿、棕、粉这6种颜色偏好的异同。这些男孩的色觉都正常,不存在色盲和色弱的问题。
结果发现,这些儿童都最喜欢红色和蓝色。在其余4种颜色中,正常儿童喜欢黄色,不喜欢棕色;但自闭症儿童不喜欢黄色,更喜欢棕色。
研究人员认为,黄色是这几种颜色中最亮的一种颜色,自闭症儿童看到这种颜色可能会觉得太亮。包括颜色在内的外界环境的过度刺激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研究人员因此希望人们在看护自闭症儿童时,能考虑到这一点。
怎样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岩层,并借助自然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该项目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冰岛大学、冰岛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联合实施,研究人员先把此前收取的二氧化碳与水混合,然后注入地下400米至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注入的二氧化碳含量的95%~98%在不到两年内便发生了钙化(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南安普敦大学地质工程学副教授于尔格·马特说。他解释道,固态碳酸盐矿物质没有泄漏风险,因而这种方式可以永久且对环境无害地封存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