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能“识亲认故”的奥秘
2017-07-05王贞虎赵天
●王贞虎 文 赵天 编
人类是感情动物,这是常识;而不少动物其实也有感情,典型的比如咱们喂养的宠物,这也是共识。然而,假如有人告诉你,植物其实也有自己的感情,甚至会攀亲戚、“识亲认故”,你敢相信吗?
箭叶蓼,蓼科蓼属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箭叶蓼的实验
植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识亲认故”并不是人类等高等动物的专属本能,植物其实也有这样的属性,只是咱们难以察觉罢了!它们能分辨谁是自己的“亲属”,谁是“陌生人”或“敌人”,对待亲近者,帮扶有加;对待“不速之客”,则毫不留情!
著名的瑞士植物学家、巴塞尔大学教授斯托克林博士在2001年曾以一种名为箭叶蓼的蓼叶植物为核心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颇为有趣的实验。
实验中,斯托克林博士将两株箭叶蓼分别栽种在一株大海蓼和一株蓝禾草的身旁。通过名字咱们也能猜出一二,大海蓼与箭叶蓼是有“亲戚关系”的,因为它们同属蓼叶植物,而蓝草禾则与箭叶蓼“八竿子打不着”。
为了加快实验进程,斯托克林博士向两株箭叶蓼喷射化学刺激性物质“茉莉酮酸甲酯”,因为许多植物在受到侵害时,都会释放出“茉莉酮酸甲酯”,因此对于这两株箭叶蓼来说,这无疑相当于收到了危险发生的“警报”。离奇的事发生了,同自己“远亲”大海蓼种在一起的那株箭叶蓼,迅速对这种“警报”作出了回应,自身叶片很快分泌出防御性毒素,这些毒素事实上也在对隔壁的大海蓼发出同样的警告信息,让它远离威胁;而与毫不相干的蓝草禾种在一起的那株箭叶蓼则对斯托克斯博士喷洒的“茉莉酮酸甲酯”毫无反应,叶片并未分泌警示性毒素,只是自顾自地疯狂生长,很明显它并不在乎隔壁蓝草禾的死活。
海南芥的实验
和斯托克斯博士一样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植物学家不在少数。2007年,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加拿大科学家苏珊·达德利以生长在北美洲的开花灌木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美洲海南芥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关于植物“识亲认故”的相关实验。
达德利首先将海南芥与一小株小叶红檀种植在一起,而小叶红檀与海南芥相互间可以用异族来形容。过了几个月,达德利再将这株海南芥移栽到与其有“亲戚关系”的兄弟植物叶子花属深红三角花身边。
达德利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与小叶红檀共同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海南芥对这位陌生邻居毫不客气,它自顾霸道地伸展其根系,在泥土里贪婪地吸收养分;可当它被移栽到深红三角花身边时,却收敛了许多,竭力阻止自己根系的伸展,显然它认为自己应当分享一些泥土里的资源给这位“好兄弟”。
达德利在对其观察结果又惊又喜的同时,为进一步验证他的观点,开展了第三个实验。他将海南芥、小叶红檀和深红三角花统统移栽到同一个花盆里,让它们仨共处一室。此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达德利发现,海南芥表现得左右为难,它的根系在土壤中表现出一种既不争夺养分也不过分抑制的状态。显然,这株可爱的海南芥一方面不愿意“得罪”深红三角花兄弟,另一方面又不太甘心异族小叶红檀在身旁肆意生长,它为此事“纠结不已”,最后干脆装作啥都不知道,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说来说去,看似波澜不惊的植物们,到底靠什么来辨别敌友、“识亲认故”呢?难道它们也会“认脸”吗?当然不是。
植物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原来,能够识别亲疏的植物,它们的根系往往能够分泌一种包含苯酚、类黄酮、糖分、有机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复杂成分的液体,通过这种液体在土壤中的“地下交流”,植物们便能够明辨其邻居究竟是什么来头了,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