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澡堂发展趣史

2017-07-05木华

奥秘 2017年5期
关键词:浴场澡堂浴室

●木华 编

电影《罗马浴场Ⅱ》中,偶然机缘穿越于过去和未来、东方和西方的罗马帝国浴场设计师路西斯·慕德斯特,将日本人的汤文化移植到罗马浴场的设计中来。

到澡堂泡澡从很早开始就是惬意和享受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父子同川而浴”还被视为“与禽兽无异”的行为。在西方,澡堂的功能及其背后的含义就太丰富了。实际上,澡堂在国外受宠程度因各种原因几经曲折。大澡堂都发挥过哪些让我们吃惊的功能?又因为这些功能经历过怎样的盛衰变迁呢?

宋朝才有的公共浴室,在古希腊早就流行了

沐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中国人当做一件大事,比如祭祀前和上朝前,而且即使是有钱人家也往往是一个大澡盆子了事,很少配备专门的浴室。到宋朝,我国洗澡业才呈商业化发展,有了最早的公共浴室,元朝有了澡堂服务员,给客人挠背、梳头、剃头、修脚。明清时,洗澡与享受划上了等号,除了有人给搓背修脚以外,沐浴完毕之后还可以品茶,食用时鲜果品,十分惬意,正所谓“酒醉年老没入堂,杨梅口毒休来浴”,“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

但西方人的洗澡和我们的风格和发展路线完全是两码事。

关于西方人洗澡的历史,有资料可考的可以追溯到荷马时代,“那时古希腊人常在海上和河里游泳,沐浴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俗习惯”。但古希腊的沐浴直接从公共浴室就开始了,而且很随便。

既不是礼仪要求也不是健康需要,古希腊人沐浴纯粹是为了身体训练之便。这就要说到希腊的城邦制度了。城邦间战乱不休,希腊人需要用各种运动方式来培养符合战争需求的人,因此,身体锻炼不仅成为一种美,更是现实需求。而沐浴的作用在于,不仅可以冲洗掉身上的沙子,还能放松肌肉保持头脑清醒。这也就是古希腊的公共浴室总是和体育场相伴而生的原因。

清代澡堂门旁对联:“杨梅结毒休来浴,酒醉年老莫入堂。”

等训练场变成正儿八经的体校时,浴室就作为标配被纳入其中了,就像今天的游泳馆里必然有冲凉房一样。德尔斐遗址中,在环绕着柱子的浴室里就有十几个大理石盛水盘悬在一人高的地方,像瀑布一样将清凉的水倾倒在运动员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人们洗澡用的大都是凉水,因为人们认为“热水浴有可能让身体软弱无力”。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告诫男青年拒绝热水浴,斯巴达则干脆禁绝了热水浴。不过,用热水洗澡显然是一件更享受的事情,所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终于还是成为了普通公民的日常。

罗马人的澡堂:泡掉了罗马军团的斗志?

不过,真正把洗澡这事发扬光大的是古希腊的征服者:古罗马。

其实,如此频繁的洗澡,罗马人一开始是拒绝的。作为一个勤耕务实的民族,罗马人更习惯于每次只清洗手脚上的尘土,即使洗澡也会相互回避。

这和中国古代早期有些类似。在中国的沐浴文化中,自我清洁绝对是一个极其私人的行为。东汉学者应劭就说:“君臣同川而浴,极为简慢。蛮者,慢也。”不仅如此,“父子同川而浴”还被视为“与禽兽无异”的行为。而这种私人行为如果受到了侵犯,就会发生类似于《左传》中,曹共公听说流亡到本国的重耳“骈肋”于是忍不住“薄而观之”最后遭到报复的故事。

但是,罗马人的这些观念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进入帝国时代后,许多人涌进城市,住在拥挤又没有个人卫生设备的住宅里,公共浴室的需求应运而生。

公元前33年,全罗马共有170个浴场,公元4世纪,变成856个浴场加1352个游泳池,到了老普林尼时代,统治者干脆放弃统计了……而且,这些浴场装修豪华,随便举个例子,米开朗基罗创作壁画《创世纪》所在的梵蒂冈西斯汀大教堂,原本就是罗马最大浴场的一间浴室。

罗马人终于和希腊人一样爱洗澡了,然而不同的是,希腊人是为了配合体育锻炼而沐浴,罗马人则并没有在体育锻炼和沐浴之间建立联系。在罗马的整个君主时代,皇帝们都喜欢在豪华的宫廷浴室里与宠妃侍女同汤共浴,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社会。

但到后期帝国时期,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一边是国内动乱,一边是基督教发展,毫无疑问的是,男女共浴和教会格格不入。按照教会的逻辑,修士们一年顶多能洗两次澡。克兰尼修道院就规定,整个修道院只能有三条毛巾。于是,沐浴遭到了暂时的压抑。

11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战士从东方带回了个人清洁的习惯,中东地区舒服的蒸气浴被引进。同时,男女共浴也在盛行。

有研究者就认为:每日泡澡的习惯是罗马人娇柔的一个标志,过分追求享乐之风,也影响了军队的斗志。古罗古历史学家李维在描述罗马军队在卡普亚冬季行军时的表现说:那些征服过艰难困苦的人被过分的舒适和享乐所毁灭;因为贪睡、嗜酒、洗浴和懒散,这些习惯使他们日渐堕落。

罗马浴场在巴斯城中心,它是巴斯最著名的景点,也是为众人所熟知的博物馆。古罗马人看到冒着气泡的热泉,在当时并无法用科学来加以解释,于是都认为是“神”的力量、超自然的能量,因此在浴场上方,四周都伫立了罗马神像的雕塑,显得很是圣洁。

日本人把沐浴寄托在佛事上

不过,男女共浴也不是在所有国家都会产生问题。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大众浴池和温泉浴都是“男女混浴”的,即使是现在,也有所保留。但这似乎并没有引发社会混乱。

和希腊人把沐浴寄托在运动上类似,日本人把沐浴寄托在佛事上。事实上,日本最早的大众浴室起源于寺庙,人们入浴其实是利用洗佛像的汤屋“除七病”(《浴佛功德经》记载为风湿、慢性皮肤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神经痛、关节痛)。所以,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寄托,《浮世风吕》中才会说:“天下之中,沐浴是交流和教育的最佳捷径……人人都赤身裸体同降生时一样,这种裸身的交流交往,使人忘却高低贵贱,升华到一种无欲无求的佛教境地。”在“毫无遮拦的交往”中,你搓我的背,我搓你的背,就像中国人“促膝长谈”一样,日本人将沐浴和社交完美地融合在汤池中。

《法兰克妇女和她的女仆》 ,土耳其浴室灼人的地面,需要穿上高桩木鞋。

往身上扑粉和撒香水替代“洗澡”

事实上,沐浴盛行这种情况在16世纪的头25年戛然而止。

15世纪末,梅毒的肆虐让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变成了最可怕的事情。加上当时的欧洲连年战争、黑死病肆虐、阶级斗争严重,公共浴池成为中下阶层反抗社会的聚集地。于是,宗教统治者干脆颁布法令禁止洗浴。

而继禁令之后,出现的是另一种清洁身体的方式:通过换干净的衣服,往身上扑粉和撒香水来“洗澡”,通过用搓碎的干玫瑰花瓣清除腋臭。

到18世纪,洗澡仍然不是西方人日常起居之必备。不管是贵族或是平民,大家肮脏程度差不了太多,贵族顶多可以时不时地用上灌溉系统里的干净水在自己家里沐浴,但也不频繁。这种压抑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启蒙运动时期,古典主义兴起,古罗马的个人清洁意识再次受到崇尚,中上层抢着洗澡开始,干净又成了上流人的标志。

直到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室内供水管道技术进步,家庭浴室普及,让人们越来越计较个人清洁,洗澡才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人区最先出现了洗衣和沐浴结合的公共浴室。19世纪70年代德国产生了大众淋浴,法国进入了公共卫生时代,沐浴渐渐失去了娱乐概念。在美国,公共浴室的历史也重演了这一幕。

●资料来源:腾讯网

猜你喜欢

浴场澡堂浴室
上澡堂
奥地利获评欧洲最佳“浴场”
自己在洗浴中心摔倒为什么也能获得赔偿
浴室应赏心悦目
温暖的浴室
掉下来的吸盘挂钩
电信局长进澡堂
日本推出“苹果温泉”苹果来陪你洗澡
清凉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