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花溪胜境处 森林休闲养生地
2017-07-05撰文韩雨桑
■撰文//韩雨桑
最是花溪胜境处 森林休闲养生地
■撰文//韩雨桑
位于金华市磐安县安文镇的花溪村,背靠沉寂的大盘山,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5%,既是“省级森林村庄”,又入选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人家”。花溪村包含田里壁、石下等6个自然村,纵深约4.5公里,总面积1.65万亩,从村口蜿蜒而入,可见两侧林木挺拔,多奇峰异石,溯溪寻源而上,引人入胜。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花溪既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又有清流急湍之胜景;然而作为一个自然村落,又有着热情好客的淳朴乡民和独特的乡村文化。近年来,磐安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与养生,花溪绽放着自己的异彩。
景中村助力森林康养
花溪村既坐落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山麓,贯穿于整个花溪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是实实在在的景中村。沿中央小径步入景区,左右两侧的森林苍翠,虽然初春看不出翠绿的景致,然而远处高山峥嵘,林木尽显英姿。景区负责人林经理介绍,“这里的植被以阔叶林为主,也夹种着松、杉和竹林,清明时节,粉红色的野樱花和金色的檫树花竞相开放,景色十分美丽。”不仅美景赏心悦目,更有鱼疗和氧吧裨益于健康养生。
移步换景,最著名的还是这里的平板溪。“平板溪”得名于其平坦的地势和溪水扑面而来的感觉。大约在一亿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火山喷发,因此形成了层状流纹岩,造就了一段总长达3000米(裸露部分达1080米)的平板长溪。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来此时也感慨:“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并且在尽头处留下了“天下一绝”的摩崖石刻。走到更近一些的地方看,溪底平整,溪水清澈,尤其是在夏天,游客们三五成群赤足走在平板长溪上,俨然进入了“天然的足浴场”,当地人介绍,“这和我们赤脚走鹅卵石子路差不多,走平板溪也相当于在做一次脚底按摩,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河床或平整或凹凸,有时候还有鱼儿在脚间穿梭,与当代的鱼足疗有异曲同工之处。”平板溪尽头是茶坞口田野,仰望石狲岩,巍峨俊秀,上有许多横径孔洞和峰柱。过红叶满山、一路清香等景点,又可见到成片的古林丛,在那里又能望见大盘山主峰,巍峨雄伟。
此外,花溪最赏心悦目处还是其负氧离子极高的瀑布了。沿着平板溪走,拐角处有一潭名“斤丝”,得名于其深可悬丝一斤,远望一条约10米高的瀑布飞流直下,宏伟壮观。每当靠近这里,就能感觉到丝丝凉意,在最靠近瀑布的地方,温度至少比其他地区低上2-3摄氏度,负氧离子浓度大约在每立方厘米5-6万个。在平板溪尽头处,只见花溪和栗树溪相交会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双瀑争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在丰水期的时候,这里的景象更为壮观,人靠近瀑布时会觉得比较寒冷。当地人介绍,这个景点在夏天常常游人如织,一是因为凉爽舒服,二是因为这里具有更高的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可高达10万个。“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花溪植被茂密,溪水自山中流出,一直到下面的村庄也不间断,所以我们沿路过来一直都能看到各种瀑布、石潭,再沿着花溪寻源
而上,可赏廊桥遗风、小村炊烟等,或穿越林海、登上大盘山,又可探寻掩藏在树丛中的古庙、火山湖及四江之源。”磐安县林业局林业科科长陈秀元说。
情谷
平板溪
农家乐增色森林旅游
按照“景中村”的构想和规划,除了依托风景区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业,开发了“水上秋千”“水磨坊”“走平板溪”等一系列特色游玩项目。同时丰富旅游休闲的方式,最显著的是配套了旅游模式,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戏”为主题的花溪农家乐休闲旅游,组建了民间文艺表演团体云华剧团,增设了社戏,不时还会开展综合文艺献演。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农家的“草鞋经济”。夏日,游客们来这里避暑,都会被水上娱乐项目所吸引,然而“水上秋千”“水磨坊”“走平板溪”等活动难免会被水中尖锐的石子割到,“水中草鞋”便成了人们的不二之选。这草鞋,确切地说是用揉搓过的布条编织起来的鞋子,五颜六色,美观实用。当地农户赵大伯说:“以前,我们家家户户都编织草鞋,只是用于自己和家人的穿着需要,但现在旅游的发展和平板溪水上项目的建设,我们的草鞋也可以用来租赁和销售了,而且草鞋的价格经济实惠,纯手工编织的草鞋,租一双才2元,买一双也就10元,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这儿玩,都会顺道买上一双的。”
每到旅游旺季,这里的草鞋总是供不应求。“当地的农户单靠编织草鞋的总体收入,每年600万元左右,而我们这里旅游的门票收入也将近600万元。”景区的负责人林经理介绍道。此外,“草鞋纪念品”也十分畅销,确切地说,这是真实草鞋的迷你版,大约一个拇指般大小,用布绳一段一段地精心编织起来,线的颜色可以是单色、双色甚至多色,迷你版的草鞋看上去五彩缤纷,摸上去质感精细。
花溪的旅游业,有大自然来添砖加瓦,有农家乐来锦上添花,当然少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
地道人传承森林文化
沿着花溪的景区走,常常会看到许多栈道,也有小路丛生,以密密麻麻的小石子铺成的路记录了岁月的变迁。这些小道本不在森林旅游的项目之内,但总有许多游客在那儿“探秘”,蜿蜒小路,杂草丛生,崎岖难走,游客们却兴致盎然。其实,这些石子小路或栈道、或林荫间道,都是古时候的“官道”,如今人们将其称为“古道”。
“以前先人们生活很苦,于是挑着盐往台州方向去卖盐,他们就是沿着这些小路走的,因此古时候被称为“盐道”,陈秀元解释道。森林环山,多峭壁悬崖,许多小路就在悬崖边上,走上这官道,也觉得很陡很险,越往深山里攀登,古道越显苍老。古道边上,有些废弃的路廊和石凳,据说这是先人们挑盐累的时候休息的地方。如今,当地政府加强了对这些古道的保护,也开展了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访古道”的活动。花溪多美景,景中亦有人情味儿。
沿着古道一直走,往榉溪村方向去,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孔氏家庙,这里是南孔文化的起源。据历史记载,宋高宗南迁到临安(今杭州),随皇帝同行的是官至大理事评事的孔端躬(孔子四十八代孙),他眼看此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便长期隐居了下来。现存孔氏家庙由门楼、戏台、前厅、穿堂、后堂和两个小天井组成,门楼采用三柱穿斗结构,戏台为轩阁式结构。前厅、后堂是五开间,招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这里的小天井地面全部用均匀的鹅卵石铺设,还放置了旗杆石。家庙的后堂还悬挂着一块刻着“如在”二字的匾额,语出孔子《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多年来,孔氏后裔在这里集资修建了石亭、石碑、石栏,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同时也为古老的村庄增添了不少色彩。南孔文化为“花溪”增添了文化底蕴。游客在景区游玩了一天后,常常散步到孔庙,瞻仰“万世师表”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