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县有机产业

2017-07-05

西部大开发 2017年5期
关键词:洋县产品认证朱鹮

洋县有机产业

2015年10月,洋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洋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境内建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齐聚境内,是国家南水北调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月,洋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是陕西省唯一一家;2012年7月,国家认监委将洋县确立为全国第一个“有机产品认证认可工作联系点”;2013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又批准洋县建设“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创建区”,洋县成为全国28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中唯一被命名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创建区。

洋县采用“公司化”和“合作制”两种主要经营模式,推进有机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一批有机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迈进。注册“朱鹮牌”商标6大类50多种,“朱鹮”牌有机黑米酒已远销港澳台地区,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有机五彩米、大米已成功申报自营出口产品,即将走出国门;红薯粉条、香菇、木耳等产品已销往东南沿海市场。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有机生产企业25户,认证有机产品13大类73种3.45万吨,基地面积达12.8万亩,有机产业产值达到9.6亿元。占地3750亩、集有机产品加工、研发、物流、信息一体化的洋县有机产业园区,计划到2020年完成辐射区工程建设,总投资21.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2亿元,入园企业达12户,园区雏形基本确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洋县有机产业总产值达到近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占全县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有机生产示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有机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生态环境持续趋好。发展有机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林,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严格企业绿地达标制度等措施,洋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5.5%提高到现在的68.9%。通过加强汉江及22条主要支流水系和中小型贮水塘库为重点的天然水系保护,保证了国家南水北调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水源涵养地优质的水源;通过倡导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推行病、虫、草害防控新技术,保护了土质无污染;通过建立企业环境、污染源、基础设施“三废”监控及节能监控等环境监控体系,保证了洋县无重金属指标和污染物质排放超标;通过推行有机生产,维护了洋县多样化的生态平衡系统,世界珍禽朱鹮已由原来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只,野生朱鹮随处可见,与人类和睦共处,朱鹮游荡区已扩展到周边县区。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洋县建成了华阳古镇以洋县有机产品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一条街和朱鹮梨园景区10公里有机农业观光走廊;设立朱鹮生态园、朱鹮梨园景区2个有机产品对外展示营销厅。华阳、朱鹮梨园两个景区分别被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游华阳景区”、“逛朱鹮梨园”、“赏秦岭四宝”、“观蔡伦造纸”、“购有机产品”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在旅游和有机产业的拉动下,洋县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27∶40∶33优化到23∶46∶31,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循环经济产业链日益完善。洋县已经建成年产5万吨、3万吨的两个有机肥厂,正在筹建年产5万吨的有机饲料厂。有机产业链基本完备,基本达到了有机产物“无剩余”,污染物质“零排放”,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示范作用初步显现。洋县有机产品品种多、门类全、地域特色鲜明,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品聚集区。以“有机、生态”为主题,洋县模式为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解除了困惑,发挥了示范作用。

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荣登2016年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2017年3月21日,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举办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洋县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以44.5亿元的品牌价值和93.57亿元的潜在价值位列2016年中国农业区域品牌第十七位,作为陕西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第二位和潜在价值第一位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猜你喜欢

洋县产品认证朱鹮
大美洋县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快递包装有了绿色产品认证
我在秦岭,当朱鹮的“衣食父母”
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实施
优雅的朱鹮
小议我国铁路产品认证新策略
市场监管总局 应急管理部取消部分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
洋县是个好地方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