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老年人健身现状与运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2017-07-04苏美华

体育风尚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

苏美华

摘要:随着“421”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出现,加之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实现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是解决社会压力和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漳州市老年人的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提出了老年人运动健康促进的相关策略和建议,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锻炼;健身现状;运动健康促进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6.7%。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通常以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1]。截至2014年底,福建省60岁以上人口为496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03%;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65岁以上人口为326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5% [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漳州市常住人口中,60 岁及以上人口为58.0825 万人,占12.08%,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40.9582 万人,占8.52%。

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随着“421”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出现,加之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证实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降低冠心病、II型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有规律的参加体育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3]。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3]。体力活动包括职业性活动、交通性活动、家务性活动以及体育锻炼等。缓解人口老化压力的关键在于健康老龄化,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延长老年人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此外, 实现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热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海峡西岸城市之一,也是大陆对台合作的重要区域。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漳州市老年人的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提出老年人运动健康促进的相关策略和建议,以期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思路,推进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和福建省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提供数据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居住在漳州市一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在各种体育锻炼场所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健身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咨询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设计老年人健身问卷,并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由于老年人的知识文化程度不一,调查者熟知问卷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被试的自愿情况对他们进行询问式调查与交谈。选取漳州市芗城区和龙文区各大公园及老年活动中心的老年人发放问卷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2 份,有效率为95.55%。其中:男性165人,年龄为(67.65±5.48)岁,最大年龄为79 岁;女性217 人,年龄为(68.43±6.88)岁,最大年龄为8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48例,初中122例,高中79例,大学以上33例。

(三)数理统计法

所有问卷回收后,采用软件EXCEL 2007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人锻炼意愿情况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生活日益便利的今天,医院仍是人满为患,健康也就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更是头等大事,他们也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调查得知,非常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占28.01%;喜欢锻炼的人数占34.82%;对体育锻炼持一般态度的人数占30.89%;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占6.28%。积极参加锻炼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60%,这表明随着体力活动的减少,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全民健身队伍当中;当然仍有接近40%的老年人对健身持一般或较冷淡态度,据了解这与这些老年人缺乏关爱有关系。

(二)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分析

调查显示,漳州市老年人选择散步、快走的比率最大,占32.16%;其次分别是广场舞、扭秧歌,占15.14%;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占13.34%。漳州市老年人中男性和女性选择健身活动比率最高的的项目都是散步、快走,原因主要在于散步、快走受运动场所限制小、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方便自我调节、安全系数较高,因此更受老年人的青睐。除此之外,男性老年人選择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气排球、交际舞项目的人数比较多,而女性老年人则选择气氛比较热闹的广场舞、扭秧歌项目,并有13.34%的老年女性愿意选择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等修身养性的项目。访谈得知,多数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一些不受活动场所限制、时间自由、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的运动项目;有一些时间充裕、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认为通过参加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更有意义,更能促进身心健康;还有一小部分老年人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比较盲目,主要是就近随大流参加一些健身运动。

(三)老年人参与健身的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漳州市老年人参加健身的主要动机有健体防病、娱乐散心、社会交往、保持身材等。多数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占46.56%,可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健体防病获得了多数老年人的认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老年人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延年益寿,给年轻人减轻负担;其次老年人参与健身的动机是娱乐散心,占24.60%,可见体育锻炼逐渐成为老年人摆脱家庭束缚、释放情绪、自我调节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再者老年人参加健身的目的是社会交往,占11.38%,说明退休后,老年人社交活动减少,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健身活动,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满足身心健康的需求。

(四)锻炼情况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据统计和访谈得知,有123人(32.29%)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好,平均年龄为67.63±5.09岁;有78人(20.53%)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平均年龄为68.37±5.37岁;有89人(23.26%)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平均年龄为67.75±3.54岁;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差或很差的分别有45人(11.85%)、7人(1.96%),平均年龄为68.13±5.54岁。从数据统计可知,这几个组的年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自感健康很好的老年人群组,他们的平均锻炼次数和平均锻炼时间都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可以看出,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概约有52.82%的漳州市老年人群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达到很好和较好的状态,总体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也愿意花时间来参与体育锻炼,毕竟相对保健药物来说,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健康作用更绿色经济环保。

(五)对健身场所的选择情况

调查得出,漳州市男性老年人选择的健身场所依次主要为城市公园、免费体育场馆、周边空旷场地、城市广场、文化宫。女性老年人较多选择的健身场所依次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周边空旷场地、文化宫、免费体育场馆。城市公园都是老年人健身场地的首选,这是由于公园空气好,有阴凉地,可随时运动和休息。另外,老年人在选择“免费体育馆”作为健身场所存在性别差异,主要由于女性老年人更喜欢空旷和空气好的地方,室内体育馆通风设备较差,路途也比较远,所以不方便去。而男性老年人喜欢球类项目,所以他们愿意选择免费体育馆跟同伴一起锻炼。访谈得知居住地附近免费的室外塑胶田径场地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但这种场地通常都是学校的场馆,一般不对外开放,如果有开放也只是傍晚一段很短暂的时间,锻炼时段很不灵活也很难坚持。再者,很多男性老年人喜欢武术等健身项目,而女性老年人喜欢随大流参加广场舞和秧歌等集体项目,通常灵活地就近选择广场和周边空旷场地进行锻炼。男女老年人选择收费体育场馆和家里作为健身场所都较低,他们认为家里空间太小,需要定时到户外锻炼,因此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安全、免费、绿色的健身场所。

(六)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方式分析

由调查可知,漳州市老年人参加有团体组织活动的人数比例为14.14%,访谈得知这些老年人有固定參加老年协会或社区居委会的活动。有部分老年人喜欢与家人、朋友、邻居等结伴参加健身锻炼,占比为34.82%。而自由选择时间进行自我锻炼的老年人比例为48.17%。大部分老年人是以自主锻炼为主,自主锻炼虽说灵活方便、符合自身实际需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老年人缺乏科学的健身理念,有时间就多锻炼,没时间就随便,也谈不上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监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健身锻炼的效果,同时这种锻炼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是一旦发生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不方便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导致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1]。因此,在锻炼形式的选择上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尽可能与家人、朋友、邻舍结伴锻炼或参加有集体组织的健身形式。

(七)老年人参与健身锻炼的阻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漳州市老年人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占20.63%,他们虽然不再为工作忙碌,但有大部分人要帮忙子女照看孙辈和做家务,这使得他们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其次有部分老年人觉得照顾孙辈已经很劳累了,没精力和体力再参加锻炼,占18.05%;还有一些老年人占13.25%,自认为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比较差,所以不好意思参加集体活动或和众人一起活动,他们思想比较保守,也不习惯自己一个人去参加锻炼。再者,有11.49%的老年人认为缺少活动场地是限制他们规律性体育锻炼的因素。缺乏健身指导即不知道怎么锻炼、没有适合的运动项目等客观因素也是制约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分别为9.73%和6.92%。健身意识淡薄、自身身体条件不允许等因素分别占了9.50%和8.68%。因此,政府和全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宣传,提高科学锻炼的认知水平,加大社会投入,增建适宜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场地和设施,丰富老年人的锻炼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漳州市老年群体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较高,对体育的健身价值也较为肯定。漳州市老年人中男性和女性选择健身活动比率最高的的项目都是散步、快走,占32.16%,这些项目不受活动场所限制、时间自由、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

2.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占46.56%,其次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娱乐身心和增强社会交往,约占35%,可见体育锻炼逐渐成为老年人摆脱家庭束缚、释放情绪、休闲娱乐、自我调节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3.自感健康很好的老年人群组,他们的平均锻炼次数和平均锻炼时间都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可见多数老年人比较关注自身健康,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4.漳州市男性老年人选择的健身场所依次主要为城市公园、免费体育场馆、周边空旷场地、城市广场、文化宫。女性老年人较多选择的健身场所依次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周边空旷场地、文化宫、免费体育场馆。

5.漳州市进行自我锻炼的老年人比例为48.17%,有34.82%的老年人喜欢与家人、朋友、邻居等结伴参加锻炼,参加有团体组织活动的人数比例为14.14%。

6.漳州市老年人参加健身的障碍因素主要是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和劳累不想动,约占38%;自认为学技能笨和缺少健身指导的人数约占23%,认为没场地锻炼和没适合项目的人数约占18.5%,这类人群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主要还是归因于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及场地限制。

(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

漳州市老年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坚持体育锻炼,但还有近50%的人群对体育持一般态度,这是由于很多老年人对体育的健身价值不了解和缺乏体验所致。政府应该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利用现代智慧网络平台与各种媒体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广泛宣传全民健身事业,普及和宣传老年人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

加强家人与老年人的健康对话,动员家人及亲人朋友关心老人的健康,花时间陪父母锻炼,利用一切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健身环境,帮助父母养成科学规律的锻炼习惯,使老年人能够提高生命质量,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安度晚年生活,造就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

2.开办老年康体服务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体活动中心和各个社区老年运动协会俱乐部,大力培育发展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意愿。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文艺体育、技艺培训及联谊服务,同时开辟日间照料、营养餐饮、居家服务支援等项目。发挥医体结合的效应,增加医保卡的健身功能,使老年人能够获得医疗检查与康复健身指导的便捷服务。

社区老年康体中心和俱乐部应该积极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及结伴锻炼等形式,发挥社区和邻里的互帮互助,开展丰富多彩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项目和比赛交流活动,增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愉悦身心。要加大力度抓培训各级的基层的辅导员和积极分子,关心和爱护这一大批义务性的辅导员并发挥辅导站的积极性。组建老年健身队伍,发挥个别老年人、集体、优秀管理者和团队的先进带头作用并积极表彰和鼓励,以点带面,努力做到活动对象普遍化、活动项目多样化、活动方式灵活化,活动开展经常化,吸引更多的老年人主动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老年体育工作充满活力和源动力。

3.动员社会力量,增建免费体育健身設施

日常的体力活动与锻炼对老年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因此政府应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在各个社区或老年中心增设免费的健身设施,并在今后的社区和道路建设中规划安全的步行路径,提供便捷的步行锻炼环境,为老年人的出行锻炼提供便利,增加锻炼机会。积极创建城市公园,开辟健身路径,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使老百姓能够在空气宜人和环境优美的地方享受大自然健康的沐浴。

各个企事业单位应该努力为员工创造健康福利,如提供健身卡和鼓励锻炼习惯、定期举行员工身体素质检查和比赛交流活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才能高效率的工作和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也是很多世界知名企业追求的企业文化,也为员工步入老年后的健康提供保障,造福社会与子孙后代。

4.加强现有场馆的对外开放力度

加强老年体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现有各种场地资源和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力度,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建规划建设,定期维护器材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为老年人的健身提供便利条件[1]。政府还应制定完善的体育政策法规及相应的健身保险制度,为老年人的安全锻炼提供保障体系,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提高科研院所及高校对老年健身效应的研究力度与应用转化

老年人如何提高健身的锻炼效应,这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国外在老年锻炼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而我们国家在老年人锻炼效应与康复训练的指导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我们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士在科学锻炼方面提供指导,因此应该鼓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老年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从事更多有应用价值的老年健身和康复锻炼效应研究。鼓励医生和相关运动专业学者定期为不同社区老年人开设运动与健康培训讲座,积极推进运动处方健身,结合国际上老年健康锻炼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本土化、地区化以及个性化应用。建设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为老年人的科学健身提供咨询,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并为社区失能老人提供康复锻炼及生活需求服务。也可在各个社区和体育健身指导站分设电话服务咨询热线,为体育指导员和老年人健身提供即时的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沐阳.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3):202-206.

[2] 宋霖阳, 刘明辉, 洪荣灿,等.厦门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4): 40-44.

[3] 薛茂云.江苏省城区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对体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465-9470.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