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7-07-04江雪萍
江雪萍
【摘 要】 《新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讲评要肯定成绩,鼓励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 写作能力;兴趣;思路;共评;展现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许多偏差,诸如片面强调所谓“有意义”的题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还有,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也很严重,又不能根据作文要求,有的放矢讲一些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习作时有所凭借,而是笼统的泛泛而谈一些记事、写人、状物的表现手法。这样,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面对陌生的题材,依样画葫芦,假话连篇,更谈不上抒发真情实感。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新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讲评要肯定成绩,鼓励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要还作文的“真面目”,还给学生作文的一片蓝天,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写,想写好的内在动力,形成乐写,会写,善写的良性循环。那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捕捉细节,激发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趣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中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表明兴趣将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去学习,去探索。因而,教师应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到很多美好的景物,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只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因势利导,发挥教育机智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记得有一次,前一堂是体育课,同学们玩得太高兴啦,直到上课铃响后,有些同学才陆续向教室走来。正当我开始讲课时,突然一声“报告”,进来一个汗流浃背的男同学,他手里抱着球,肩上搭着外衣,走向座位时还拌了个“鬼脸”,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刚坐好,又有另一个学生跑进来,此人是班里的“调皮大王”,进教室时抬头挺胸,神气十足,还学着“正步走”,到了座位旁边又来一个“向左转”,最后直挺挺的坐在位置上,这一系列动作又引来学生们一阵大笑。接着教室外面又出现一位女学生,只见,她胆怯的喊着:“报告”,声音里有些颤抖,又夹着一脸尴尬相……一个接一个的“迟到报告”打乱了课堂秩序,教室里一片沸腾。我想:该如何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呢?于是,我灵机一动,把语文课改成作文课,题目就叫做《上课铃响后》,要求学生写出二至三个同学走进教室的不同神态,由于当时大家亲眼目睹了几位同学走进教室的情景,记忆犹新。这次,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作文。不少学生把神情、动作描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无疑是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
二、指导阅读,拓宽思路
《新语文教学大纲》里教学总要求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词背诵篇目80首。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文阅读总量为: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提倡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過阅读,使学生从广阔的阅读天地中汲取养分,写作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1、把握课堂,提高效率。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充满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即课堂上学生读得少,教师讲得多。披文入情,文与载道,皆源自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发挥作用,源自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情感为纽带的把握。教师还必须处理好课本内与课本外,校园内与校园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相反,生吞活剥的传递,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读书如此之难。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古人云:大凡读书者,皆先读而后理解,而非先理解而后读。只有量的积累才会在质上有所飞跃。可谓:见多识广,后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此可见,读书与习作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因此,教师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也要花点心思,举办诸如读书笔记展览会,手抄报大赛,新书推荐会等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报进行交流,扩大阅读面,为写好作文夯实基础。
3、运用统一的阅读卡。学生阅读时一旦有了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熟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于记忆,并且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样就把他人作品中的精华化为己有,写作时就会避免词句单调重复,写出的作文也较为生动感人!
三、自评互评,师生共评
教师还应及时讲评反馈,教给学生修改符号、修改方法,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强化修改作文的训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对自己的作文做出一定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了解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给学生选择典型例文,及时讲评优劣,指明修改方向;再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互评互改;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师生共同赏析优秀习作。
根据小学生都有喜欢提别人意见、找对方缺点的心理特征。教师可在讲评之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从最基本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修改起,到培养学生能发现作文的立意、条理、语言表达等存在的问题,学会写批语。这样,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如遣词造句是否妥帖、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条理是否清楚,立意是否有深度,都得动脑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每修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有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求全责备,甚至泼冷水。作文批改中常有“废话连篇,不知所云,中心脱离”等批语,诸不知成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里满足,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我们不如从“通篇废话”的作文中找出一两句,画上红线,注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你用得真好!你已经有进步啦,老师真替你高兴!……这样从正面鼓励,学生就会有兴趣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不通顺的句子理一理,把废话赘言删掉。平时要多讲优点,多讲成绩。让优等生上台来朗读自己的作文,让中等生评述自己的好段落,让后进生来读读自己的好词好句。总之,教师应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肯定,加于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写作文并不难,从而看到写好作文的希望。
四、给予机会,展现自我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要特别关注一下后进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组织作文兴趣小组,在班级开辟写作园地,把一些好的作文在兴趣小组中讨论,在园地或校刊上发表,也可以定期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语段摘录。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发表时,当他们闻到自己的名字散发出油墨的清香时,仿佛自己是小作家了,他们的写作劲头就会越来越足。这样,就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宝鸡教育》2012年第5期
《西部教育导刊》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