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根据儿童心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2017-07-04邓爱玲
邓爱玲
说话训练是发展口头语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遵循儿童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儿童情感易随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儿童入学后,我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1、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解决“怕”字。
为使学生都能大胆说话,新生一入学,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老师、对学校及同学之间的情感。儿童第一次迈入校门,常常是怀着愉快而新奇的情感对待新发生的一切。他们喜欢学校,热爱老师,希望在这里比在幼儿园生活得更好。他们还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是小学生了,有一种自豪感。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一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猜谜语,教唱儿歌,还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同时带领他们熟悉校园,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让他们说: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参加了什么活动,心情怎样。孩子们可活跃了,个个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大胆说话的勇气。
2、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解决“难”。
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对学习就有了兴趣,老师的话也愿意听了,抓住這一时机,上好第一堂说话课。上课后,先启发诱导,引起说话的兴趣。小学生对猜谜语很感兴趣,我说:“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学生齐答:“想。”“好,我说一个谜语,看谁先猜出来。”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可活跃了,我把谜语说出后,小手一个个举起老高争着要说。我因势利导:“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对,我想你们知道的谜语一定比老师多,请你们说谜语,老师猜好吗?”这时孩子们更活跃了,都争着要说,不等老师猜,孩子们就抢着说出了谜底。孩子们说话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我引导他们一个个做自我介绍。说得好的表扬,不会说的一句句教着说,胆小不敢说的,就引着说。这一节课,就生兴趣高,发言踊跃。
3、分类指导,耐心启发,解决“会”字。
在训练说话中,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注意耐心启发,具体帮助组织语言。如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通过看图要大家思考: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我估计问题不难,就请一位中等程度的学生回答,哪知他站起来瞪着眼一言不发。我几次启发,他还是不作声。这时很多同学举起手来,我先让别的同学回答,而后,还是鼓励他说,他终于说话了。接着又把他说的不通顺的话帮着组织好,再让他说一遍,一直到说好为止,同时还表扬了他。这节课虽然影响了教学进度,但这位学生得到了鼓舞,受到了启发,说话的积极性慢慢提高了,从此也能大胆发言,把话说好了。
通过这样训练,儿童的自尊感越来越强,语言也越来越丰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二、创设想象情景,培养说话能力
从想象发展的逻辑程序看,小学生想象力必须从具体、直观的水平,逐渐过渡到词的思维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想象的构思更宽广,并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和内部逻辑性。我便根据小学生想象发展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1.指导观察画面,理清思路,把话说得清晰完整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的。为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发展,把话说得具体、完整、有次序,我抓住小学生喜欢观察画面的特点,认真指导他们细致观察,并逐步教给他们观察方法,把话说完整。如教一年级第二册基础训练六第七题“看图回答问题,再写下来”时,根据题的要求,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答下列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放学以后)什么地方?(校园里)有些什么人?(小学生)他们在干什么?(有的排着队回家,有的在校园里打扫卫生)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并教他们观察的顺序,问学生:回家的同学们背着什么?站的队怎样?心情怎样?打扫卫生的同学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把校园打扫的怎么样?心情怎样?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注意画中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联想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最后再连贯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学生发言踊跃,表达思路清晰。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下午,放学以后,同学们背着书包排着整整齐齐的队,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这时校园里有三个小学生在打扫卫生。小红擦门窗,小刚扫地,小飞收垃圾。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干得很起劲。不一会,就把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们虽然有点累,但是看到这美丽干净的校园,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啊!”
2.扩展想象,发展思维,把话说得条理分明
想象是储于大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小
学生善于想象,同时想象力还很丰富。教师要加以引导,扩展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才能进一步提高说话能力。如在看图学句学词教学中,学了看图学词学句《春天来了》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先让学生看着画面,我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回答。“春天来了,天气、小河、田野、山冈怎样了?”学生用学过的词和句回答:“天气暖了,小河里的冰雪融化了,田野里的种子发芽了,山冈上的桃树开花了。”我又问:“仔细看图再想想,春天来了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思维活跃,展开了想象,一个个举起小手回答:有的说小河里的小鸭子、大白鹅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玩的可高兴了。有的说小河岸边的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还有的说田野里的麦苗绿了,农民伯伯在田里忙着给小麦浇水、施肥,干得可起劲了……我加以总结引导说:“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请你们再仔细看图,小河边上还有什么?”学生马上回答:“还有两个小同学。”“他们出来干什么?”孩子们想了想说:“出来找春天。”我说:“对,假设是你和一个同学出来找春天,你应当怎样把这幅图意说完整?”孩子们兴趣很高,个个说得有条有理,符合图意,想象力丰富。
3.诱导入境,启发想象,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学生在说话中要做到有感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把话说生动形象的: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去认识事物,把图意讲出来,然后再学文,最后按照文章叙述的顺序,使自己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伴随着相应的想象,把文章的某一部分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如学了《一只小羊羔》后,我就一边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一边启发他们想象,当巴特抱着小羊羔向五队跑去时,小羊羔会怎样?巴特可能对小羊羔说什么?小羊羔见到妈妈后会怎样?等等,这时小学生都在动脑筋想,不一会,小手都举起来了。我让他们一一说了自己的想象。最后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把巴特送小羊羔这段讲述一遍。孩子们的想象太丰富了,个个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讲的:“我顾不上吃饭,抱着小羊羔飞快地向五队跑去,一路上,小羊羔不住地咩咩直叫,好像在哭着叫妈妈。我一边跑一边对小羊羔说:‘你别哭,一会儿就见到妈妈了。到了五队,我把小羊羔轻轻地放在羊妈妈的身边。小羊羔见到妈妈,亲着妈妈的嘴,咩咩直叫,好像说:‘妈妈,我可见到你了。羊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亲了又亲,并向我不住的点头,好像说:‘谢谢你了小朋友。这时五队的人们望着小羊羔高兴地说:‘多亏你这个好孩子啦,我们该怎么感谢你呀。我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这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说完,就跑回家了。”由于他讲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都不由地鼓起掌来。
这样训练说话,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丰富了语言,同时也培养了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