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留白艺术
2017-07-04欧阳晓
欧阳晓
“留白”作为一种传统绘画技法,讲究着墨疏淡,以留取空白营造空灵韵味,引人遐思,起到“以无胜有”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与西方的完形心理学原理不谋而合: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事物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内驱力,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愉悦。
其实,班级管理如果也讲究“留白”艺术,留一些“空白”或“余地”给那些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激发他们认识并决心克服缺点错误的“内驱力”,提高他们求取进步、完善自我的欲望,也会收到作画作文的“留白”效果。
一、以静制动的教育策略
平日里,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甚至苦口婆心地向学生步步“紧逼”,不留余地,不给学生以喘息机会,常常规劝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真可谓好话说尽,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究其原因,恐怕还是班主任不愿退守,不肯把“余地”或“空白”留给学生。其实,班主任只要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创设教育的“留白”,惜语如金,点到为止,给犯错的学生一个回旋的余地,给暂时落后的学生以一定的时间自己去反省思考,
二、唤起学生“危机感”的教育策略
“危机感”是当事人深深感到自己处境尴尬或危险,且前景黯淡,而引起的一种危机意识,它源于责任感,责任感越强就越会有危机感。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是教育者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工作策略,旨在激励学生奋起直追,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
唤起学生的“危机感”,表面上看好像已经挑明了事情真相,如指出某某同学有骄傲自满情绪,某某同学这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某某同学不遵守纪律,影响很不好,等等。诚然,我们似乎看不到前面那种“留白”“余地”,但是我们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实,即他在某方面出现了危险,若再照此发展下去,很可能更糟。因此唤起学生“危机感”,实际上是留给学生一个改过或提高的行动“空间”,这个“空间”尽管是班主任指出的,但填补或展示这个“空间”的主体是学生本人,班主任在这里仅仅是一名“心理咨询者”或“导游”。班主任可以唤起学生的“危机感”,但真正解决“危机”的主体也只能学生自己。这样,小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就可以很快地改正缺点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同时,由于“危机感”的刺激作用,常常促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状态,形成思维聚焦,而出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寓批评于等待中的教育策略
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代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教育者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特质的当代小学生,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的,习惯于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一切,把眼光局限于当前事实,如果这个同学是好学生,就“一俊遮百丑”,如果这个同学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就把他说得“一无是处”。这种对待教育对象的认为主观定格,势必造成教育上的不留一点余地,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就难以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工作。另一种是积极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不仅看到当前事实,而且善于超越当前事实,作前瞻性思考,既拓展思維空间,也给学生指明改进、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所谓“基本方向”也就是给学生留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知道,前一种态度是形而上学的,后一种才是符合辩证法的科学态度。
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以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育者有效地实施教育,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补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教育的合力和张力,提升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作为班主任,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切莫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一厢情愿地搞“满堂灌”教育,认为思想教育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教育要讲究火候,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宽容尊重,耐心等待,给学生以自主、自由的时空,我们就会惊奇地看到,人人都有腾飞的潜质。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