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刀的造型研究
2017-07-04李想
李想
吉林大学
摘要:刀具是北方游牧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写照。蒙古先人继承了东胡、匈奴、鲜卑以及之后等民族的刀具形制,并在不斷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继承和改良。演变成为了沿用至今蒙古族佩刀,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刀传统文化。它是游牧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蒙古族传统工匠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关键字:蒙古刀;文化内涵;传承载体;
一、起源与发展
北方民族金属工艺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白狄中山国的遗存中已出现,肃慎、东胡、匈奴、白狄、鲜卑、乌恒等,其中东胡、匈奴、鲜卑最有代表性。北方民族中金属装饰艺术,基本上可以说是兴于东胡,盛于匈奴,结束于鲜卑。这些民族创造了具有游牧民族特征的青铜艺术,金属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中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视剧中出现的涉及蒙古骑兵的镜头都是手持弯刀的形象,殊不知最初的蒙古人使用的是契丹人使用的长刀,后来吸取了阿拉伯弯刀的优点,在改进材质和锻打方法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汉族的淬火技术,就这样不断地优化和改良,蒙古弯刀便诞生了。蒙古战刀是弯刀,便于骑兵作战时以肩做轴,自上而下时的挥舞,然而战争只是一时,祥和才是一世。由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需要,加上受到了保安族腰刀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了直刀。直刀便于插在靴子里及佩戴在腰间,他们无论割绳、宰羊、吃肉都要用到蒙古刀,它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生活日用品。蒙古族是一个注重跟草原保持和谐的民族,征战的战刀早已淡去,传承未变的蒙古刀其实看上去并不凶悍,“佩刀自用”也是蒙古族的基本准则,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身份
的象征。
二、蒙古刀的造型
蒙古族男子必备的三样随身生活用具是蒙古刀、火镰和筷子,它也是蒙古族男子服饰的一组重要装饰品。蒙古族佩刀及其佩饰,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扣将吊坠链与皮带挂连在一起的,蒙古刀本身是穿藏在皮带和吊坠链上的。作为防卫武器与护身符,蒙古人相信可以抵挡邪恶力量,同时它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有时为了适合不同的任务,配一大一小两把刀,两把刀一起佩戴在双鞘。而刀鞘上只有一把刀子时,剩下的位置上会有两个孔,用来放置筷子。
蒙古刀整刀一般长为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都是由精钢打制,钢火一定要好,由工匠精心锻打而成。刀锋一定要利,刀上的血槽是在宰杀的时候为了避免血液的黏度和张力在刀的接触面产生的负压而设计成宽槽,让刀便于拔出。刀柄和刀鞘也是极其讲究的。
(一)刀柄:是指刀上被用来握持的部分,材质多样,有木、铜、银、动物骨质、角质等,还有的镶嵌宝石。反应佩戴者的社会地位。通常在刀柄末端镶有装饰。手柄以木材居多,多用红木或是花梨木等材质较为坚硬的木材。动物骨质一般使用牛骨、驼骨或牛羊角作为手柄材料。
(二)刀鞘:刀鞘的工艺也十分复杂,各部件分别采用了镂、雕、模压、镶嵌等工艺。整段刀鞘完全用金属皮包裹,并且雕刻复杂的花纹,部分华丽的刀上还使用了错金银工艺,使刀具看起来更加精美华贵。材料大多为木质,也有少量的皮制、金属刀鞘或动物角质刀鞘,刀鞘上有大量植物纹样装饰。18厘米以下刀鞘不配筷子。20厘米以上刀鞘会配有筷子。佩刀的刀鞘长度一般不超过25厘米。
(三)图海:是指用来固定刀与其它用具的部分,造型为圆形,成对出现,中间嵌有珊瑚珠,使用大量装饰。
(四)火镰:蒙语称“赫特”,一种取火器物,由火石、火绒、钢条三部分组成,造型酷似弯弯的镰刀。
(五)勃勒:是指一种用银制的有花纹的圆形饰件,中间嵌有珊瑚珠,也有用绸缎刺绣装饰的。
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蒙古人自古信奉萨满教的长生天。在蒙古人心目中,蒙古刀是长生天所赐的圣物,因此它会带给拥有者好运和平安。蒙古族佩刀及配饰,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其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民族审美取向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三、结语
蒙古刀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独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当时蒙古族匠人的创新能力。蒙古刀在现如今作为蒙古地区的民族工艺品,正遭受着时代的考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蒙古族佩刀的传统用具功能正逐渐失去,由于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延续,而蒙古刀又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蒙古刀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见证了蒙古族的发展,它不管是作为生活用具的使用还是作为艺术品的传承,都具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它是历史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通过我们后人的保护、发展与推动,传扬蒙古刀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蒙古刀,从而了解蒙古文化。
参考文献:
[1]谭哲.蒙古刀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赵静.传统蒙古族佩刀装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3]吴苏荣贵.从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解读蒙古刀的形成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0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