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光源远流长
2017-07-04萧伟强
萧伟强
新课程标准已实施近多年,就新课程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层面而言,无数的失敗与教训告诉我们,小小的课堂已再不能满足现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多元化、社会化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外老人德育资源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人生哲理以及崇高品格。本文凭籍多年对校外老年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实践经验,从策略上阐述对校外老年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个环节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实践方式。
一、校外老人德育资源开发的策略
老人德育资源基本上是校外资源,基于“校外老人”这一特定条件的制约,我们在开发这些资源是必须根据老人德育资源的分布、学校德育理念及老人的年龄特点,遵循相关的工作原则进行。
(一)坚持可行性原则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人口比例高,老人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诞生和近七十年成长的历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几十年间,他(她)们接受了党的教育、学习了相应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体会了许多人生哲理,同时也造就了他(她)们高尚的品格,这就为我们开辟德育资源的新天地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二)坚持针对性原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老人人口资源、老人的才能、老人的文化涵养、老人的品格层次等方面条件考虑,选择广州友好老年公寓老人德育资源作为开发对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命历程,蕴含着丰厚的德育资源。“以‘思源教育为手段,以人育人,以生命激活生命”,通过对老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老师在引领学生感悟生命可贵的同时,教师激活教育情怀,尊重学生生命个体,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以礼待人,礼贤下士”
在进行对老人资源的开发工作时,第一要要采用“不动声色”的暗访式调查,也就是通过对方单位具体负责人大致了解老人的技艺特长、老人文化涵养、道德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情况;第二是对方单位对老人进行第一次筛选,选取出初步合符要求的对象;第三是与初步入选的对象进行互动,组织师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初选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第四是与对方负责人再次确定老人各方面的胜任程度,择优录取,正式确定德育资源对象,向他们发放校外辅导员聘书。
二、老人德育资源利用的策略
对校外老人德育资源的利用,要遵循实践性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取其精华,同时要把它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学习,老师指导,使之升华为影响师生品格,指导行为规范的理论,并逐步全面推广。
(一)坚持实践性原则
在了解老人人生经历这一专题,我校成立了“小记者站”,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对有典型经历的老人进行采访,形成采访笔录,在教师指导员下将老年故事整理成人生故事集,然后归类整合,在少先队广播站向全校师生播送,让师生了解老人的人生经历,感受老人的高尚品格。又如,在老人技艺特长的利用方面,我们根据老人的技艺特长分为“传统曲艺”“中华武术”“传统技艺”“硬笔画”四个专题进行开发利用,开设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聘请具有技艺特长的老人为校外辅导员和客座讲师。
(二)把老人德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校外德育资源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我们不能把它孤立地进行利用,要更好地发挥该资源的作用,必须把它与学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组织师生采访老人后,把老人的人生故事与语文科和品德与社会科教学上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师生开发的资源,发挥其育人作用。同时,我们把校外老人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在一起,先后举行“兴趣小组致谢会”和“小记者站分享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把这些德育资源利用与综合实践课、音乐课、体育课等多学科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校外老人资源的利用并非一种德育工作的形式,它的补充作用应该延伸到全体师生,为全校师生服务,全面达成我们预设的德育目标。上述提到把友好老年公寓老人德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是达成德育目标的其中一个环节,在校外老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中,应更加突现其推广性,最终达到人人知晓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及时做好资料收集和整合工作,及时地全面推广。
责任编辑邹韵文